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穿越者求我代购,香烟换神功 > 第165章 宝藏和金矿【爆更一万三】

内天地。

“太贵了,买不起,你卖了我也值不了10吨黄金啊。”

许大茂闻言,苦笑道:“要不,老林你帮我问问嫂子,能不能便宜点?”

“你没钱,可以找内地合作,或者去找宝藏啊。”

林辰笑了笑,说道:“阿三的神庙宝藏、恭王府的宝藏听说过吗?”

说到这两个宝藏,也是随着实力的提升,记忆力提升,他最近才回想起来。

“咦,这两个宝藏我有点印象,阿三哥的宝藏是11年的时候被发现的,恭王府宝藏是08年被发现的。”

段浪开口说道:“老林,还有老许,你俩都可以去找这两个宝藏,完全是意外之财。”

“我正打算过几天去一趟阿三,将神庙宝藏给取走,至于恭王府的那个,已经错过了。”

林辰询问过光脑,恭王府宝藏已经在年初就被发现了,算是错失了良机。

但印度神庙宝藏还在,他正打算哪天走一趟,将这个宝藏拿走。

虽然他已经有了花不完的钱,但这种无主之物,谁会嫌多呢。

最重要的是,不能留给阿三哥,这是资敌的行为!

“还有这样的事?看来我也可以去一趟阿三家。”

许大贸一听,瞬间眉飞色舞,高兴的说道:“内地的就算了,不太方便回去。”

“这个什么宝藏,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去找?”

“对啊,虽然咱们处在不同的世界,但宝藏是不变的。”

其他群员也来了兴趣,没有谁会嫌钱多。

“你们就没法找了,我查询过光脑,阿三家的神庙宝藏全称为帕德玛纳巴斯瓦神庙宝藏。”

林辰摇了摇头,说道:“这座神庙始建于公元10世纪左右,直到16世纪,由当时的统治者金刚子科下令大规模建造,又历经修缮和扩建,才渐渐有了后世的规模。”

“至于宝藏的来历,它大部分是17-19世纪时期,东印度公司的金币以及拿破仑时代的金银汇聚而来,还有一小部分是信徒的捐赠。”

解释宝藏来历之后,他摊了摊手,说道:“所以,从时间线来看,常妹妹、阿珂妹妹、穆姑娘、老董还有老段,你们五个的世界并不存在神庙宝藏。”

“啊,我们的世界竟然没有?”

“空欢喜一场!”

群员们一愣,脸上瞬间就没了喜色。

段浪倒是面色平静,丝毫不意外。

他当了这么多年的皇帝,钱多钱少,真的不重要。

汪德发也无悲无喜,世俗的黄金对他没有吸引力。

再说了,他穿越的是异界,压根就没有宝藏。

“你们也不用沮丧,这个宝藏的藏宝量其实并不多,只有10吨左右的黄金而已。”

见群员们情绪不高,林辰笑道:“与其盯着这些宝藏,不如开采金矿,比如齐孜勒库姆沙漠里的穆龙套金矿,它在后世的年产量为84.7吨黄金,是世界上最大的单体金矿;”

“还有鹰酱境内华达州的金矿,年产量93.5吨黄金;印尼巴布亚省的格拉斯伯格金矿,年产量38.8吨黄金;”

“西伯利亚地区的奥林匹亚达金矿,年产量33.6吨黄金;黑洲东北部的基巴利金矿,年产量23吨。”

“只要把这五个金矿占下来,每年的黄金产量高达273吨,足够你们花的了。”

据记载,人类历史上共开采出20.88万吨黄金,而未开采且已知的金矿储存量有5.9万吨黄金。

也有研究认为,整个地球的黄金储存量高达4亿亿吨。

只不过,以人类目前的技术,无法深入地下几千公里的地核进行开采。

许大贸两眼发光,满脸震惊的说道:“握草,每年273吨?这得多少钱?”

“老许你就不要想了,在你的时间线,这五个金矿已是有主之物了。”

林辰给他泼了一瓢凉水,说道:“除非你动手强抢全世界!”

“呃...”许大贸瞬间就自闭了。

“老许这边不行,咱们这边不成问题嘛。”

董天保搓了搓手,兴奋的说道:“看来,我得早点统一全球才行。”

“我只知道小日子岛上有银矿和金矿,倒是不知道世上还有五大金矿之说。”

常曦月也兴奋的说道:“我也得加快速度了,尽早统一全球!”

“俺的,全是俺的....”李珂也是两眼放光,差点就流口水了。

“这可真是好消息。”穆念慈抿了抿嘴,颇为意动。

对于黄金这种金灿灿的东西,没有人能拒绝它的诱惑。

“算了,五大金矿我就不指望了,我一定要去阿三家溜达一圈,将神庙宝藏给拿走。”

许大贸深吸一口气,说道:“有神庙宝藏里的十多吨黄金,已经足够买一架恒星轨道炮了。”

林辰点了点头,说道:“行,我的恒星轨道炮随时为你准备着,你拿了黄金过来,我就交易给你。”

“那咱们就这样说定了....不行,不和你们聊了,我先回去找宝藏了。”

越是想到恒星轨道炮的威力,许大贸越坐不住,立马站了起来。

和众人打了一声招呼,他回到了自己的世界。

“老许还是这么急性子,哈哈。”

“说风就是雨。”

众人见状,都哑然失笑。

“嗯,咱们继续之前的话题吧,我最近也没啥变化,每天按时上课。”

汪德发抿了一口茶,说起了自己的近况。

“我之前在群里说过了,派了蓝玉打北元,派了常家三兄弟打小日子。”

汪德发说完,常曦月接过话题。

随后,穆念慈说道:“我刚刚也说过了,就不说了。”

“我嘛,满天下溜达,正无聊呢。”

李珂笑道:“不过,我现在打算去外面走走,把五大金矿给占了。”

“我还在努力稳定自身的统治,有一说一,那些士大夫很恶心,太让人恶心了。”

最后是董天宝,他说道:“逼得我大开杀戒,杀了一批又一批,杀之不绝,斩之不尽。”

“哦?士大夫怎么个恶心法?展开来说说。”

其他几人的情况,林辰没什么话说,唯独董天宝,他有点好奇。

“对,老董快说来听听,闲着也是闲着。”

“细嗦!”

其他群员也纷纷露出了八卦的眼神。

面对众人满脸八卦的表情,董天保缓缓讲起了前因后果。

“大伙儿也知道,我那个时代是南宋末年,距离灭亡还有十来年时间,准确的说是公元1262年左右。”

“得大伙儿的帮助,帮我先后消灭南宋、蒙元,重新统一混乱了近三百年的中原,建立大夏,登基称帝,君临天下。”

“赵宋家的皇帝有多无能,想必不用我多解释,燕云十六州丢了几百年都没收回来,偏安一隅,软弱无能。”

“虽然我和穆姑娘所处的时代相差无几,但穆姑娘处于射雕世界,又拉拢了一帮武林高手,好歹能维持统治稳固。”

“我这边只是电影版的张三丰世界,江湖高手少得可怜,治理天下只能靠我自己。”

听到这里,群员们纷纷点头,董天保继续说道:“所以,我接手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天下呢?内忧外患、矛盾重重、国势衰微、统治阶层腐朽、统治者奢侈腐化、卖官鬻爵、政治**、争权夺利、搜刮民脂民膏、学术上党争严重、民间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尖锐、武将备受猜忌、军队战斗力参差不齐....等等。”

“细数一圈,我发现真的没有可用之人,或者说是我很难信任那些士大夫。”

“于是,我任命官员时,不以权势、地位、家世、出身、学识、门第等为依据,只看其能力水平,设立三年的观察期,能者上、庸者下,这样才勉强将混乱的时局给捋顺。”

“本来我以为皆大欢喜,没想到先有大批江南士绅集体上书,后面又有大批官员死谏,还有学子们游行。”

“你们猜猜原因是什么。”

不待群员们接话,他就继续说道:“因为我废除了士大夫的特权,这才捅了士大夫阶层的马蜂窝!”

“有宋一朝,赵大因自身黄袍加身,又恐后人效仿,便杯酒释兵权,崇文抑武,抬高了士大夫们的地位和特权。”

“到了赵二手里,更进一步抬高文人士子,竟说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使得士大夫的地位达到了历史巅峰。”

“以前的士大夫们有哪些特权呢,简单来说有以下五点,一是特奏名制度,士子们可以通过‘特奏名’考试的方式,获得功名和官职,虽然授予的官职较低且多为闲散职位,但他们在经济上和政治上能享受普通人所不能享受的优待。”

“二是参与政治决策,因为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文人士大夫哪怕没有担任官职,也能上书言事,参与朝廷的决策和管理,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三是经济方面,优厚的俸禄和赏赐,商业活动的便利,宋朝的官员是不禁止经商的,士大夫阶层也是天底下最为富有的一批。”

“四是文化方面,学术思想自由,朝廷大力支持文化事业的发展,因此也导致学术上的党争。”

“五是社会地位方面,文人士子不仅备受百姓尊崇,还有法律上的优待,比如同罪免罚等。”

“但这是赵宋皇帝给予的特权,我可不会惯着他们,将这些特权全部废除了。”

“选拔官员方面,我打破了‘士农工商’的阶级限制,任命工匠、商人、农民中的优秀者,甚至是江湖中人为官。”

“士大夫们既不满于自己的特权被废,也不满于农工商和他们平起平坐,才屡次三番违逆我的命令。”

“面对这种情况,我懒得废话,大开杀戒,杀得血流成河,杀得尸体堆积成山,杀得天昏地暗。”

“我一声令下,顽固的士大夫、权贵、官员们统统被抓进牢狱,抄家灭族、诛连九族。”

“这一通杀戮下来,起码被杀了七八万人,杀到再也无人敢反对。”

“果然啊,杀戮不是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但却是最简单也最有效的办法。”

“如果杀人不能解决问题,那说明杀的还不够多。”

董天保越说越激动,眼里迸发出浓郁的杀气,一股肃杀之气扑面而来。

所谓帝皇一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不外如是。

“啧啧,老董好大的杀气!不过,杀得好!”

“我现在总算能理解,为何洪武朝的四大案杀了二十多万人了。”

“其实宋朝的士大夫还算好,要是到了元末,那情况就不一样了。”

“哦?为什么这样说?不都是同一批人吗?”

听完董天保的讲述,群员们议论纷纷,林辰的一句话,让众人都看向他。

“嗯,老董说的不错,自两宋以来,文人士大夫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和荣耀。”

见大伙儿对这个问题感兴趣,林辰解释道:“历史上,宋朝灭亡之后,元朝虽然实行的是四等人制,但对于中原地区的管理,实际上很宽松,他们实行的是包税制。”

“何为包税制呢?我问过光脑,此制始于五代十国时期,南朝的齐梁两国,宋朝也时有施行,但鼎盛于元朝。”

“宋朝经济繁荣,想必这一点大家都不反对,朝廷规定,凡税收在千贯以下的小集市,一律实行包税制,官方名称叫‘买扑’。”

“也就是说,官府推测出该集市一年的税收总额,再将整个集市承包出去,让大地主、大商人们出钱承包下来。”

“然后,这个集市的管理就归该地主或商人所有,管理者有权向集市中的商贩征收税赋,而且征多少税,管理者可自行决定。”

“怎么样,是不是听着很耳熟?和后世的承包制也没什么区别对不对?”

“到了元朝时期,包税制更是大行其道,太宗十年,也就是公元1238年,包税制在全国兴起,天下河泊、桥梁、渡口之税全被人承包出去,甚至就连天下盐课总税也差点被人承包出去。”

“这一项律令原本是为了节约小额税收的征税成本,竟然演变成了中原地区的常税之法。”

“地主商人们花钱包下一府或一州之总税,再向该地区的百姓征收更多的税赋,以此谋取巨利。”

“所以,元朝时期,百姓生活贫苦,导致农民起义不断,元朝也就不到一百年就灭亡了。”

“到了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包税制被他废除,但尝到了甜头的士绅们又岂会善罢甘休?”

“江南士绅谋害马皇后、太子妃常氏、太孙朱雄英、太子朱标的行为,是不是就能理解他们的动机了?”

“所以我才说,宋朝的士大夫和元朝的士大夫还是不太一样的,前者没有尝到甜头,没有后者那么贪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