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天才鉴宝师 > 第416章 出海前(二)

天才鉴宝师 第416章 出海前(二)

作者:青云在眼前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3-29 12:03:53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三人聊了很多,然后回到住处,梁可颐与黄楠租住了一个海边的三居室。黄楠回来后,便回到卧室学习了,她现在正在跟一个师傅学习操控远洋渔船,晚上还要自学航海气象与海洋学、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系统等课程。

林如海进去看了看,便不打扰她学习了,出来后,梁可颐对他叹道,“我很少佩服人,但现在是真佩服黄楠,她可真有那个专研刻苦劲。”

“还有闯劲呢,一个人孤身去闯大西洋,我都不敢。”林如海啧啧道,黄楠的事情无论跟谁说,人人均挑大拇指。

“她还没有男朋友?”林如海问。

梁可颐摇头,“现在看,大海就是她的男友。”

“我睡哪里?”林如海说着,走进了梁可颐的卧室。

“隔壁,乱走什么?”梁可颐嗔道。

“……”

“你轻点!别让黄楠听到。”

“是你小点声叫吧!”

……

雨歇云收,林如海道,“如果方大石过来,你们是不是就要出海?”

“怎么?你不一起去吗?”梁可颐惊讶。

“现在美日情报机关都要对付我,在陆地我有的是办法,但如果在海上遇敌,可就只能束手待毙了。”林如海道。

梁可颐想了想,道,“他们不见得就能捕捉到我们的行踪,况且,即使遇敌,只要敌人认为我只是一个普通女孩,那么我就有办法救你。”

林如海若有所思点点头,“那倒是,看情况吧。”

海洋渔船作业分沿海、近海、远海三个航区。一般来说,二十米以内的拖网渔船从续航力、稳性、航速、油舱、鱼舱舱容、捕捞、冷藏、机电设备布置等设计角度来讲,是很难达到远海航行作业要求的。

因为装的油少、鱼少,续航力和舱容有限,没有经济效益。这种尺度的渔船作业航区一般都是沿海或内河,当天作业,当天回来。

远洋渔船船长尺度一般都不小于二十四米,如果船东是个人的话,一般都会选三十米左右这一档的渔船,渔轮公司根据需要和资金可以有更多选择。

梁可颐购买的三十一米、一千马力的鲁惠渔6623号渔船,基本属于远洋渔船中的小船,因为又不真的捕鱼,所以不需要那么大的冷藏能力,也不可能有直升机。

但这艘船的辅助设备也颇为先进,助绞机、起网机、动力滑车、吊车都配备,除了一台雷达、卫星导航仪、回转式罗盘、自动导航和计程仪,还配有甚高频通讯设备。甚至备有一台小型的水下机器人。

林如海看了渔船改装,主要是让居住区更加舒适,梁可颐也备了潜水装备,如呼吸调节器、空气筒、潜水服、蛙鞋、潜水袋、眼罩、潜水表、罗盘、坠子带、潜水刀等等,还准备了金属探测器。

深潜需要的浮力补偿背心(BCD)也准备了。

包括昨晚出去吃饭,林如海都是戴着面具的,他密切注意周边,但没有任何异状,第二天下午,方大石到了。

林如海介绍三人认识,方大石看了船,虽然赶不上专业打捞公司设备专业,但也算不错了。

吃了一顿饭熟悉起来,黄楠对三人兴奋道,“那我们后天就出海吧。”

方大石道,“我也不确信那艘是不是莱茵堡号,如果它是一艘钟国古代沉船怎么办?”

“怎么办?看看有没有宝物捞上来呗。”梁可颐愕然道。

方大石摇摇头,道,“不是那么说,如果我们未经备案,私自打捞钟国文物就犯法,因为它们都属于国家,国家要追责的。”

“那去备案呢?”梁可颐道。

“备案就有无数的手续等着你,也许会拖上几年,手续也办不下来。”方大石道。

梁可颐呵呵笑道,“这岂不是说,不能打捞嘛?”

方大石解释道,“不仅是南海,事实上不管在哪里,打捞海底文物都有很多麻烦的,如果是跨国海底文物打捞,更有数不尽的麻烦和纠纷。

《国际海事法》、《国际海洋公约》、《国际打捞公约》、《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公约》等等等等国际条约,有的国家承认,有的国家不承认,认可的年度也不同。

举个例子,张三在A国家的海域内打捞出B国家的文物,而涉事船只属于C国家,只要消息走漏,定然扯上官司,甚至纠缠个十年八年的。那个有名的奥德赛海洋探险公司,在直布罗陀海峡找到了一艘古沉船,但是被官司拖的差点破产。”

林如海听了,问道,“所以呢?”

方大石讲的这些,林如海大概知道,只是知道的不确切。

方大石看看三人,又着意看看林如海,道,“所以,为了将麻烦降到最低,也为了我们自己的利益,只能隐瞒不报,打捞出的东西也只能黑市流通,不然要么是被没收,要么吃官司,不知道林先生同不同意?”

“如果在南海捞出我国沉船,必须上交,如果是外国沉船,我们可以留下吧?”林如海道。

“如果消息走漏,该国家知道了此事,也必然追讨的,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留九成。”方大石道。

黄楠知道这些,但从未在意,因为她在乎的是过程、发现宝藏的过程,至于最后宝藏归谁,她不是很关切。梁可颐则对这些全然不知。

鉴于林如海动辄给国家捐献文物,方大石出海前,必须将事情说明白,他是奔着宝藏去的,如果打捞出来都捐给国家,他可不同意。

私自打捞可以,就当玩了,黑市流通不可能,那岂不是坏了自己名声?林如海摇摇头道,“如果文物有研究价值和历史价值,必须上交给国家,如果仅是金银珠宝等财物,我相信还是可以留下一些的,黑市流通那不可以。”

听林如海这样说,方大石一方面有点失望,一方面又觉得心里踏实。他找了很长时间合作伙伴,最怕的就是发现宝藏后被同伙捅刀子,大海上没个人影,又有财富引诱,那种事太常见了。

虽然仅仅是一顿饭,但他发现黄楠和梁可颐都不是那种人,她们出去寻宝更像是猎奇和好玩,而林如海的态度表明,他绝不是背后捅刀子的人。

这样的伙伴当然好,但是,海底捞上来的东西,哪件没有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比如捞上一船瓷器,难道都捐给国家?那自己忙前忙后、又隐瞒机密图什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