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好好好再打压我就真造反给你看 > 第53章 说书人

好好好再打压我就真造反给你看 第53章 说书人

作者:周末在家吃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3-29 13:17:36 来源:小说旗

等诗会结束,众人刚想离开,一位王府的侍从匆匆赶来,恭敬地向周桐等人行礼后说道:“周公子、欧阳先生,我家王爷对各位的才情钦佩不已,特在阁楼备下薄酒,想请各位移步一叙,还望各位赏光。” 周桐等人面面相觑,这突如其来的邀请让他们有些意外,但又觉得不好推辞,毕竟王爷相邀,乃是难得的殊荣。

众人随着侍从来到一座精巧的阁楼前,拾级而上,只见阁内布置典雅,雕花的门窗透进柔和的月光,洒在地上,宛如银霜。屋内中央摆放着一张精美的雕花圆桌,桌上早已备好了丰盛的酒水饭菜,酒香四溢,菜肴色香味俱全,精致的碗碟在烛光的映照下闪烁着温润的光泽。

沈太白起身相迎,笑着说道:“各位莫要拘谨,今日诗会能得各位佳作,实乃本王之幸。这元宵佳节,良辰美景,正适合与各位共赏共饮,畅谈诗词文学之妙。” 说罢,他亲自为众人斟满酒杯。

沈太白的目光在周桐和徐巧身上停留片刻,再次赞叹道:“今日见周公子与徐姑娘夫妻二人,真是郎才女貌,才情双绝,实在令人称羡。” 周桐和徐巧相视一笑,微微欠身致谢。

沈太白摆摆手,目光在众人脸上扫过,最后落在周桐身上:“周公子,今日你那首词着实让本王惊艳,不知公子平日里可有什么独特的作诗心得?”

周桐端起酒杯,轻抿一口,脸上浮现出一抹温柔的笑意,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看向徐巧,说道:“王爷,其实也谈不上什么独特心得。作诗于我而言,不过是情之所至,借景而发罢了。就如这元宵佳节,花灯绚烂,人潮涌动,本就是一幅充满诗意的画卷。而身旁又有巧儿相伴,她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皆能触动我的心弦,让我心中情思翻涌,那些词句自然而然地就涌上心头。我想,真情实感或许便是作诗的关键所在吧。”

徐巧听到周桐这番话,脸颊微微泛红,眼中满是幸福与甜蜜,她轻轻低下头,用手帕掩住嘴角的笑意。欧阳羽坐在一旁,微笑着点头说道:“师弟所言极是,诗词本就是情感的寄托,唯有真情流露,方能打动人心。”

沈太白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说道:“周公子这番见解,倒是新颖。如此看来,这世间万物皆可为诗,只要心怀真情,善于观察,便能从平凡之中发现诗意。”

众人边吃边聊,气氛逐渐热烈起来。沈太白兴致颇高,又与众人探讨起诗词的格律、韵律以及意境营造等话题。他引经据典,言辞间尽是对诗词的热爱与深刻见解。周桐、欧阳羽也不时发表自己的看法,徐巧偶尔轻声补充几句,她的见解独到而细腻,引得沈太白频频点头称赞。

沈太白命人取来一把古琴,说道:“如此良夜,若无丝竹相伴,岂不遗憾?本王献丑,弹奏一曲,为各位助助兴。” 说罢,他端坐琴前,双手轻抚琴弦,悠扬的琴声顿时在阁内响起,如潺潺流水,又如林间清风,众人皆沉浸其中。

一曲作罢,周桐赞道:“王爷好琴艺!这琴声仿若将这元宵之夜的宁静与美好都融入其中,让人心旷神怡。” 沈太白微笑着起身,说道:“周公子谬赞了。这琴音与诗词本就相通,都是情感的寄托。”

随后,侍从又端上了几盘精致的元宵,洁白圆润的元宵盛在精致的青花瓷碗中,冒着腾腾热气,散发着诱人的甜香。沈太白说道:“今日元宵佳节,这元宵不可不尝。愿各位日后的生活也如这元宵一般,圆满幸福。”

众人品尝着元宵,感受着这温馨融洽的氛围。窗外,月色如水,花灯闪烁,偶尔传来远处的欢声笑语,与阁内的雅谈琴音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如梦如幻的元宵夜宴图。

众人品尝着元宵,感受着这温馨融洽的氛围。窗外,月色如水,花灯闪烁,偶尔传来远处的欢声笑语,与阁内的雅谈琴音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如梦如幻的元宵夜宴图。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沈太白兴致愈发高涨,他把玩着手中的酒杯,眼中闪过一丝狡黠,笑着对周桐说道:“周公子,今日这酒也喝得酣畅,本王突发奇想,想以这酒为题,看看公子能否再展诗才,让本王开开眼界。”

周桐听闻此言,心中微微一动。

事实上,额,其实早在听到沈太白这个名字时,他便联想到了那位同样字太白的唐代大诗人了。

他暗自庆幸,真棒,李白哥哥,感谢初中老师的抽查背古诗,我文抄公终于要展示了。

沈太白此言一出,徐巧和欧阳羽也投来了目光。徐巧的眼神中满是期待,她微微侧身,专注地凝视着周桐,手中的手帕不自觉地绞紧,仿佛她的紧张与期待都融入了这小小的动作之中。

欧阳羽则面带微笑,眼神中带着几分鼓励与好奇。他轻轻放下手中的酒杯,坐直了身子,目光平和地看着周桐,似乎也在期待着这位师弟能在这即兴的考验中展现出过人的才华。

周桐感受到众人的视线如芒在背,却也不慌不忙地站起身来,脸上带着一丝故作深沉的神色。他整了整衣衫,轻轻地拿起桌上的酒壶,那动作不疾不徐,仿佛在酝酿着某种情绪。接着,他迈开步子,缓缓地在阁内踱步起来,每一步都似带着千钧之力,踏出的节奏仿佛在应和着内心的韵律。

他一边踱步,一边微微仰头,目光看似随意地在阁内的装饰上流转,实则是在脑海中快速回忆着李白的《将进酒》。脚步不紧不慢,一步、两步…… 他的身形在月光透过雕花窗棂洒下的光影中摇曳,衣袂也随之轻轻摆动,倒真有几分文人的洒脱之态。

当走到第七步时,他恰好停在了窗前,月光将他的身影勾勒出一道修长的轮廓。只见他不紧不慢地拿起桌上的酒杯,从容地倒满美酒,随后仰头一饮而尽。那酒水顺着他的喉咙流下,仿佛也带走了他心中的一丝紧张,留下的是满满的自信与豪迈。

在月光的倒影中,周桐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他一边吟诵,一边微微晃动着手中的酒杯,眼神中透露出一种不羁与洒脱,仿佛他已化身为那诗中的狂人,在这元宵之夜尽情抒发着内心的豪情壮志。

当吟诵到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时,他微微一顿,目光扫向在座的众人,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狡黠。他灵机一动,将 “岑夫子,丹丘生” 改为 顾四方,心怅然。

随着周桐抑扬顿挫地继续吟诵,整个阁楼内都沉浸在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之中。他的声音在阁内回荡,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千般情感、万种力量,撞击着众人的心灵。那豪迈奔放的诗句,那大气磅礴的意境,让众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广袤无垠的时空之中,感受到了岁月的沧桑与人生的无常,同时也被那股强烈的豪情所感染。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顾四方,心怅然,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待周桐吟诵完毕,他洒脱地大笑起来,再次举起酒杯,一饮而尽。那笑声在寂静的阁内显得格外响亮,仿佛是他对自己这场精彩 “表演” 的得意宣告,又像是在向这世间的一切束缚与不公发出挑战。

一时间,整个阁楼陷入了一片沉默之中。所有人都沉浸在周桐所吟诵的诗句带来的震撼之中,久久无法回神。大家都是文化人,怎能听不出这诗中的含金量和那深藏其中的怀才不遇之情。

徐巧的双眼圆睁,满是惊讶之色,那目光紧紧地锁在周桐身上,仿佛他是这世间最为耀眼的存在。她的嘴唇微微张开,似乎想要说些什么,却又被这突如其来的震撼哽住了喉咙。

手中的手帕早已被她绞得不成样子,而她却浑然不觉。爱慕之情在她的眼中汹涌澎湃,她从未想过,那个平日里温柔体贴、偶尔有些调皮的周桐,竟能在这一刻展现出如此豪迈不羁的一面。

在她心中,周桐的形象愈发高大起来,不仅仅是因为他那过人的才情,更是因为他在吟诵时所散发出的那种独特的魅力,仿佛能冲破一切世俗的枷锁,直击人的灵魂深处。。

欧阳羽坐在轮椅上,身体微微前倾,双手紧紧地握住轮椅的扶手,指节都因用力而泛白。他的目光深邃而专注,紧紧地盯着周桐,眼中既有对师弟才华的惊叹,又有一丝难以言喻的落寞。这首《将进酒》仿佛是周桐内心的呐喊,喊出了他们这些文人共同的心声。他想起自己曾经的壮志豪情,那些年少时的梦想如今似乎都被这残疾的身躯所束缚。

但同时,他也为周桐感到担忧,在这复杂的世道中,如此直白地抒发怀才不遇之情,会不会给周桐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但他也明白,周桐的性格本就如此洒脱不羁,又怎会轻易被这些世俗的担忧所束缚。

最为震惊的,应当是沈太白。七步成诗,大才!大才!

他端坐在椅子上,表面上看似神色平静,但那微微颤抖的手指却出卖了他内心的波澜。他的目光幽深如海,紧紧地盯着周桐,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惊艳和赏识。

作为王爷,他见过无数的文人墨客,也听过诸多的诗词佳作,但像周桐这般充满激情与力量的吟诵却不多见。然而,在赏识之余,他心中也有着自己的思量。他深知这世间怀才不遇的文人众多,但身为上位者,他也有自己的无奈和苦衷。

朝廷的局势错综复杂,各方势力相互制衡,并非他一人能够轻易改变。周桐所表现出的才华和豪情,如果能够为他所用,自然是再好不过,但他也明白,像周桐这样的人,有着自己的坚持和追求,不会轻易被名利所收买。他不禁陷入了沉思,思考着如何才能在不违背自己原则的前提下,留住周桐这样的人才,为这朝堂增添一抹不一样的色彩。

同时,他也从周桐的吟诵中感受到了一种对现实的不满和批判,这让他意识到,在这看似繁华的盛世之下,其实隐藏着许多文人墨客的无奈和悲哀,这也让他对自己的职责和使命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良久,沈太白终于开口打破了沉默,他的声音带着几分探究:“周公子,欧阳先生,看各位气宇不凡,想必过往也有着不凡的经历,不知可否与本王说说你们的来历?为何会在这小镇之中?”

此言一出,众人顿时陷入了沉默。阁内的气氛变得有些凝重,周桐和欧阳羽对视了一眼,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复杂的情绪。

片刻后,欧阳羽率先拱手,神色间带着几分落寞与自嘲,说道:“王爷,实不相瞒,我等正是此次钰门关一万人守军存活下来的残剩之人。大战过后,我等侥幸存活者皆身负重伤,朝廷便安排我们到这小镇修养,趁着朝廷的后续文书还未下达,众人便想着出来放松放松,也感受一下这久违的人间烟火气,不想竟在此处与王爷相遇。”

沈太白听闻此言,脸上瞬间露出震惊之色,他瞪大了眼睛,嘴唇微微颤抖,眼眶也不自觉地红了起来。他怎么能不知道,此次钰门关之战的惨烈。那一万守军,其中真正的士兵不过一千有余,其余的竟是五千死囚和五千民夫。就是这样一支成分复杂、看似不堪一击的队伍,却在那片血与火交织的战场上,挡住了十五万金人的虎狼之师。

沈太白此前就对这些钰门关的守军赞赏有加,还曾上书给自己的兄长 —— 当今圣上沈渊,恳请派兵支援。只是他万万没想到,今日竟会以这样的方式与这些英雄相遇。

“你们…… 你们就是钰门关的守军?” 沈太白的声音中带着难以掩饰的激动和敬佩,“本王听闻钰门关之战,心中对诸位壮士钦佩不已,多次上书圣上请求援兵,只可惜……” 他微微顿了顿,脸上浮现出一丝苦涩的神情,“朝中局势复杂,各方利益纷争不断,援兵之事终究是耽搁了。本王实在愧疚,让诸位壮士受苦了。”

周桐微微仰头,脸上露出一抹洒脱的笑容,说道:“王爷不必自责,我等守土卫国,本就是职责所在。虽历经艰难,但能保得一方百姓平安,也算不枉此生。况且,这一路辗转而来,我们也看到了这世间的冷暖百态,倒也让人心生许多感慨。”

沈太白微微点头,眼中满是感慨:“诸位壮士的英勇和豁达,实在令本王动容。只是本王好奇,以诸位的才华和能力,如今在这小镇之中,要是文书不发,以后可有什么打算?”

欧阳羽轻轻一笑,说道:“王爷,经历了那场大战,我等身心俱疲,也看透了许多。如今只愿寻一处宁静之地,与志同道合之人相伴,饮酒作乐,畅谈诗词文学,倒也逍遥自在。”

沈太白听着他们的话,心中不禁对这些人更加钦佩。他深知,这些人并非是没有能力和抱负,而是在经历了生死考验和官场的黑暗后,选择了一种更加纯粹的生活方式。

“本王理解诸位的选择,” 沈太白缓缓说道,“只是如今这天下,看似太平,实则暗潮涌动。我朝正需要像诸位这样有才华、有胆识的人。如果诸位愿意,本王愿在朝中为诸位谋一官职,让诸位能够施展自己的才华,为国家和百姓做更多的事。”

周桐微微欠身,神色诚恳地说道:“王爷,您的好意我们心领了。我们也知晓国家正值用人之际,只是这朝廷的后续文书尚未下达,一切安排还未可知。待文书到来,我们看过其中内容,再做定夺,王爷以为如何?”

沈太白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赏:“周公子考虑周全,本王自是没有异议。只是本王心中好奇,若让诸位自行抉择,抛开这文书不谈,你们是更倾向于朝堂为官,还是另有打算?”

欧阳羽与周桐对视一眼,随后拱手道:“王爷,不瞒您说,经历了这许多事,我等心已疲惫。如今只愿寻一处安宁之地,远离朝堂纷争,或许能更好地沉淀自身,为文化传承略尽绵力。这官场之事,于我们而言,实在是有些力不从心了。”

沈太白深深地看了他们一眼,脸上露出理解的神情:“罢了,本王尊重诸位的决定。只是看诸位如今的生活状况,想必也多有不易。不知你们现居何处?”

周桐如实相告,沈太白听后,立刻说道:“既如此,本王稍后便命人送一批物资过去,聊表心意,也算是本王对诸位英雄的一点敬意。”

周桐等人连忙起身道谢:“王爷如此厚待,我等实在感激不尽。”

随后,众人重新入座,气氛也变得轻松起来,话题自然而然地转到了钰门关之事上。沈太白感慨道:“每每想起钰门关那场惨烈之战,本王心中便久久不能平静。听闻周公子口才出众,军中之人都称你为‘小说书’,想必知晓许多精彩细节,今日可否为本王讲讲,让本王也能更真切地感受一下我朝将士的英勇无畏。若讲得好,本王定有赏钱。” 说罢,他笑着看向周桐,眼中满是期待。

徐巧也在一旁轻轻拉了拉周桐的衣袖,眼中闪烁着好奇与期待的光芒:“桐哥哥,我也很想听呢,你就讲讲吧。”

周桐微微一笑,清了清嗓子,微微挺直了身子,眼神逐渐变得深邃,仿佛透过阁楼的墙壁,看到了遥远的钰门关战场。他的声音低沉而富有感染力,缓缓说道:“王爷、诸位,且听我细细道来。那日,钰门关前,风沙漫天,我等一万守军严阵以待,虽深知敌军来势汹汹,但没有一人退缩……”

随着周桐的讲述,阁内众人皆沉浸其中。他时而微微皱眉,仿佛重现了战场上的紧张局势;时而语调激昂,描绘着将士们奋勇杀敌的英勇身姿;时而又放缓语速,讲述着那些感人至深的兄弟情义。讲到关键之处,他还会辅以简单的手势,增强故事的感染力。

沈太白听得入神,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周桐,手中的酒杯早已被他遗忘在一旁。他仿佛被周桐的讲述带入了那个战火纷飞的钰门关,亲眼目睹了将士们的浴血奋战,心中对这些英雄的敬意愈发深厚。

欧阳羽也面带回忆之色,微微点头,偶尔补充一两个细节,让故事更加完整生动。徐巧则双手托腮,眼睛里闪烁着晶莹的泪花,为那些英勇牺牲的将士们感到痛心,也为周桐的精彩讲述所吸引。

整个阁楼内,只有周桐那抑扬顿挫的声音在回荡,众人的情绪随着他的讲述而起伏,仿佛一同经历了那场惊心动魄的战役。

不知不觉中,夜已深,沈太白见众人都面露疲态,便笑着说道:“今日与各位相聚,实在是受益匪浅。只是这夜已深,恐各位家人牵挂,本王也不便多留。日后若有机会,还望各位常来本王府中,我们继续把酒言欢,畅谈天下。”

众人起身告辞,沈太白亲自送至阁楼外。月光洒在他们身上,勾勒出一个个修长的身影,仿佛也在见证着这一段特殊的缘分。周桐等人带着复杂的心情离开了王府,而他们的未来,也在这一夜之后,变得更加扑朔迷离却又充满希望。

回到住处后,周桐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眠。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沈太白的话和钰门关之战的惨烈场景。他知道,自己虽然选择了远离朝堂,但这天下之事,又怎能轻易放下?

欧阳羽也在自己的房间里,静静地思考着今晚的一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