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弟子们用过晚饭,天色渐暗,尹志平嘱咐他们早些休息,养精蓄锐,准备迎接第二天的训练。
傅斯年回到房间,躺在硬邦邦的床榻上,却怎么也睡不着。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白天看到的一切,想象着明天将会开始的练功,心中既兴奋又有些忐忑不安。不知过了多久,他才在这种复杂的情绪中渐渐进入梦乡。
第二天清晨,清脆的钟声在山间回荡,唤醒了沉睡中的傅斯年。他迅速起身,穿好衣服,洗漱完毕后,便和其他孩子一同来到了练武场。马钰道长早已等候在那里,他身着一袭灰色道袍,身姿挺拔,面容和蔼却又透着一股威严。
马钰道长看着这些朝气蓬勃的孩子们,微微点头,说道:“孩子们,你们初来乍到,年龄尚小,根基不稳。故而需先从读书认字学起,这乃是理解我道家经典和武学要义的根基所在。” 说罢,便带着他们来到了一间宽敞明亮的教室。
教室里摆放着一排排书桌和椅子,黑板上方挂着一幅孔子的画像。一位年长的道士站在讲台上,手中拿着一本泛黄的书籍。孩子们依次入座后,便开始了他们的读书识字之旅。
傅斯年坐在书桌前,眼神专注地看着老师手中的书本,认真聆听着老师的讲解。他深知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的珍贵,因此格外用心(之前学习的都是简体字,现在使用的是繁体字,要好好学习才行,不然武林秘籍都看不懂)。
从最基础的笔画开始学起,一横一竖、一撇一捺,傅斯年都写得极为认真,力求每一个字都工整规范。每当遇到不懂的问题时,他都会毫不犹豫地举起手,向老师请教。老师也总是耐心地解答他的疑问,对他的勤奋好学颇为赞赏。
上午的时光在朗朗的读书声和沙沙的写字声中悄然流逝。用过午饭后,便是锻炼身体素质的基本功训练时间。
孩子们来到练武场,在阳光的照耀下,开始了艰苦的训练。首先是扎马步,这看似简单的动作,却需要极强的耐力和腿部力量。
傅斯年双脚分开,与肩同宽,缓缓下蹲,膝盖弯曲成直角,双手握拳置于腰间。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双腿开始酸痛不已,汗水不停地从额头滑落,滴在脚下的土地上。
傅斯年的身体微微颤抖,想要站起来休息,但看到周围的孩子都在坚持,他咬了咬牙,心中暗自鼓励自己:一定要坚持下去,这是成为大侠的第一步。就这样,我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在扎马步的训练中坚持了下来。
接下来是踢腿和出拳的练习。傅斯年跟着师兄们的示范,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这些动作。每一次踢腿都要尽量抬高,力求动作的标准和有力;每一次出拳都要快速而精准,感受手臂肌肉的收缩和发力。
虽然这些动作枯燥乏味,但傅斯年从未有过丝毫的懈怠,他知道,只有将这些基本功练扎实,才能在未来的武学之路上走得更远。
除了基本功训练,每天还要学习打坐。在一间安静的禅房里,傅斯年和其他孩子学着道士们的样子,盘膝而坐,闭上眼睛,调整呼吸。
起初,傅斯年很难静下心来,脑海中总是会浮现出各种杂念,一会儿是家乡的父母,一会儿是白天学习的文字,一会儿又是练武场上的训练场景。
但傅斯年不断地尝试调整自己的呼吸和心态,按照师父教导的方法,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感受气息在体内的流动。渐渐地,他学会了排除杂念,让内心逐渐平静下来,进入一种空灵的状态。
日子一天天过去,孩子们逐渐适应了在全真教的生活和学习节奏。清晨,他们在钟声的催促下起床,先进行简单的晨练,活动身体,然后前往教室读书识字。
上午的课程结束后,便是午餐时间,大家围坐在一起,享用简单而营养的饭菜,交流着上午的学习心得。
下午则是艰苦的武艺训练,从基本功到剑术练习,每一项都要求严格,孩子们在汗水的挥洒中不断成长。傍晚时分,他们会学习打坐冥想,修养身心,感受道家思想的深邃内涵。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两年的时光转瞬即逝。在这两年里,傅斯年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已经能够熟练地读写许多文字,对道家的一些基本思想也有了深刻的理解。在身体素质方面,他的基本功已经非常扎实,无论是力量、速度还是协调性,都有了质的飞跃。
此时,马钰道长认为他们已经具备了学习内功心法和轻功的基础,于是决定开始正式传授这些更为高深的武学技艺——全真内功心法。
晨钟悠悠,其声在全真教的山谷间回荡,惊起林鸟纷飞,也唤醒了一众满怀憧憬的少年弟子。练武场上,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下,光影交错,仿若一幅天然的水墨画。
马钰道长神色凝重,目光中透着期许,将全真心法的册子逐一发放到弟子们手中,那册子纸张虽略显粗糙,却承载着全真教数百年传承的武学精要。
“徒儿们,” 马钰道长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在空气中缓缓传开,“这是我教的心法精要,乃历代祖师心血所凝,其中蕴含着我道家修行之妙谛与武学之根基。今日将其交付于你们,务必用心背诵,若有不明之处,明日再来问我。这是你们迈向高深武学境界的第一步,不可懈怠,需知一分耕耘,方有一分收获。”
弟子们接过册子,皆面露庄重之色,双手微微颤抖,仿佛接过了一份神圣的使命。他们深知,这薄薄的册子将开启一扇通往武学殿堂的大门,门后是高深莫测的武功秘籍和令人敬仰的江湖地位。
傅斯年回到他的房间,屋内陈设简单,一桌、一椅、一床,墙上挂着一幅道家的阴阳双鱼图,除此之外,别无他物。傅斯年坐在那略显破旧的书桌前,轻轻翻开那本散发着古朴气息的册子,纸张的沙沙声在寂静的房间里格外清晰。
他逐字逐句地研读,口中念念有词,那些关于气息运行、经络穴位的文字仿佛带着神秘的力量,引领着我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
傅斯年的眼神专注而坚定,仿佛世间万物都已被他抛诸脑后,只有眼前的心法册子才是我唯一的追寻。遇到晦涩难懂之处,他便用炭笔仔细地标注出来,眉头微微皱起,眼神中却满是执着与专注,似乎在与这古老的心法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
“气起丹田,循任督二脉而上……” 傅斯年轻声呢喃着,试图去理解这其中的奥秘。然而,其中一些关于内气运转的描述却让我感到困惑不已。
“何为气感?如何才能引导内气顺遂经脉而行?” 这些问题在我的脑海中盘旋,但傅斯年并未因此而烦躁,反而更加坚定了要将其弄明白的决心。
整整一天,傅斯年足不出户,沉浸在这心法的世界里。阳光透过窗户,在地上缓缓移动,从清晨的斜射,到中午的直射,再到傍晚的余晖,我都浑然不觉。
他时而闭目沉思,时而反复诵读那些关键的语句,时而在房间内踱步,试图通过身体的运动来体悟心法中所描述的境界。
当夜幕降临,屋内光线渐暗,他才终于将册子合上。傅斯年揉了揉酸涩的眼睛,看着那被标注得密密麻麻的书页,心中虽仍有疑问,但已对这心法的大概有了初步的把握。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前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毫不畏惧,反而充满了期待。
“明日师父定会为我们解答这些疑惑,届时我定要将这心法彻底融会贯通。” 傅斯年暗暗下定决心,眼神中闪烁着坚毅的光芒。我吹灭了桌上的蜡烛,从储物戒中拿出了一杯快乐水,喝完之后躺在床上,准备休息。虽然身体疲惫,但精神却异常兴奋,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心法中的文字和图像,久久难以入眠。
次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尚未完全照亮天空,傅斯年便早早地起床,简单洗漱后,便手持心法册子来到了练武场。此时,练武场上已经聚集了不少弟子,他们或在小声讨论着昨日背诵的心法,或独自在一旁默默沉思,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一丝紧张与期待。
练武场中,清风拂动衣袂,马钰道长身姿笔挺如松,端坐在一众弟子之前。他目光平和却又透着威严,缓缓开口道:“徒儿们,今日为师便为你们讲解这全真心法口诀,此乃我教之根基,务必凝神细听。”
说罢,他双手轻轻交叠于腹前,微微仰头,声若洪钟:“气沉丹田守玄关,心宁神定意自闲。” 一字一句,清晰沉稳,在空气中悠悠回荡。弟子们皆正襟危坐,目不转睛地盯着道长,傅斯年更是全神贯注,耳朵都似竖了起来。
马钰道长稍作停顿,目光扫过众弟子,接着说道:“呼吸绵绵若有无,真机萌动在其间。” 他边说边微微抬起右手,食指轻点,仿佛在空气中勾勒出气息运行的轨迹,让那抽象的口诀变得具象可感。弟子们的眼神紧紧跟随着道长的手指,似要将那看不见的气机变化牢牢印在心底。
此时,一只飞鸟从练武场上空掠过,发出清脆的鸣叫声,但弟子们皆沉浸在道长的讲解中,无人分心。马钰道长继续阐释:“任督二脉通天地,阴阳调和身自安。” 他的声音愈发低沉,仿佛蕴含着无尽的奥秘,引导着弟子们去体悟那体内的阴阳循环与天地自然的交融之道。
傅斯年心中暗自揣摩,试图去感受那口诀所描述的境界,他微微闭目,调整呼吸,按照道长所言去探寻体内那一丝若有若无的气息。而其他弟子也都面色凝重,有的轻轻点头,似有所悟;有的眉头紧锁,仍在苦苦思索。
马钰道长见弟子们的神情,微微一笑,鼓励道:“莫要着急,此口诀需反复体悟,方能有所得。且听这最后一句:持之以恒功自成,超凡入圣心向仙。你们先结合今天讲的与自己体悟的相互印证下,下午有问题咱们再讲。” 话语中满是对弟子们的期许。
到了下午,马钰道长看着下面得的弟子,说道,“有什么问题都问出来吧。”弟子们闻言,纷纷围拢过来,你一言我一语地提出了自己的问题。
有的弟子问道:“师父,这心法中所说的‘凝神静气’,到底要如何才能做到真正的入静呢?” 还有的弟子问:“师父,关于内气的运转路线,弟子还是有些不太明白,能否再详细讲解一下?”
马钰道长一一耐心解答,他的声音平和而舒缓,仿佛有一种神奇的魔力,能够驱散弟子们心中的困惑。我站在一旁,认真聆听着师父的讲解,不时对照着自己手中的心法册子,将师父的话铭记于心。每当师父解答一个问题,他心中的疑惑便少了一分,对心法的理解也更进了一步。
经过一番详细的解答,弟子们的大部分问题都得到了解决,脸上露出了恍然大悟的神情。
马钰道长见此,满意地点点头,说道:“好了,既然你们都已对心法有了一定的理解,接下来便开始练习。记住,内功心法的修炼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你们持之以恒,用心去体悟。在修炼的过程中,不可急于求成,否则极易走火入魔,危害自身。”
马钰道长接着说道,“徒儿们,大家今晚回去再巩固巩固,内功修炼至关重要,今晚再好好体悟下,明日再修炼。”然后大家就去吃了晚饭,各自回房间继续体悟全真心法。
第二日,晨曦的微光透过繁茂枝叶的缝隙,星星点点地洒落在全真教宁静的练武场上,为这片武学圣地披上了一层淡淡的金纱,仿佛是上天洒下的祥瑞之光,预示着今日将有一场意义非凡的传承。
马钰道长一袭灰色道袍,身姿挺拔如松,神色庄严肃穆,静静地伫立在练武场的前方。他的目光深邃而平和,仿佛能洞察世间万物的玄机,又似蕴含着无尽的智慧与慈爱,仿佛一位降临尘世的仙人,散发着让人敬畏又亲近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