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天幕放映:在二战前,放二战历史 > 第33章 是不是太伤陛下了?

在杨广期待的时候,另外一个时空的杨坚同样也在期待着,那歌词中即将到来的大隋时代。

随着南北朝的歌词逐渐的过去,经过了比较长的等待之后。

隋的字样终于出现在了画面上。

【隋,公元581年】

【开皇治,统南境平北鞑】

【公元581年,开皇之治】

【革凋敝,得见短暂繁葩】

【公元604年,炀帝即位】

【政失的代价】

【公元618年,隋朝灭亡】

【群雄竞相讨伐】

杨坚在听到了这个歌词中的信息后,也是直接愣在了原地。

因为他看到了隋朝灭亡的时间了。

从自己称帝到灭亡,居然只有短短的几十年?

开皇的绝对是自己。

自己的开皇之治,居然只是短暂的繁葩?

之后就是那个所谓的炀帝即位了。

要知道炀这个字,可是一个十足的恶号啊。

那么这个隋炀帝是谁?

是自己的哪个儿子?

这也太能败家了吧?

要知道自己可是拼了命的积攒家底。

当初关中受灾,因为关中的粮食贵,自己算了一下那些灾民的命没那些粮食值钱。

可是大发仁慈的让他们去洛阳,吃洛阳那便宜的粮食。

期间自己可是好好扶老携幼的摆拍了一番呢。

而且自己为了防止灾害的影响,还在各地建立了“义仓”。

让百姓们除了赋税外,还可以“自愿”缴纳粮食到义仓里面,等着遇灾了再“放粮救济”。

并且还收缴了天下的兵器,防止匪徒作乱。

并且极大的加强了皇帝的权力,同时加强了地方吏治。

自己一道命令下发,强大的基层官吏绝对可以让自己的光辉落到大隋的每一处。

把皇帝的命令发挥到极致。

快要说在自己的治理下,大隋是粮库粮食充裕,基层统治强大,皇权强悍无比。

可以说皇帝基本上是没有什么制约的了。

是谁能把自己这么厚实的家业给败光了?

隋朝,大业。

大业帝杨广正在等着上面说他丰功伟绩的时候。

突然就在自己即位的那一年,看到了炀帝即位几个字。

炀帝?

炀可是自己精心给那个被自己从江南抓回来的陈叔宝,选的一个字啊。

那绝对是自己充满恶意选择的一个恶号。

怎么样用到自己的身上了。

而且听到了那短短了两句歌词,不仅没有自己预料中的长。

甚至就连他的父皇的开皇之治都没有超过去。

而且就连那短短的两句,居然还都是贬低他的。

难道大隋亡在他手上了?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唐,公元618年】

【兵起晋阳,入长安构厦】

【公元627年,贞观之治】

【天俾万国,煌煌业宏达】

李世民看着上面的几句话,看着上面那唐的字样。

他知道终于是到了他的大唐了。

看着上面还特意提到了他的贞观。

他的嘴角也是极其的难压了。

因为在他贞观之治的下面的歌词,那是极其的赞扬啊。

这绝对是对他功业的大肯定。

而且最关键的是,完全没有提他是怎么上位的,这点他就很满意。

【公元649年,高宗即位】

【承贞观昌华,四极万里尽纳】

李治看着自己父亲的贞观之治后,那高宗即位的时间。

这个高宗应该就是自己了。

看着对应的画面上,那前所未有的庞大版图。

他也是露出了和他父亲一样的笑容。

很明显他的功绩也是得到了肯定。

就在两个时空的李世民和李治都带着笑容的,在等着下面的歌词。

看看他们大唐的后继之人,会不会继续发扬他们功业的时候。

却看到了那歌词在说完了高宗李治之后。

突然硕大的武周两个字就甩到了两个人的脸上。

【武周,公元690年】

【凤栖明堂御天下】

【公元712年,开元盛世】

【盛世醉卧听琵琶】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

【藩镇独大】

此时听到这里的时候,李世民已经将酒杯给摔了。

这是怎么回事?

怎么高宗之后,就是武周了?

他的大唐是怎么亡的?

怎么上面一点都没有提及?

凤栖明堂御天下?

再结合那个画面上出现的女人,难道这个武周从一开始就是太后摄政?

女人在执掌大权?

而且最关键的是。

说完了这个武周后,就是在赞扬一个叫开元的盛世。

这个应该是这个武周治理下的一个盛世。

这个代替了他大唐的朝代干的还挺好。

居然在歌词里面都听出了对这个盛世的赞扬的。

看起来完全不逊色于他的贞观之治。

但是随后出现的就是藩镇独大的歌词。

而在上面还出现了安史之乱的字样。

李世民在看到了安史之乱的字样后。

也是在心里面叫了一声太好了。

这个应该是这个叫武周的朝代发生了一场大的藩镇叛乱。

不知道他的大唐能不能趁机复国。

【唐朝中后期】

【中兴跌宕】

【公元907年,唐朝灭亡】

【曛日覆黄沙】

李世民在看到了这个的字样之后,也是愣住了。

唐朝中后期?

他大唐这是成功复国了?

怎么复国的?

在那个安史之乱里面趁机复国的?

根据这个歌词看,中兴很曲折跌宕啊。

随后他就看到了公元907年,唐朝灭亡。

他知道这个应该是他大唐正式灭亡了。

因为他大唐的前面,并没有像东汉西汉,东晋西晋一样做出区分。

不过根据时间计算,他的大唐这是在复国后,又坚持了百余年啊。

【五代十国,公元907年】

【裂土相错杂,何以为家】

【公元938年,后晋割燕云】

【燕云让,北境百年任踏】

【五代十国】

【五代复制辖,粱唐晋汉周罢】

柴荣在看到了这个之后,也是马上精神了起来。

五代?

粱唐晋汉周罢。

这是是什么意思?

就是到了大周后,就完了吗?

这几十年的朝代更迭到他们大周就被止住了吗?

不过之前的那个燕云让,北境百年任踏。

却是让柴荣脸色严肃了起来。

因为自从石敬瑭割让了燕云后,辽国的军队到汴京就是一马平川。

之前更是一举覆灭了之前的晋朝。

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所以他在登基之后,就将注意力很多的放到了北边的辽国的身上。

想要收回燕云,重新获得那个天然的屏障。

但是那个百年任踏的意思是自己失败了吗?

自己没有收回燕云。

并且之后一百年都没有后人收回来。

让北境就这么暴露在了辽国的骑兵之下?

北宋。

赵匡胤看着上面的那个燕云让北境百年任踏后,也是脸色难看。

因为这句话背后含有的信息可是非常大的。

这就意味着他先南后北的战略失败了,他也没有收回燕云啊。

随着歌词的继续进行,下面出现的字,更是让赵匡胤心中一惊。

因为出现的不是宋一个字,而是北宋两个字。

难道他们大宋将来还有一个南宋吗?

【北宋,公元960年】

【陈桥黄袍加,平乱四挞】

【公元976年,太宗即位】

【挟胜开边,失利攻乏】

赵光义同样看着上面那北宋两个字,也是脸色凝重。

而且根据第二句上写的时间,简单一算,发现这个太宗就是自己。

看着上面的那失利攻乏的字样。

还有之前燕云让,北境百年任踏的意思。

也是直接愣在了原地,这个意思是自己北伐收复燕云失败了?

燕云被石敬瑭割让之后,百年内都没有收回来,都在辽国人的手里?

徽宗朝。

赵佶看着上面的信息,也是非常的高兴。

因为根据这个歌词来看,这个燕云之地,百年没有收回来。

你看这个歌词,北境百年任踏。

也就是说,因为没有燕云,北境被践踏了一百年。

而算到自己看,应该已经一百多年了。

算起来应该差不多就是自己这个时候收回来的。

就是因为自己把燕云收回来了,把边境往北推了,所以北境就安全了。

赵佶越想,感觉越多。

毕竟要不是自己把燕云收回来,把大宋的边境向北推了。

北境怎么会安全了呢?

【太宗时期】

【崇文守内,始奠祖宗之法】

【公元997年,真宗即位】

【临御勤政事,咸平宁嘉】

【公元1004年,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改赠为纳】

【公元1022年,仁宗盛治】

【清明文盛,元夜香街盈车马】

【公元1044年,庆历和议】

【和议偃戈甲】

【公元1120年,海上之盟】

【盟金共伐】

【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

【胡骑掳掠,靖康血洒】

【公元1127年,北宋灭亡】

【华篇难掩,耻落贺兰山下】

此时正带着群臣看着天空上信息的真宗赵恒,也是在焦急的等着看看会不会提到自己。

毕竟根据这个歌词的信息看,汉唐还有中间那么多皇帝和枭雄都没怎么提。

就在他激动等待的时候,终于根据他的计算,在他登基的那一年,出现了真宗即位的字样。

真宗这就是自己的庙号吗?

听着自己即位后下面的歌词,还不错。

但是接下来重点提到的关于澶渊之盟的歌词,却是直接让自己还有自己身后的大臣们僵住了。

改赠为纳?

什么意思?

纳贡吗?

这是在说他们这是在向辽国纳贡吗?

虽然大家都知道,但是你这说的也太**裸了。

此时一些大臣也是看向了脸色有点僵住的赵恒。

这首歌里面居然是这么评价澶渊之盟的?

这么说是不是有点太伤陛下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