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明目光如炬,仔仔细细地打量了老人一眼。
他的视线先是落在老人的手腕处,佩戴着护甲,材质古朴,边缘虽有些磨损,但依旧能看出其坚固。
诸葛明心中暗自思忖,手腕处有护甲,应当是位习武之人,寻常人不会有这般装备。
紧接着他又看向老人的双手,只见老人双手布满老茧,茧子厚实且粗糙,一看就是经常拉弓射箭留下的痕迹。
诸葛明心中猛地一动,会射箭的老人,这里又是荆州城。
不会这么巧吧?
他的心跳陡然加快,一种莫名的兴奋涌上心头。
“这位老伯,你可以带着钱去给你儿子看病了!”
诸葛明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温和亲切,脸上带着和煦的笑容。
老人缓缓抬起头,目光中满是疲惫与无奈。
见诸葛明面容和善,眼神中透着真诚,像是终于找到了倾诉的人,不由得长叹一声:“不瞒这位公子,老夫姓黄名忠,本是刘荆州部下中郎将,老夫老来得子,小儿自幼多病,如今已经是病入膏肓,老夫却无钱为他请医看病,实在是愧为人父啊!”
说着,黄忠的眼眶微微泛红,声音也有些哽咽。
诸葛明恍然大悟,心中激动不已,面前之人果然是黄忠!
那可是五虎上将之一,百步穿杨的神箭手,连关羽都在他手中吃过亏!
几乎没有丝毫犹豫,诸葛明迅速伸手入怀,又掏出一大把银两,递向黄忠。
加上刚才的钱应该是绰绰有余了。
黄忠见状,连忙摆手拒绝,脸上露出坚决的神色,说道:“你我素不相识,公子的钱,老夫不能要!”
他的双手微微颤抖,看得出内心的挣扎。
诸葛明却向前一步,一把将银两放在黄忠手中,紧紧握住他的手,温声道:“黄将军拿着便是!先为令郎治病要紧!”
他的眼神坚定,不容置疑。
黄忠心中一暖,感动之情溢于言表。
他双手捧着银两,像是捧着世间最珍贵的宝物,抱拳道:“还未请教公子性命!”
“在下诸葛明!”
诸葛明挺直腰杆,声音洪亮地说道。
“原来是诸葛公子!”
黄忠真诚地说道,眼中满是感激,“多谢公子慷慨相助!日后若有用到老夫的地方,老夫定不推辞!”
“黄将军言重了!”
诸葛明微笑着摆摆手,心中暗自得意,一天之内得到两位猛将,还有谁!
他的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的宏图霸业。
………………………………
告别黄忠后,诸葛明马不停蹄地来到蔡瑁府邸。
远远望去,只见府邸上挂满了白绫,在风中飘动,一片肃穆。
刘表刚死,整个荆州的局势也随之变得微妙起来。
诸葛明昂首挺胸,神色淡然地说道:“去告诉蔡瑁,就说曹丞相帐下诸葛明在此,要他速来相见!”
他的声音沉稳有力,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气势。
府中下人听到诸葛明的身份,不由得吃了一惊,脸上露出惊讶的神情。
他们相互对视一眼,眼中满是敬畏。
其中一个下人连忙恭敬地说道:“公子请稍候,小的这就去通报。”
说完,便匆匆跑向府内。
片刻后,另一个下人快步走来,客气地请诸葛明入府,并将他安排在正厅用茶。
正厅内,茶香袅袅,诸葛明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眼神平静地打量着四周。
大概半个时辰,蔡瑁才衣衫不整地来到诸葛明面前。
他的头发有些凌乱,衣服也没有穿戴整齐,脸上带着几分焦急。
一见到诸葛明,他立刻快步上前,态度恭敬道:“不知诸葛先生到来,未曾远迎,实在是怠慢了!还望先生勿怪啊!”
说着,他深深地作了一个揖。
蔡瑁虽然恼恨曹操夺了他在宛城的家产。
但现在刘表已死没了靠山。
就算荆州在手,也不敢得罪曹操,所以对诸葛明十分客气。
他心中暗自思忖,这个诸葛明是曹操帐下之人,自己可得小心应对,不能出任何差错。
诸葛明看着蔡瑁,微微点头,脸上露出一丝淡淡的笑容,说道:“蔡将军不必多礼。我此次前来,是奉了曹丞相之命,有要事与将军相商。”
他的声音不高,但每一个字都像是重锤,敲击在蔡瑁的心上。
蔡瑁心中一紧,连忙说道:“先生但说无妨,瑁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紧张和不安,不知道诸葛明会提出什么要求。
诸葛明放下茶杯,缓缓站起身来,在厅中踱步,说道:“如今刘表已死,荆州局势动荡。曹丞相爱惜荆州百姓,不愿生灵涂炭。只要将军能顺应大势,归降曹丞相,定能保将军荣华富贵。”
他一边说着,一边观察着蔡瑁的表情。
蔡瑁听到这话,脸色微微一变,心中暗自纠结。
他想到自己在荆州的势力,一旦归降曹操,自己的权力必然会受到限制。
但如果不归降,以自己现在的实力,根本无法与曹操抗衡。
他的眉头紧紧皱起,陷入了沉思。
诸葛明见蔡瑁犹豫不决,心中暗自着急。
他知道,蔡瑁的决定关乎着荆州的归属,也关乎着自己的计划能否顺利实施。
他停下脚步,看着蔡瑁,加重语气说道:“将军可要想清楚了。如今曹操大军压境,荆州危在旦夕。若将军执意抵抗,受苦的只会是荆州的百姓。”
蔡瑁抬起头,看着诸葛明,眼中满是挣扎。
他张了张嘴,想要说些什么,但又咽了回去。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缓缓说道:“先生所言,瑁都明白。只是此事事关重大,还容瑁考虑一二。”
诸葛明心中虽然有些失望,但也知道不能逼得太紧。
他点了点头,说道:“好,将军可以慢慢考虑。但还请将军尽快做出决定,以免误了大事。”
蔡瑁连忙应道:“一定,一定。”
他心中暗自盘算,自己要尽快与手下商议,权衡利弊,再做决定。
诸葛明见目的已经达到,便起身告辞。
蔡瑁亲自将他送出府门,看着诸葛明离去的背影,心中五味杂陈。
诸葛明走在回住处的路上,心中思索着蔡瑁的态度。
他知道,蔡瑁是个精明之人,不会轻易做出决定。
但他相信,曹操的实力和自己的言辞,一定会让蔡瑁最终选择归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