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穿成国公府庶子考科举 > 第92章 对对联

穿成国公府庶子考科举 第92章 对对联

作者:周树森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3-31 02:18:59 来源:小说旗

今日一早,魏逸松前往贡院参加提复。

参加院试提复的人自然没有参加初试的人多。通过初试的人有四十个,但提复只录取初试的一半人,也就是秀才的录取人数只有二十个。

咸京城有八个县,每个县录取的秀才人数都是二十个,加起来一共录取一百六十个人。然而,江南的每个县录取的秀才人数只有十到十五个人。

跟其他地方相比,咸京城每个县录取的秀才人数是真多。

魏逸松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前去贡院参加复试。之前,考初试的时候,他对自己没有抱任何希望,没想到却侥幸地考过了。提复的话,他依旧对自己没有一点信心,毕竟他初试考的是最后一名。

虽然对考过复试没有什么信心,但魏逸松还是希望自己能考过,一鼓作气地考中秀才,这样他就是魏国公府的第二个秀才郎。

到了贡院,四十个考生坐在一间考房里,安静地等待着学政的到来。

没一会儿,贡院里的钟声响起,接着三位学政一起出现在考房里。

三位学政先是恭喜在座的四十个考生考过初试,然后也没有废话,直接说提复的考核内容,让他们自己从四书五经里随便选取题目,写一篇文章。

没有考题,直接让他们自己随意写文章,这……会不会太简单了些。

考生们都觉得简单,面上不觉露出兴奋神色,然后都提起笔洋洋洒洒地写了起来。

参加提复的考生,哪个没写过文章。平日里写的文章,不计其数。他们都写自己擅长写的文章,或者写之前被先生夸奖过的文章。

魏逸松原本焦急不安的心,听三位学政说随意写一篇文章后,顿时安心了不少。

平日里孟先生时常让他从四书五经里选一个题目写一篇文章,他写了不少篇。孟先生对他的每一篇文章都批阅非常认真,指出他的文章有哪里不足,又有哪里写的好。

他以“孝”为题,写了一篇文章。他之前写了一篇以“孝”为题的文章,得到了孟先生的夸奖,孟先生说他写的特别好。

魏逸松也洋洋洒洒地写下一篇文章。他觉得院试复试,他有八成把握能考过。

此时,魏国公府的前院的小学堂里,孟先生正在跟魏云舟他们院试的提复考什么。

孟先生似乎猜到魏云舟他们好奇院试的复试考什么,所以今日上课特意跟他们说院试的提复。

他先讲了面试。 提复面试时,三位学政都会提问,大多数都会问跟四书五经有关的问题。也会问跟朝廷或民生有关的问题。当然,有的学政会故意学政考生,问一些古怪刁钻的问题。

接着,他又说了写文章一事。有的学政会直接学政,让考生们围绕考题写文章。只要考生文章写的能打动三位学政,那么就能通过提复。

最后,他详细地说了说写诗一事。有的学政不仅会出题,还会出韵,让考生写诗。写五言诗,还是七言诗,又或者八言诗,随考生们喜欢。

孟先生说完这三种最常见的复试考试内容,又提起他老家江南特有的招复,那就对对联。

江南的学政在提复时,最喜欢考对联。

魏云舟之前听李泉说过,所以不惊讶,但魏逸柏和魏逸阳他们却惊讶极了。

“今日不讲课,我们就对对联。”孟先生来了兴致,“有时候乡试也会考对对联,所以你们也该提前学一学了。”

孟先生还没有教过魏云舟他们对对联,今日兴起开始教他们怎么对对联。

只要不是正儿八经的上课,学生都喜欢上。

魏云舟他们几个兴致昂扬地跟孟先生学对对子,学了一上午,魏云舟他们几个基本上掌握对对子的诀窍。

孟先生先是出了几个简单的楹联,让魏逸宁他们几个对。除了魏逸枫没有对出来,魏云舟他们都对了出来。

孟先生加大了难度,上联是:“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

魏云舟没有急着抢答,而是等魏逸柏他们先回答。

魏逸阳他们都紧皱着眉头,觉得孟先生出的上联太难了。

孟先生扫了一眼几个学生,发现只有魏云舟的脸色最为镇定,其他人都一副苦恼的样子。

“魏云舟,你来对。”

魏云舟站起身,对道:“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

他这话一说,所有人都露出一副震惊之色,包括孟先生。

孟先生惊得微微怔了下,随后满脸笑容地夸赞道:“对的好!”

魏云舟大大方方地接受孟先生的表扬,“谢谢先生夸奖。”

“再跟你们说说回文联。”回文联就是以回文形式写成的对联,既可以顺着读,还可以倒着读,最重要的是它的意思不变。

不变孟先生说了几对回文联后,又开始出题。

上联:“雪映梅花梅映雪。”

魏逸宁他们几个又是皱着眉头,一副沉思的模样。

孟先生又看向魏云舟,见他还是一副淡定的模样,就知道他想好下联了。

“魏云舟,还是你来对。”

魏云舟对道:“莺宜柳絮柳宜莺。”

孟先生再次夸奖道:“对的好。”

“其他人想好下联了吗?”

魏逸阳和魏逸柏他们觉得不能输给魏云舟这个傻子,也站起身对出下联,但对的不是太好,尤其是意境。

对对联不仅讲究对仗工整,讲究平仄,还讲究意境。

对仗工整有了,平仄相对有了,但还要有意境。不然,没有意境,就感觉这副对联少了“美”。

孟先生考了学生们几副对联,便让学生们出对联来考他。

魏云舟没有跟魏逸柏他们抢,等他们出完,他再出。

魏逸阳他们出的太简单了,孟先生立马就能对上。孟先生对完,还对他们出的上联进行评价,指出他们的优点和缺点。

轮到魏云舟的时候,他就想起上辈子耳熟能详的一副对联。

“先生,我的上联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这副对联正好跟他们很配。

孟先生听后,先是夸赞魏云舟这个上联出色的好,接着对道:“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魏云舟听完,在心里惊叹道:先生就是先生,一下子就对出来了。

“先生对的好。”

孟先生笑道:“你出的好。”

他接着说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真是一副好对联。”他准备回去就把这副对联写下联,明天就张贴在小学堂的门口。

魏云舟在心里默默说道:借鉴上辈子历史上的,不是我写的。

魏逸阳他们见魏云舟出尽了风头,心里很是不屑。他们没想到魏云舟这个只知道吃的傻子,这么会对对联。不过,咸京城的科举考试又不考对对联,魏云舟会对也没有什么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