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墨渊,大公子扶苏,十公子赢轩进殿。”麒麟殿上百官成列看着三人从殿外走入殿内。
“臣扶苏、臣赢轩、草民墨渊拜见陛下。”
嬴政坐在高位之上,目光威严而又带着几分赞赏,扫视着殿下三人,开口道:“今汝等之功绩,利我大秦,福泽百姓,当行赏赐。”
扶苏率先拱手道:“父皇,此乃儿臣分内之事,不敢求赏。”
嬴政微微一笑,道:“扶苏,汝心系民生,推广棉花与水稻,普及书籍文化,功不可没。朕赐汝黄金千两,锦帛百匹,增食邑千户。”
扶苏跪地谢恩:“谢陛下隆恩。”
嬴政看向赢轩,道:“赢轩,牛鼻环之发明,使耕牛之力得以更好利用,功在当下,利在千秋,赐府邸一座,良田五百亩。”
赢轩兴奋道:“谢父皇!”
最后,嬴政目光落在墨渊身上,道:“墨渊,曲辕犁与水车之创,解百姓耕作灌溉之困,实乃大功。朕赐汝官职七品,赐田百亩,帛二百匹。”
墨渊激动得声音颤抖:“草民谢陛下圣恩,必当为大秦鞠躬尽瘁!”
嬴政满意地点点头:“望汝等今后再接再厉,为大秦之昌盛,百姓之福祉,再创新功!”
殿下三人齐声高呼:“臣等定不负陛下厚望!”
朝堂之上,百官皆为三人之功绩与赏赐而感慨,大秦之繁荣昌盛,似在眼前。
嬴政话音刚落,朝堂之上一片安静。此时,墨渊却突然向前一步,跪地拱手道:“陛下,草民尚有一事相告。”
嬴政微微挑眉:“但说无妨。”
墨渊深吸一口气:“陛下,实不相瞒,草民乃墨家巨子。”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时一片哗然,百官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嬴政脸色一沉,目光紧紧盯着墨渊:“墨家?墨渊,你可知墨家曾与大秦多有不合?”
墨渊神色坚定:“陛下,墨家虽过往与大秦有隙,但如今草民愿率墨家众人,为大秦尽心尽力,以墨家之技艺,助大秦繁荣昌盛。”
嬴政沉默片刻,缓缓说道:“墨渊,你既坦诚相告,朕且看你今后之行。若真能为大秦造福,过往之事,朕可不再追究。”
墨渊叩头谢恩:“谢陛下圣恩,墨家定当不辱使命。”
接下来就到重头戏了。
此时,嬴政正了正身子,双手扶着龙椅的扶手,神色严肃,目光威严地扫过殿下群臣,沉声道:“众卿,今日还有一事需共商。岭南之地,尚未归顺我大秦,其部众屡屡扰我边境,掠夺百姓财物,致使我大秦子民生活不得安宁。朕欲兴兵讨伐,诸位对此有何见解?”
丞相李斯迈着沉稳的步伐出列,恭敬地拱手:“陛下,岭南之地,地势极为复杂,丛林密布,道路崎岖难行,且瘴气弥漫,毒虫横行,作战条件极为艰难。此事还需从长计议,不可贸然出兵。”
将军王翦则昂首挺胸,一身铠甲铮铮作响,他双手抱拳,声音洪亮地拱手说道:“陛下,末将愿领一军,为陛下荡平岭南!虽有险阻,但我大秦铁军久经沙场,何惧这区区困难!只要陛下一声令下,末将定当冲锋在前,不破岭南誓不还!”
狄炎也紧接着出列,神情庄重地说道:“陛下,兵事不可轻动。此番征战岭南,路途遥远,粮草辎重的筹备乃是重中之重,且道路开辟也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皆需周全准备,万不可仓促行事。”
墨渊微微皱眉,沉思片刻后,毅然上前,拱手道:“陛下,墨家向来擅机关巧术,若此次攻伐岭南,墨家或可研制特殊器械,助大军破敌。例如可制造轻便灵巧的攻城器械,适应岭南复杂的地形;亦能打造精巧的防护装备,抵御瘴气毒虫之害。”
嬴政微微点头,眼中流露出一丝赞赏之意:“众卿所言皆有理。然岭南不除,终为我大秦心腹之患。若任其发展,日后必成大患。扶苏,你对此事意下如何?”
扶苏向前一步,恭谨地行礼后,缓缓说道:“父皇,儿臣以为,攻伐岭南当以恩威并施。可先派使者前往,晓之以大秦之威,示之以仁德之理,若其能归顺,自是百姓之福;若其执迷不悟,不肯顺从,再以兵威镇之。且可招募当地熟悉地形之人,以为大军向导,如此则能减少我军因地形不熟而造成的损失。”
嬴政微微颔首:“善。扶苏所言甚合朕意。那此事便交由王翦与狄炎筹备,务必精心谋划,制定详细周全的方略。所需人力物力,朕自当全力支持。”
众臣齐声应道:“遵旨!”
朝堂之上,气氛凝重而又充满决心,大秦即将迎来又一场重大的征战,而众人皆心怀壮志,誓要为大秦的统一大业再添辉煌。
“恭喜陛下激活任务——攻打岭南。”
“任务奖励:水泥制造工艺、高层建筑制造工艺。”
“任务惩罚:无”
朝会结束后嬴政召狄炎、王翦、李斯、扶苏以及刚从岭南赶来的赵佗来到御书房商讨对策。
“父皇现如今驰道已经修到了岭南之外,我大秦铁军可以畅通无阻的抵达岭南。”
“陛下,新军已经训练完成,对于岭南的瘴气毒虫等都做了对应的训练,可飞檐夺壁,刚好适应那里的环境。”
当然粮草这些就不必担心了,自从有了新品种的水稻之后粮仓一年比一年多,多余的粮草足够大秦全面打岭南打上个十年了。
御书房内,嬴政目光炯炯,审视着众人。“王老将军,你作战经验丰富,此去岭南,由你为主帅,统御三军,务必调度有方,发挥我大秦铁军之威。”
王翦单膝跪地,抱拳领命:“末将定当全力以赴,不负陛下重托!”
“狄炎,你心思缜密,后勤之事便交予你。粮草转运、军备调配以及道路修缮拓展等,皆需你精心安排,确保前线无后顾之忧。”狄炎恭敬行礼:“臣必竭尽心力,保障大军供给无虞。”
“赵佗,你久在岭南附近,熟悉当地风土人情。朕命你随军出征,一则为大军向导,二则相机行事,若能劝降敌方将领或部落首领,当记首功。”
赵佗神色坚定:“陛下放心,臣定利用所知,为征服岭南效力。”
“李斯,你在朝辅佐朝政,要协调各方资源,确保朝廷政令通畅,为岭南战事提供坚实的政治支持。同时,密切关注他国动向,以防他国趁我大秦用兵岭南之际生事。”
李斯拱手道:“陛下圣明,臣自当谨守职责,为陛下分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