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我朱雄英来了 > 第64章 少年之志

大明:我朱雄英来了 第64章 少年之志

作者:春风卷碧云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3-29 14:32:21 来源:小说旗

朱雄英吧唧着嘴,感受到甜甜的味道,嘟囔了一句!

“殿下,我给你倒的是白水加蜂蜜,我和九江的是米酒!”徐允恭将蜂蜜罐子举起来示意道!

“你偷偷给我倒点儿我尝尝什么味儿!”朱雄英闻着酒坛中的酒有一股清香,不由得有些意动!

“不可不可!家父特意嘱咐了,要是我带殿下喝一口酒,回去把我腿打断!”徐允恭头摇的跟拨浪鼓似的!

朱雄英无所谓道:“他又不在这儿,而且我就尝尝!”

“那也不行!”徐允恭拒绝!

“那行吧!”见状,朱雄英也没有再三要求,他也只是闻着好闻,一时想尝尝罢了。要真想喝,这酒就在他王府里,他还能喝不着?

就这样,三个人中,两个喝酒一个喝蜂蜜水,边吃肉边谈天说地,到底是少年心性,徐允恭和李景隆虽然比朱雄英大了五六岁,但是抡起心性来,却远远不及朱雄英。

酒过三巡之后,两人脸上都泛了红,开始谈天说地起来!

“当今天下,北方伪元虽占漠北辽东,但辽东纳哈出却未必与元廷一条心,可分而击之。东边高丽小国,其子民多盗贼,其君臣多狡诈,见我大明国富力强,必然纳拜!至于东北女真各部,与蛮夷无益,不足为虑...”徐允恭几杯酒下肚,开始侃侃而谈,分析北境局势。

朱雄英和李景隆则是耐心倾听,这徐允恭不愧是家学渊源,这一番见解确实不凡,远超同龄人!

李景隆则是接着说道:“近百年来,北方蛮夷常袭扰我中原,前宋懦弱,致使山河沦丧,神州陆沉,幸有洪武皇帝,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北方余孽应该不出三十年,会尽皆臣服,只是那苦寒之地,我汉人要之无用啊!”

这其实是汉人十分苦恼的问题,北方空有偌大的地盘,要形成实质性管理却十分困难!数千年来总结的方法无非是军事威慑 册封 经济控制 文化防御,这套办法在王朝强盛的时候是十分有用的,但是一旦游牧民族壮大起来,就不大管用了!

朱元璋所研究出的屯田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策略,既能迁移人口、还能增加防御,关键是还不消耗很多朝廷的粮食!潜移默化之下,改变草原人的生活习惯,这种方式让后世也在借鉴!

直到明朝末期,都还有游牧民族过着半耕半牧的生活,这其实就说明当时大明对其是俱有统治的,否则不会半耕半牧!

“不会没用的,漠北地区俱有丰富的矿产,若是移民相应的人口,建起城池,数十年后,汉人没准可以站稳脚跟!”朱雄英自顾自的说道!

“建城?”李景隆二人都觉得朱雄英的话有些不切实际了!

“殿下有所不知,草原地形不适合建城,哪里地形开阔,缺乏天然屏障,极其容易受到未捆绑和攻击!而且...”徐允恭说道,但还想说什么没继续说!

“而且需要从内地运输粮草、物资、长途运输成本极高,且容易受到劫掠!建城这事儿,得不偿失!”李景隆接话说道!

“就算是解决了草原骑兵的袭扰,解决了物资问题,要想从草原上建造城池,其耗费的人力物力太大,可以说是劳民伤财。”徐允恭说道!

在他们二人看来,朱雄英年龄太小,还不知道具体情况,在草原上建城的成本太大,受益太小,根本就不值当的!

“二位所说的我也知道,我只是随口一说而已!”朱雄英看他们两个的反应,连忙说道!心里则是在想着,到时候有了美洲作物,用水泥在草原上建个城池,机关枪架在城头,枪骑兵在外巡逻,没准就实现了!

不过现在多说无益,这些东西还一个都没有呢!

但这一番交谈,他发现李景隆和徐允恭两个人军事才能都很出色,特别是徐允恭,十分有远见卓识。而李景隆看起来也不像是个草包,跟他谈兵法、军事各种东西,他都能侃侃而谈!

随即,朱雄英询问道:“两位兄长,你们都有什么志向,不妨说来听听!”

听到此话,两人都是神情一肃,徐允恭则是站起身来,端着酒杯说道:“大丈夫于世,当提三尺剑,立不世之功。我愿效汉之冠军侯,封狼居胥,饮马瀚海!”

“好志向!”朱雄英赞道,“表哥你呢!”

只见李景隆也是站起身来,说道:“为人臣者,当辅佐君王,保境安民。效汉唐之风,开疆拓土,扬华夏之威名!”

“好!”朱雄英抚掌笑道:“两位兄长志向远大,让人佩服,快快坐下!”

听罢,二人尽皆落座,对着朱雄英说道:“敢问殿下的志向如何?”

“我?”朱雄英坐在原处,仰头看向天空,说道:“古往今来,我华夏地占中原,德抚蛮夷,汉武之后,皆以汉民自居,何也!盖因强汉风采,光照后人,千年不散!但我华夏子民共遭两次劫难,令人痛心啊!”朱雄英没有回答,而是开始讲述!

“是哪两次?”

“其一为五胡乱华,我汉民常遭屠戮,遍地狼烟,致使衣冠南渡!其二为靖康之后,我华夏多遭外族所辱,江山半壁,人分四等,蒙古人不把咱汉人当人!....”

朱雄英说着,不光是徐允恭和李景隆深有感触,眼眶通红,就连在一旁伺候的加多宝和娜美也眼神落寞,似要垂泪!无他,那时候的汉民是真的苦啊!

“现有当今圣上,恢复山河,重正衣冠,可我后世子民当以此为戒,奋发图强,让后世我中华儿女不受外族欺辱,让我明人威名四海远扬,让我华夏文化光照天下!”

朱雄英说着,神情振奋,感染了徐允恭和李景隆二人,这二人向朱雄英下拜,像吴王开府那天一样,行君臣之礼,齐声说道:“我等愿随,成殿下之志!”

“两位兄长请起!”朱雄英起身扶起二人,待三人重新落座之后,朱雄英问道:“两位兄长可知道火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