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天才鉴宝师 > 第522章 诡异难测的事故(一)

天才鉴宝师 第522章 诡异难测的事故(一)

作者:青云在眼前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3-29 12:03:53 来源:平板电子书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今天的《国宝档案》节目或许会让您眼前一亮,因为来了三位重量级嘉宾,我还请来了我们台的美女欧阳夏丹作为特邀主持人,”任志宏说到这里,椭圆形演播室内的上百名观众一起鼓掌。

吕章申、张永年与林如海向观众们摆摆手,欧阳夏丹待掌声落下,笑道,“谢谢大家,《国宝档案》经常看,但有关《国宝档案》的访谈却未有过,今天很荣幸得到志宏哥的邀请,一起来主持这期节目。”

任志宏接着道,“是的,我也很荣幸能请到今天的三位嘉宾,让我先介绍一下,这位是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先生,这位是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基金会主任张永年先生,这位大家都很熟悉了,著名的收藏家林如海先生。”

然后,任志宏和欧阳夏丹带头鼓掌,观众们一起鼓掌,三人再次摆手。

三号演播室内,五个人面向观众呈弧线坐在舞台的沙发上,任志宏在中,吕章申、张永年在左,欧阳夏丹和林如海在右,吕章申与张永年之间、张永年与任志宏之间、欧阳夏丹和林如海之间的小桌上,各放着一件古董。

今天的节目一反《国宝档案》节目常态,变成了访谈的形式。

任志宏又道,“观众朋友们,我国文物的价值是我们老祖宗智慧的结晶和历史进步的标志,都打着鲜明的时代烙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状况,内涵极其丰富。

我们今天的节目就是从夏商周开始,沿着历史的脉络,以文物的角度,大概捋一捋祖先的足迹,带着朝圣的心态与祖先进行某种魂灵的沟通,今天的节目就从这件青铜器开始吧,吕馆长,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您身边的这件青铜器吗?”

大家照例鼓掌。

“好的,这是西周早期、大约公元前11世纪的一种盛酒器,叫尊,”吕章申推了推眼镜,戴着手套的手指向这件青铜器介绍道。

“尊一般为圆形,这件尊为圆口方体,器上的装饰以兽面纹为主,口下饰一对倒夔蕉叶纹。腹及圈足四面为分解式的大饕餮纹。肩部及腹部、圈足的饕餮纹之上有一夔纹带。

大家看,这件方尊肩部四角及四边中部,各有四个圆钉头,其上分别套有象头和兽头形饰件。这八个兽头皆为单独铸造出来,被安放在钉头上,兽头是活动的,可以随时取下,这种铸造方法在商代铜器中极为罕见。

内底中部铸有“亚址”二字,此器形体虽不大,而其气度则深厚雄健,这件青铜方尊1990年出土于安阳的殷墟,它直接反应了我国古老灿烂的文明,因为那时候的世界大部分都是蛮荒之地,而我们的祖先已经能铸造这么精美的器皿了。”

吕章申说完,问答间,张永年又从这件青铜方尊出发,简要介绍了西周早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状况等等。

林如海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发呆,去年春节前他参加了一期《对话》节目录制,当时就是为了释疑,今天的节目同样如此,他感到有些厌倦疲乏,身上的是非太多了,好累,况且以他此时的心理状态,他真不愿意坐在这里演戏给别人看。

但其实没说话的他才是主角,人家都是配戏的,就是为了其他人的付出,他也必须安生坐着。

“……两位老先生对西周社会状况的讲述,令我不自禁地生出一种民族自豪感,感到了生而为华夏人的不同凡响,下边我们听听林先生对此有何见解。”任志宏说完,大家都看着林如海。

任志宏说完,欧阳夏丹见旁边的林如海没动静,正茫然地看着前方发呆,不是看观众,是看观众脑袋上方的墙壁,而且,应该戴在耳朵里的耳麦,他正拿在手里,欧阳夏丹不得不轻轻推了推林如海。

需要林如海发言,如果他不说话,监视器后边的总策划费童一定会通过耳麦提醒的,但林如海居然把耳麦拿在手里,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欧阳夏丹心里突然想笑,好容易忍住了。

她担心林如海走神发呆,没听清任志宏的话,但触碰后,林如海当即笑道,“这两个老头把所有的话都讲完了,让我讲什么?”这话一出口,演播室内一片笑声。

对词时候可没有这句,欧阳夏丹心道,轮到她说话了,她对林如海笑道,“林先生在今年春季又捐赠给国博一批文物,是出自周天子墓的陪葬,您能给我们讲讲是怎么发现的吗?”

林如海点点头,道,“好啊,其实那批文物是去年我和太太蜜月旅行的时候发现的,意外的是,并不是在地下发现的,而是在洛城一栋要拆迁的居民楼里,我们是突发奇想进去探险,意外发现了三箱物件。

回到酒店后我仔细观看,估计应该是出自金村,那片要拆迁的区域房子很古老,我估计是当年走私犯和盗挖分子藏起来的。”

欧阳夏丹继续问道,“然后您就决定捐给国家了?您太太没有不同意见吗?毕竟那些文物都极其稀少珍贵。”

林如海笑道,“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我猜出那批文物大概是出自金村的周天子陵,是当年被盗挖的幸存品,然后提出留几件不那么珍贵的,不带有铭文不具有研究价值的物件,把其余捐给国家,但我太太说,既然要捐,索性都捐,为什么要留几件呢?”

大家听了都笑,张永年插嘴道,“小林,你不如小苏境界高啊。”

“可不是嘛,如果是我做主,吕馆长就收不到那么多物件了。”林如海笑道。大家又笑。

“需要向您太太致敬。”欧阳夏丹赞叹道。

林如海继续道,“但是苏芷凝也提出了捐赠时间的问题,她说能否推迟几个月,赶到今年春拍前,也好公私兼顾,帮助苏拍做做宣传,就是这样。”

林如海感觉自己有演戏天分,虽然不喜欢参加这样的节目,但一旦聊起来,自己的状态还是不错的。他说完,所有人都会心地笑了。

另一个房间内,节目总策划费童和外角步一位叫做郎炎的司长,都在监视器后边看着,二人均点点头,这场节目要的就是轻松自然,让所有人感觉到林如海对古玩的痴迷、专业,与间谍、特工形象相距甚远。

之后才能表现出对米方指责的荒谬感到万分不解,从而不屑于理睬的那种感觉,就是那种我十分冤枉、但还辩驳不清的感觉,因为他们的指责实在是无中生有,荒唐到极致、让人完全不能理解。

“看来在您家里,是太太说了算,以后如果有机会采访苏女士,我要跟她确认一下。”欧阳夏丹笑道。

“当然了,如果您将采访时间放到今年秋拍前,她一定非常乐意的。”林如海笑道。

到此时,访谈的轻松氛围已经完全出来了。相比之下,此前吕章申和张永年的聊,更像是上课时候老师的教学,虽然涨知识,却不会让人发笑。

张永年与任志宏之间的桌上,是一件绿色唐三彩鹦鹉,接下来的时间,几个人从秦汉聊到唐宋,就说起了这件古董。

鹦鹉立于座底之上,腹内中空,全身羽毛刻划细致。喙、前胸、爪施通体深绿色釉。造型新颖,既是一件生活用具,又是一件陶塑工艺品。

唐三彩中,舞俑和马俑最多,像这种通体绿釉的唐三彩物件非常稀少。

“陇西鹦鹉到江东,养得经年嘴渐红。

常恐思归先剪翅,每因喂食暂开笼。

人怜巧语情虽重,鸟忆高飞意不同。

应似朱门歌舞妓,深藏牢闭后房中。

这是白居易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现在我们就和着这首诗,聊聊这件唐三彩鹦鹉,聊聊唐诗,聊聊盛唐时候的文化,也希望现场的观众朋友们踊跃发言。”任志宏说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