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天才鉴宝师 > 第397章 宣德洒蓝釉瓷

天才鉴宝师 第397章 宣德洒蓝釉瓷

作者:青云在眼前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3-29 12:03:5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冯老板哼了一声,道,“也行,不过东西要放在我的店里,你不能带走。”

这没法反驳,九百万的东西你只付了五十万,人家不让你把东西带走很正常,常坤卡巴卡巴眼睛,说不出话了,可是看冯胖子的样子,如果把东西留下,他要是不做手脚才怪呢!

“好,我现在就借钱,老子今天一定把宫灯带走!”常坤大声道,随即搂着宫灯,掏出手机就要拨号,旁边一个年轻人突然道,“常爷,算小弟一份,我出五十万。”

“对对对,常爷,算我一份,我出一百万。”

“还有我……”

常坤的迷弟信徒们见他捡到这么大一漏,当然艳羡不已,此时见自己有机会插进去一脚,纷纷踊跃慷慨解囊,一场古玩众筹自发地开始了。

西汉长信宫灯,中国汉代青铜器,宫灯的整体造型是一个跪坐着的宫女双手执灯,宫女和灯盘灯罩是分铸而组装成的。

宫女体中是空的,头部和右臂还可以拆卸。宫女的左手托住灯座,右手提着灯罩,右臂与灯的烟道相通,以手袖作为排烟炱的管道。宽大的袖管自然垂落,巧妙地形成了灯的顶部。

灯罩由两块孤形的瓦状铜板合拢后为圆形,嵌于灯盘的槽之中,可以左右开合,这样能任意调节灯光的照射方向亮度和强弱。

灯盘中心和钎上插上蜡烛,点燃后,烟会顺着宫女的袖管进入体内,不会污染环境,可以保持室内清洁。宫灯表面没有过多的修饰物与复杂的花纹,在同时代的宫廷用具中显得较为朴素。

林如海看看常坤搂着的宫灯,看着面前热闹的众筹场面,心中感概万千,真是利令智昏,估计这些人睡一觉后能清醒过来,但此时,他们只想上车,生怕这种好事把自己落下。

这跟高位追涨股票是一个道理,当氛围影响情绪后,人的理智、智商便降为零,将风险完全抛到脑后,只想着利益。什么时候清醒了,才会想到风险和其他可能,之后便埋怨、谴责自己的弱智,甚至为当初的不理智感觉不可思议。

看了热闹,林如海来到东边的柜台前,指着一个蓝色大碗,让营业员拿过来。

室内所有人的焦点都在宫灯上、筹款上,营业员拿过大碗,放在柜台上,眼睛依然注视着另一边。

林如海注目看着大碗,又拿起来反复观摩,大碗的釉色浓淡均匀,胎体厚重,拿在手上感觉手头较重,外观略显粗糙,却也因此反而显得愈加古朴深沉。

他问道,“这碗多少钱?”

营业员随口道,“三万。”

当作工艺品卖,当然是能讲价的,但林如海不想引起关注,也不墨迹,直接扫码支付,这边营业员开完工艺品的票子,另一边众筹已经结束了,一共九百万,常坤付了五十万,他的信徒们掏了其余的八百五十万。

众筹期间,有信徒问宫灯到底能值多少,常坤信誓旦旦说至少上亿,如果上拍卖会,能拍出更多。

“跟着常爷好啊,今天终于大赚了一笔!”有人兴奋说道,其他人纷纷附和,眼睛露出激动神采。常坤捡漏大赚过,今天的种种表现也折服了众人,还有什么可说的?跟着常爷发财吧。

冯老板郁闷地收到了剩余的八百五十万,眼睛瞪视众人,大吼道,“还不走?以后别来了!”

他的表现简直就是众人合伙捡漏最好的注脚,不少人心想,谁让你蠢呢?居然不知道它们是一套?哈哈哈。

二十多人合伙买一件器物,这种事除了苏拍的古玩基金,好像从未有过,银货两讫后,怎么保管倒是一个问题了。

常坤道,“这样吧,我们到银行开一个保险箱,跟银行约定,必须我们所有人到场,保险箱才能打开,怎么样?”

众人轰然道好,一起兴高采烈离开了古玩店,林如海看了一眼嘴角微微吣笑的冯老板,也抱着自己刚买的大碗离开了品雅轩。

林如海摘下面具,来到汉唐风,在一楼遇到辛达,辛达笑道,“大收藏家神龙见首不见尾的,这些日子干嘛去了?”

“二哥,上楼来,我给你讲个故事。”一路上,林如海从头到尾品味了常坤和冯老板的局,忍不住佩服,忍不住想跟人说说这骗局的神奇。

两人来到三楼辛老头的办公室,韩荣国邓玉龙两个鉴定师也在,见到林如海,二人亲热寒暄,韩荣国见到林如海的盒子,问道,“小林又捡漏了?”

林如海笑道,“正好,您三位给看看。”说完将盒子放到辛老头的桌上,从里边取出了蓝色大碗。

辛老头、韩荣国和邓玉龙一起观摩林如海拿来的大碗,大碗高约十一二厘米,口径二十多厘米,敞口,腹下渐收,矮圈足内有“大明宣德年制”青花双圈楷书款。

看了一会儿,邓玉龙惊讶道,“宣德年的?不记得有这种碗啊?这碗挺奇特,这釉色和胎体……我从未见过。”

“这外表粗糙的好像七八十年代生产的那种老海碗,呵呵。”韩荣国笑道。

辛达对林如海笑道,“你用多少钱买的?”

林如海道,“三万。”

韩荣国邓玉龙都看不出所以然,几个人便看辛老头,老头回身从书架上取下一本厚厚的旧书《瓷器大全》,翻了起来,半晌,他看着林如海激动道,“莫非是宣德洒蓝釉瓷?”

林如海点点头,道,“我看像。”

今天捡漏这个宣德洒蓝釉瓷碗,林如海终于显露了一点科班出身的优势,和韩荣国、邓玉龙一样,他从未见过这种碗,但他上学时候在书上知道这种瓷器的存在,而即使天分很高、半路出家未受过系统学习的韩、邓二人,却完全不知道宣德洒蓝釉瓷。

即使是知识经验广博的辛老头,也要翻书才能知道是什么东西。

在明朝制瓷业的历史上,有一种颜色釉瓷器,虽系出名门、为宫廷御用窑厂烧造,却一直不像它的其他“伙伴”那样受到追捧,它就是极为罕见的洒蓝釉瓷器。

人们对于洒蓝釉瓷器认知度不高,不是因为其不够珍贵,恰恰是因为它的存世量太过稀少,难得一见,才使得人们对它的认知有限。

洒蓝釉瓷器属名贵窑器,于宣德时期为景德镇所创烧,之后不久便停烧了。因其在浅蓝底上有水迹般的深蓝色斑点,犹如洒落的蓝色水滴一般,故称“洒蓝”。

洒蓝釉制品的烧制工艺较为特殊,首先上白色釉,在烧成的白釉上用竹管蘸蓝釉汁水,吹于器表,于是形成了薄厚不均、深浅不同的斑点,所余白釉底如同飘落的雪花,也因此,洒蓝釉又被称为雪花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