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贬我去破厂,转头我扶摇直上 > 第137章 逼上梁山

贬我去破厂,转头我扶摇直上 第137章 逼上梁山

作者:飞舞的蜗牛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3-29 13:03:28 来源:小说旗

私有化的派别对政治的风向比任何人都敏感,他们太害怕再次回到当初那个国有化时代。

所以但凡有点苗头,他们都会第一时间跳出来呼喊,鼓动舆论的力量。

陈平波来到单位上班第一时间就是看报纸,这篇文章的笔名是一个他不认识的人。

大多数经常活跃的南方系人员笔名他都能记个大概,但是这一次这个笔名感觉是个新人,或者说说一个新马甲。

大概明天就会有别的文章马上回应,陈平波现在还不准备下场,现在还只是热身赛,战场也不是在报纸上。

他需要的是用实际行动,实际的成绩来回应他们,不然说破天也没用。

为什么?他们有西方国家的成功做背书,你没有实际的战绩来回应,他们怎么都不会认的,哪怕是官员也是一样。

这些年一批又一批的官员去西方留学是因为什么?就是因为别人比你成功,你没有实际战绩来证明自己,你要让别人如何信。

就好比隔壁大胖家,他们说自己如何优越,你信吗?

制度是优越的,但是很多人根本分不清制度和生产力的区别,别说普通人了,哪怕是体制内的很多干部都分不清。

他们对于好坏的定义还停留在生活水平的高低,这对吗?不对。

这是生产力也就是科技水平的区别,而不是制度的区别,哪怕古代皇帝集中精力去搞科技也会有一些成果出来,因为完全在于科学家的脑子。

很多人对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都没有搞明白,所以在岛国的宣传上被洗脑了。

岛国宣称他们民族的优越性,在21世纪初对网民的影响非常大大。

但是如果把时间线拉长看,抛开近代200年底时间,那岛国对上华国,那他们是树上的猴子吗?包括西方国家也是同样的道理。

果然如陈平波所预料的那样,已经等不到第二天了。

当天的地方晚报就开始回应燕京的那篇文章,标题是《谁能决定国民资产的遗失》

说实话,这篇文章虽然写的很好,但是属于给瞎子抛媚眼,民众不爱看这种宏大叙事的文章,离他们实在太远了。

怪不得在民间力量舆论上这边节节败退,这种文章以前写还可以,以前是集体主导的社会。

现在大家已经转变成以个人家庭为主导的社会,大家都为自家的小算盘打的噼里啪啦的响。

你再搞这种宏大叙事的文章,谁还能跟你共鸣,搞不好要挨老百姓的骂。

就像80年代经济崩溃,一大堆人失业你还能搞上山下乡吗?肯定不行了!

这时候已经搞包产到户,农村的公社的解散了,你拉人下乡谁去接收?哪家还愿意接城市下来的青年?

第二天两边有更多人下场了,连李威都回过味来,打电话过来说热闹。

“我说你说这么多,你是不是也写了东西想下场玩玩?”

电话的另一头李威有些惊讶,他还没说呢陈平波居然就猜出来了,这家伙是在监视他吧。

前面闲扯淡那么多,他可是一点都没有透露出他想要写文章辩论的意头。

李威不知道陈平波是想探一下,想让李威去下场,他陈平波现在不需要出这样的风头,现在所有人都知道他的政治主张。

他现在是想推出新人,想让别人知道,我们这一系也是能源源不断的冒出人才的,吸引更多的人进来。

“你是怎么知道的?我确实写了点东西,但是不知道该发表到哪一家报社。”

李威可没有陈平波在报社界那么出名,陈平波现在与报社界那是大名鼎鼎,只要填陈平波的名字,立马会被送到主编乃至总编的手里。

陈平波还有不少报社的联系方式,都是报社那边寄过来的,希望他以后供稿多考虑他们的报社。

“这还不简单,我手里有不少报社的联系方式,你打磨好到时候到我这里拿联系方式就行。”

“那行,还得是你。”

李威一通感谢之后就挂断了,也没说马上过来,估计是还没写好。

第三天的报纸更加精彩,不少已经开始翻旧账本了,但是始终都没有点对方的名,都还是陈述己方的优点,讲对方的缺点。

始终都是言词很激烈,但是始终没有针对派系和人,颇有点正反方辩论赛的意思。

也许是上边的意思,双方都很克制在一定范围内做激辩。

下午的时候,一个意想不到的电话打到陈平波这里,是主任的秘书。

“陈平波同志你好啊,我是院办公厅的李添”

“李主任好,我是陈平波,您有什么要吩咐的吗?”

李添作为作为主任秘书,他打电话给陈平波基本就代表了主任的意志,尤其是这种内部电话。

作为秘书是不能有个人的思维,除非是在非正式场合下,不然你一举一动都代表你背后那位的意思。

甚至有时候你什么都不做,只是做了一个无意识的动作,都会被人解读,尤其是到了李添这个级别的秘书。

“这几天的报纸你看来没有啊?”

李添上来就直接开门见山的询问看报纸的问题,能有什么?只能说两边打嘴炮的事情,但是这跟他有什么关系?

“有看报纸,报纸上中央喉舌,**我还是经常看的,学习党的精神,领悟中央决策。

时刻保持一名党员的坚守,做好一名人民干部的责任,不辜负组织的培养。

始终向前看,解决人民突出问题,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陈平波马上就扯出一大堆的标准话术,又快又好。

目的就是为了,打乱李添的节奏,省得他把话题带到地方报纸那边去。

“燕京日报那篇文章,你看了没有?”

好家伙,他前边的话都白说了,李添直接无视陈平波的话术,杀到核心区。

“您说的是哪一篇啊?”

陈平波觉得还可以再挣扎一下,也许不是他想到那个事呢!

“就是《历史与今天》那篇文章,主任说你看过之后,有没有什么想说的”

妈的,这是逼人上梁山啊,要他下场去发言啊,真是离大谱。

“李主任,我知道了”

李添听到陈平波很识趣的说话,满意的挂了电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