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进击的大秦 > 第14章 五年

进击的大秦 第14章 五年

作者:星夜光流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3-29 16:02:01 来源:小说旗

大秦帝国五年,所有六国贵族全部迁到咸阳,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彻底完成。

“恭喜陛下完成任务,获得杂交水稻(优良特性已固化)、明光铠制造技术、陌刀制造技术、特种作战指导、印刷术。”

其中的印刷术刚好可以和造纸术互相匹配。

就在嬴政看完任务奖励后“陛下,纸造出来了。”御书房内将作少府急吼吼的火速前来宫中,跪服在地双手举着一卷稍黄的纸张。

嬴政双眸之中瞬间闪过一抹亮色,那光芒犹如夜空中乍现的流星,璀璨而夺目。

他当即快步流星般向前,伸出双手,稳稳地接过那卷纸张。

初初触手之际,虽能明显感觉到它并不如丝帛那般柔软细腻、光滑无比,然而却自有一种质朴且独特的厚重质感。

他小心翼翼地轻轻展开纸张,双眸紧紧盯着,那纸张之上隐隐约约可以看到纤维交错的纹路,恰似一幅天然形成的神秘画卷,虽略显粗糙,却丝毫也不影响在其之上挥毫泼墨、书写政令。

“此乃大功一件!”嬴政的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其中难掩那抑制不住的兴奋之情,“有此纸与印刷术相互配合,我大秦之文化传播必将如鲲鹏展翅,一飞万里;政令推行亦会似江河奔腾,畅行无阻。”

“车与,朕封你为工成侯,赏千金。”随后嬴政亲自在纸上写下诏书,盖印交给车与。

“臣谢主隆恩。”车与当场来了一个五体投地。

“起来吧。”

将作少府满脸喜色,那笑容仿佛春日里盛开的繁花,灿烂绚丽。

他赶忙说道:“陛下圣明烛照,造纸之法历经无数次艰难试验,其间挫折重重,幸得陛下洪福庇佑,方得今日成功。如今能有这般成果,实乃陛下德泽深厚所致,微臣不过略尽绵薄之力。”

嬴政微微摇头,神色凝重而庄严:“此乃众卿家齐心协力、呕心沥血之努力大功。传令下去,着令参与造纸事宜的相关人等皆有厚赏,不得有丝毫遗漏。”

随后,嬴政负手踱步,思绪仿若脱缰之马,肆意驰骋。

那水稻之事,可是关乎大秦万千百姓民生的根本大业,若能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广种植,日后大秦百姓必将仓廪充实,再无饥馁之患,田园之间尽是丰收盛景。

而明光铠与陌刀制造技术,此二者一旦应用于军队,必将使大秦铁骑如虎添翼,战力更盛,所到之处,敌军望风披靡,尤其陌刀,对于骑兵可是一把利刃。特种作战指导,只能说真乃神书也。

“即刻召集朝中大臣,朕要与他们细细商议这些新事物的推广与应用之策。”嬴政目光坚定如磐,仿若能穿透宫墙,望向那广袤无垠的大秦山河。

在这大秦帝国五年,天下大势已然在他的掌控之中,犹如棋盘之上,他是那掌控全局的弈者。

而这些新事物的出现,恰似一阵东风,必将助力大秦这只猛虎如虎添翼,让大秦的铁骑以更磅礴的气势踏遍更广阔的山河大地,让大秦的光辉如同那永不熄灭的骄阳,照耀千古,铭刻于历史的长河深处,成为后世传颂不绝的传奇篇章。

朝堂之上,众大臣听闻陛下召见,皆迅速赶来。待众人齐聚,嬴政高坐于龙椅之上,将所得奖励一一宣告。

“水稻,此乃天赐良种,可使亩产数倍于今。朕欲在关中平原先择地试种,命农官悉心照料,若成,便推往全国。”嬴政目光扫视群臣,眼神中满是期待与决心。

“陛下,臣从未听闻此杂交水稻,其种法迥异于寻常稻谷,且从未有过先例,贸然试种,倘若失败,岂不是空耗人力财力?”一位大臣满脸疑虑地进谏道。

“朕自有定夺。”

“陛下圣明,此稻若能普及,我大秦百姓定可富足,仓廪充实则国家根基稳固。”丞相李斯率先出列,躬身行礼后说道。

“这就交给治粟内史了。”

“诺。”治粟内史宋康应了一声,声音里难掩激动。

“明光铠与陌刀制造技术,当交予少府与御史大夫协同,精心打造。朕要我大秦军队身披坚甲,手持利刃,成为无敌之师。”嬴政的声音铿锵有力。

“陛下,臣有一事担忧。”老将王翦站了出来,眉头紧皱,“这明光铠与陌刀制造工艺全新,所需材料与人力耗费巨大,若大力推行,恐会影响其他军备与民生工程之资源分配。”

嬴政微微颔首:“王老将军所言有理,然强军亦为大秦之要,此事需御史大夫与少府细细合算,寻一平衡之策。”

谈及特种作战指导,嬴政道:“此非寻常战法,可选拔精锐将士,秘密训练,日后或成奇袭、破敌之关键。”

“陛下,此举怕是不妥。”御史大夫冯劫上前一步,“秘密训练之军,不受常规军制约束,若有不轨之人掌控,恐生祸乱。”

嬴政眼神一凛:“朕自会选派忠诚之士统领,且有严格监察,卿无需过虑。”

而对于印刷术与造纸术,嬴政则令廷尉与将作少府共同制定规范,确保其合理运用,既能传播大秦文化、法令,又能避免被奸人利用。

廷尉姚贾却面露难色:“陛下,纸与印刷术虽好,但民间若随意印书,或会有诋毁朝廷、传播异端邪说之举,监管难度极大。”

“朕意已决,此事可制定严苛律法,若有违禁,严惩不贷。”嬴政不容置疑地说道。

这时,儒家博士淳于琼站了出来,作揖行礼后,神色凝重地说道:“陛下,臣闻欲用印刷术传播文化,此举万万不可。儒家之道,向来注重师徒传承,口口相授,如此方能体悟圣学真谛。

若以印刷之术广传典籍,恐使学问流于浅薄,士子们只知诵读死书,而不解其中精义,更会坏了我大秦尊师重道之传统,还望陛下三思啊。”

嬴政脸色一沉:“淳于琼,你莫要迂腐。如今大秦欲兴,文化传播需快速而广泛,印刷术可使更多黔首识文断字,知晓大秦律法与文化,此乃大势所趋。”

淳于琼仍不罢休,高声争辩道:“陛下,文化传承不可急功近利,若一味求快,而失了内涵与底蕴,那与舍本逐末何异?”

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众大臣各执一词,有的支持淳于琼,认为文化传承需遵循旧制;有的则觉得嬴政的想法有利于大秦的长远发展,应大力推行印刷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