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穿成国公府庶子考科举 > 第69章 嫉妒魏云舟

穿成国公府庶子考科举 第69章 嫉妒魏云舟

作者:周树森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3-31 02:18:59 来源:小说旗

李泉他们来到咸京城的第二日,魏云舟带他们把咸京城逛了一遍。在逛咸京城的时候,他还把汤圆叫上了。当然,郑大山没有跟他们一起逛咸京城。

逛完咸京城,魏云舟便带着李泉一起去小学堂读书。

李泉是作为魏云舟的书童,不算是孟先生的学生,所以孟先生不会特意教导他,他只能跟着魏云舟一起读书。也就是说孟先生教导魏云舟的时候,他只能跟在魏云舟身边一起听讲,但却不能向孟先生提问。

在来咸京城之前,李泉已读书两年了,并且已经跟先生学完《论语》。

李家的孩子,不管是儿子,还是女儿都在五岁启蒙读书。李泉今年七岁,早在两年前就开始读书了。不过,由于李家是商户的缘故,只能请来秀才给家里的孩子启蒙。

江南的确人才济济,但这些读书人都不太愿意跟商户来往。他们清高,认为跟商人来往,不仅会有**份,还会沾染上铜臭味。

一旦有读书人跟商人来往过于亲近,就会被其他读书人嘲笑,甚至被排挤。

这就是为什么江南有那么多读书人,那么多名师,那么多有名的书院,但商户们却请不来好的先生教导孩子,也很难送家里的孩子进有名的书院。

在其他地方,商户出身虽低微,但也不会被歧视的这么厉害。还是江南的文人学子太高傲了,不过他们也有高傲的资本,毕竟考中进士,或者状元,又或者榜眼,又或者是探花,大多数都是江南的学子。

还有,大多数位高权重的官员也都出身于江南。现如今的六部的尚书,有一半的老家都是江南。

李家在姑苏很有仁名,不少姑苏的学子都受到过李家的恩惠。这些学子功成名就后,也会报答李家,比如说还钱财,又或者给李家行个方便,但都不太愿意教导李家的孩子。

教导李家孩子的秀才是一个年过半百的老秀才,考了大半辈子的科举,一直没有考中举人,考的都倾家荡产。为了让自己能有一个安稳舒服的晚年,老秀才这才“屈尊降贵”地去商户家做先生。

老秀才可不在意被其他读书人嘲笑或者排挤。他都不再考科举了,还在乎什么颜面。他只想在最后的十几二十年过上好日子,也让子孙后代有钱读书。

李家是仁商,在姑苏颇有名望,老秀才觉得给这样的商户家做先生并不是一件丢脸的事情。他在教导李家孩子的时候,颇为仔细认真,从不敷衍。

李泉在读书上颇有天赋,老秀才觉得这孩子一直跟着他读书有些委屈,应该找一个更好的先生教导才是,但是江南的举人或者进士,根本不愿意去商人家做先生。而那些有名的私塾或者书院,得有人推荐才能去,去了还得考试,通过考试才能去读书。有的私塾或者书院,直接言明不收商人家的孩子。

即使李家跟魏国公府有姻亲的关系,也没法请到举人或者进士出身的先生,毕竟魏国公府在咸京城,而不是在姑苏。

魏国公府的老家的确在姑苏,但留在姑苏的魏家人都是不成器的,姑苏本地的世家是不太把魏家人放在眼里的。其实,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咸京城的魏国公府没有什么权势。

如果魏国公府权势滔天,即使留在姑苏老家的魏家人不成器,别说姑苏本地,就是整个江南的世家高门也不敢轻视魏家人。

这几年,因为魏瑾之的关系,姑苏老家的魏家的地位稍微上升了些,最起码本地的世家和官员们会给魏家人三份薄面。但,他们绝不会给李家三分情面。

这些世家和官员们不欺负李家就已经很不错,更别说给李家面子。

老秀才知道李家一直希望能出一个考取功名的读书人,但凭他的本事是教不出来的。他自己都考不中举人,怎么可能教出考中举人的学生。于是,他向李老太爷建议把有读书希望的李泉送到咸京城的魏国公府。

魏国公府有自己的学堂,还有举人出身的先生,李泉去魏国公府读书,日后定会有一番出息。

李老太爷觉得老秀才的建议很好,正准备写信给远在咸京城的女儿,没想到女儿倒是先来信了。

他的外孙写信给他,请他帮忙给他找一个会功夫的师父。他老人家觉得正好趁这个机会把最小的孙子送到外孙身边做个书童读书。一能让小孙子在魏国公府好好读书,二能让小孙子和小外孙从小就培养情谊。三能让小孙子在咸京城见世面。

李泉虽在李家跟老先生学了《论语》,但在孟先生教导魏云舟《论语》时 ,他还是会听得非常认真。

他发现孟先生教导的《论语》跟老秀才教的《论语》完全不一样。不是说老秀才教的不好,而是孟先生教的更为深刻,并且通俗易懂。

这个时候,他终于理解老秀才为什么让他千里迢迢来魏国公府读书。

李泉作为书童跟在魏云舟身边读书,魏云舟的哥哥们没有一个在意。他们完全不把李泉放在眼里。

在他们眼中,李泉不过是出身低贱的商户之子,不配入他们的眼。

李泉并没有把他们的眼神放在心上。他在姑苏的时候,曾被读书人看不起,也曾被他们羞辱过。魏国公府这些少爷的轻蔑眼神,真的算不上什么。

他也终于明白为什么家里人一直看重他们兄弟几个读书。明明他们过着富贵荣华的日子,但是却因为身份低微,被世人看不起。

他们李家必须出一个考取功名的读书人,这样才不会被人看不起。

魏云舟自然注意到他那些哥哥对李泉的态度,但他没有特意安慰李泉。如果他这个小表哥连魏国公府几个少爷的轻视都受不了,那还在魏国公府读什么书。

孟先生在教魏云舟新的文章之前,先叫他起来背书。

“魏云舟,你先把前几日学的乡党篇背给我听听。”

“是,先生。”魏云舟站起身,神色从容地背道,“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

孟先生一边捋着胡子,一边闭着眼听魏云舟背书。

魏云舟背书背的非常熟练,从不会迟疑或者犹豫,并且总是一字不错地背出来。

听完魏云舟背完乡党篇,孟先生夸赞了他一句。

魏逸阳他们是真的没想到魏云舟能背出《论语》。之前,魏云舟背《千字文》的时候,魏逸柏他们并不觉得有什么了不起的,因为他们觉得《千字文》简单,他们也能一字不错地全都背出来。

如果魏云舟连最简单的《千字文》都背不出来,那他还是不要读书了,省得丢人现眼。

他们断定等到魏云舟学《论语》的时候,就不会背出《论语》,也听不懂《论语》的经义。没想到魏云舟不仅每次都能背出来,还能说出《论语》的经义,这让他们非常吃惊,但他们面上却从未显露出来,反而摆出一副这没什么了不起的表情。

孟先生接着让魏云舟说乡党篇的经义。魏云舟准确无误地说了出来。

“你再把公治长篇背给我听听。”魏云舟有好几日没来读书,孟先生担心他玩野了心,故意抽他背以前学过的文章。

“子谓公治长……”

等他背完公治长篇,孟先生又让他解释公治长篇的内容,魏云舟又一句不错地解释出来。

孟先生满意地点了点头,然后随口说了一句:“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下面一句是什么?这句话出自哪篇?是什么意思?”

魏云舟立马答道:“接下来的一句话是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这句话出自里仁篇,是……”

孟先生听完魏云舟的回答,又表扬了他一句,然后又随意说出一句话,让魏云舟接。

魏云舟至今为止学了《论语》里十篇文章,孟先生从这十篇文章随意选出一句话或者半句话,让魏云舟补齐。

孟先生早就知道魏云舟读书有些聪明,所以今日才特意考验了他一番,没想到魏云舟表现的比他想象的还要好。

听到魏云舟对孟先生的提问,对答如流,并且一字不错,魏逸阳他们的脸色终于变了。

魏逸阳他们也不是没有被孟先生这么问过,但他们可不会像魏云舟这般对答如流。

李泉惊呆了,目光崇拜地看着魏云舟。

他也会背《论语》,但不会像表弟这般背的熟练。

方才,孟先生的提问,他感觉有的都没有听过。但,当表弟把剩下来的话补齐,他这才反应过来,原来是这句话话,那他在《论语》里学过。

表弟看起来憨憨傻傻的,没想到这么聪慧。

魏逸阳和魏逸柏大惊失色。刚才,孟先生的提问,他们只能答出三四句,没想到魏云舟这个胖子却全部答出来了。

魏云舟这个傻胖子怎么能答出来孟先生的提问?他凭什么?他不过是一个只知道吃的傻子,怎么可能会背《论语》?

魏逸阳的心底涌出一抹浓浓的妒忌,望着魏云舟的眼神充满愤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