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斯年和郭靖等人紧锣密鼓地进行整合工作,虽然很忙碌,但是生活很充实。但是在忙碌中,一个噩耗传来:南宋朝廷正式覆灭,元朝全面接手中国。
这个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明教内部引起了轩然大波。弟子们义愤填膺,纷纷请战,要求立刻向元朝发起进攻。
傅斯年和郭靖深知此时不可冲动,他们紧急召开明教高层会议。在会议上,傅斯年神色凝重地说:“南宋的覆灭虽令人痛心,但我们不能盲目行动。元朝势力正盛,我们若贸然出击,只会白白牺牲。”
郭靖也点头表示赞同:“三弟所言极是,我们要从长计议,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他们确定了几个推翻元朝统治的方案:
一是以经济手段为主,从南方开始逐步腐蚀元朝官员;
二是持续招收人员,打造强大的步兵和骑兵队伍;
三是筛选忠心可靠的人才参加科举,打入敌人内部,从内部瓦解;
四是在各地发动小股势力起义,安排人员从军,凭借军功晋升到将军岗位,进而掌控元朝军队。
元朝初定,南方作为经济富庶之地,成为明教经济腐蚀元朝官员计划的突破口。明教弟子赵宇化名商人,来到一座繁华城镇。
他事先打探到当地知府王大人极度贪财,便精心策划了一场 “商业合作”。赵宇带着丰厚的礼品和一份极具诱惑性的商业计划书,恭敬地拜见王知府。
“王大人,我此次前来,是想与大人合作一桩大生意。只要大人在一些事务上给予方便,这生意的利润,我们自然不会亏待大人。” 赵宇满脸堆笑,言辞恳切。
王知府看着眼前的礼品和计划书,心中虽蠢蠢欲动,但仍有些顾虑:“你这生意,不会有什么问题吧?现在局势初定,上面查询起来肯定很严格,若是被上面发现,我这乌纱帽可就不保了。”
赵宇微微一笑,语气笃定:“大人放心,我们行事一向谨慎。这生意合法合规,只是需要大人在一些手续上加快办理速度。”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王知府最终被说服。此后,赵宇通过与王知府的 “合作”,不仅为明教在当地的行动提供了便利,还获取了许多重要情报。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元朝官员在明教的经济攻势下,逐渐为明教所用。
除了赵宇,明教弟子林悦也在南方的另一座城市展开行动。林悦发现当地掌管盐运的官员孙大人,对珍贵瓷器情有独钟。林悦花费重金寻来几件稀世瓷器,以鉴赏之名拜访孙大人。
“孙大人,久闻您对瓷器颇有研究,在下偶然得到几件瓷器,实在难以鉴别真伪,特来请大人赐教。” 林悦恭敬地说道。
孙大人看到瓷器,眼睛顿时亮了起来,迫不及待地拿起瓷器仔细端详。林悦趁机提出,希望孙大人在盐运方面给予明教一些便利,作为回报,这些瓷器便归他所有。
孙大人犹豫再三,最终还是抵挡住了诱惑,没有答应了林悦的请求。就这些瓷器怎么能让我去担这么大的风险。孙大人看着林悦的双眼,说道,“小林啊,这种事情,光这些瓷器可不行,得要加钱!”
林悦想不到这孙大人还是有点挑战性的,当晚他就在当地最大的飘香阁,花了重金把花魁请来和孙大人喝酒,谈心。经过林悦不懈努力,以及瓷器,字画的攻略,孙大人还是没有坚持下来,被成功拿下!
在这之后,林悦开启了盐运的生意,这真的是暴利,赚得朋满钵满啊!
在杭州城,明教弟子周阳则把目标对准了当地的税务官员吴大人。周阳了解到吴大人的儿子即将参加科举,却在学业上遇到瓶颈。
周阳便请来了一位有名的私塾先生,主动为吴大人的儿子辅导功课。一来二去,吴大人对周阳充满感激。周阳见时机成熟,便向吴大人透露了自己的身份,并希望吴大人在税务上对明教的生意给予关照。吴大人为了儿子的前途,无奈之下只好答应。
随着明教在南方经济腐蚀行动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元朝官员被拉拢,为明教在南方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为后续的计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傅斯年深知,人才是最重要的。
明教在各地设立招募点,以救济百姓、传授武艺为名,吸引了众多有志之士。在一个偏远的村庄,年轻的李风听闻明教的义举,满怀热血地前来投奔。
“我想加入明教,我要为推翻元朝出一份力!” 李风眼神坚定,语气铿锵。
负责招募的明教弟子打量着李风:“你可知道加入明教意味着什么?这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李风坚定地点点头:“我知道,我不怕吃苦。我从小就被元朝的官兵欺压,我恨透了他们。”
就这样,李风加入了明教。在明教的训练营地,他与其他新加入的弟子一起,开始了艰苦的训练。
每天天还没亮,他们就被训练营里面的公鸡打鸣声叫醒,开始进行体能训练。先是长跑,沿着崎岖的山路奔跑数公里,锻炼耐力。之后是负重行军,每个人都背负着沉重的沙袋,在泥泞的道路上艰难前行。
白天,他们学习各种兵器的使用技巧。长枪讲究一寸长一寸强,教官教导他们如何正确握持长枪,如何发力刺出,以及在战场上如何灵活运用长枪与敌人周旋。
大刀则注重力量和技巧的结合,练习劈、砍、撩、挑等基本招式,还要学习如何在混战中保护自己,攻击敌人。弓箭的学习更为复杂,不仅要掌握拉弓的力度和角度,还要学会根据风向、距离等因素调整射击方向。
晚上,他们还要学习兵法和战术。教官会讲述历史上着名的战役,分析其中的战略和战术,教导他们如何在战场上排兵布阵,如何利用地形优势,如何与队友配合。同时,他们还会学习如何侦察敌情,如何传递情报,以及如何在敌人的包围中突围。
除了武艺和兵法,明教弟子还要学习明教的教义和宗旨,培养忠诚和正义的品质。他们会聆听明教先辈们的英雄事迹,激励自己为了推翻元朝统治、恢复汉人江山而努力奋斗。
在训练过程中,李风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出色的天赋,逐渐脱颖而出。他的长枪技艺日益精湛,在与其他弟子的切磋中,常常能取得胜利。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李风从一个普通的农民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骑兵。
他骑着矫健的战马,手持长枪,在训练场上威风凛凛。像李风这样的弟子还有很多,他们共同组成了明教的步兵和骑兵队伍,为推翻元朝的统治积蓄着力量。
不仅如此,为了能更好地提升士兵们的战斗力,明教也会传授基础的内功心法-《全真心法》,该心法虽进展缓慢,但不会出现走火入魔的风险,非常适合打基础的士兵们,这也算是对他们的奖励,他们之后有望迈入高手的行列。
明教深知科举是打入元朝内部的重要途径,于是精心挑选了一批饱读诗书、忠心耿耿的人才参加科举。
张铭自幼聪慧,熟读经史子集,被明教选中参加科举。在科举考试的考场上,张铭沉着冷静,奋笔疾书。他的文章文采斐然,观点独到,很快就引起了考官的注意。最终,张铭高中进士,被任命为地方官员。
进入官场后,张铭小心翼翼地隐藏着自己的身份。他积极与其他官员交往,逐渐融入了这个圈子。一次,他得知一位蒙古高官正在为自己的儿子寻找老师,张铭便毛遂自荐。凭借着渊博的学识和出色的口才,他成功地成为了蒙古高官儿子的老师。
在与蒙古高官的接触中,张铭巧妙地收集着各种情报,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高官的思想。他时常向高官讲述一些历史上朝代更替的故事,暗示元朝若不改变,也将面临同样的命运。
除了张铭,明教还派出了秀才出身的赵康参加科举。赵康虽然家境贫寒,但勤奋好学。在科举考试中,他凭借扎实的学问,成功考取举人。
成为举人后,赵康在地方上积极结交各方人士,为明教收集情报。他利用自己的身份,与当地的富商、乡绅建立联系,通过他们了解元朝在地方上的统治情况。
而探花郎陈宇,则凭借着自己在科举中的优异成绩,进入了元朝的中枢机构任职。陈宇在朝中谨言慎行,巧妙地周旋于各方势力之间。
他利用自己的职位之便,获取了许多重要的政治情报,及时传递给明教。同时,他还在朝中寻找志同道合的官员,试图拉拢他们为明教所用。
这些参加科举的明教人才,虽然身处不同的阶层和职位,但他们都肩负着相同的使命。他们在元朝的官场中,犹如一颗颗隐藏的棋子,逐渐发挥着作用,为明教在官场中的渗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北方的一个小镇,明教组织了一场小股势力起义。起义军打着 “反抗元朝暴政” 的旗号,迅速吸引了当地百姓的支持。元朝军队得知消息后,迅速前来镇压。
明教弟子陈武混在起义军中,他深知这是自己从军的机会。在与元朝军队的战斗中,陈武表现英勇,他手持大刀,冲锋在前,斩杀了多名元朝士兵。起义军虽然最终被镇压,但陈武的英勇表现却被元朝军队的将领看中。
“你这小子,武艺不错。不如加入我们军队,为朝廷效力,日后定有荣华富贵。” 元朝将领对陈武说道。
陈武心中暗喜,但表面上却装作犹豫:“我本是被元朝压迫的百姓,若要我加入,必须答应我,不能再欺压百姓。”
元朝将领哈哈一笑:“哈哈哈,你这小子,你以为你是谁啊,竟然跟我谈条件,来人啊,给我把他给关起来,关他个三天三夜,不要给他饭吃,看他还敢硬气不。”
陈武暗道不好,这将军不按套路出牌,如果现在求饶估计就废了,之前硬汉的人设就崩了啊。只能眼神愤恨的看着元朝将领-朱涛,被元朝士兵甲,士兵乙给拖走了。
就这样,三天后,陈武因为在大牢里面被朱将军针对,就还没开始就被结束了。
对于这件事情的发生,明教高层决定改变下套路,先安排武功高强且头脑灵活的人员去元朝当小兵。没有军方背景,只能一步步来。然后这些参加的人员不得不对反抗军出手,不然就容易露馅。
这需要这些暗探们有着良好的心理素质。因为他们为了获取高额的军功,高额的地位,需要挥刀向自己人出手,而且还是下死手,这对于他们的内心也是一个很大的障碍。不过选出来的人员都是经过严格训练和培训的。这些牺牲可以接受。
其中,一位名叫吴双的明教教徒表现出色,武功高强,头脑灵活且心理素质强大,他自从参军之后,对于元朝的将领也有着自己一套相处模式,那就是氪金,不停地贿赂他们。
正所谓有钱能使鬼推磨,他的这些行为虽然对于某些正直的人员不耻,但是必要时刻需要使用非常手段。他的行为对于汉人来说没问题。
之后再起义军进行起义时,都会告知吴双,让其进行领功。同时还安排了一些战斗,先让其中的某位将领打出名气,解决掉很多的元朝士兵。再在之后的会战中,让吴双解决掉他们进行立功。
就这样,吴双凭借着军功慢慢从一位普通士兵晋升成为小队长、中队长,最终成为了上万户府镇抚司镇抚。
当然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除了吴双,明教还需要再多派几人混入军队才行。明教的新护法王猛也参与了起义从军计划。王猛武功高强,擅长使用双锏。
在一次起义中,傅斯年的徒弟-邱志杰率领800起义军与元朝军队展开激烈战斗。他在战马上,使用着一把长枪,如入无人之境。元朝将领-傅顺带了1000人的军队进行镇压,想不到仅仅过去半个时辰的时间,元朝军队就只剩下300人了,快要被团灭了。
这时候,他来了,他来了,新护法王猛挥舞着他的双锏冲过来了。他如入无人之境,直接冲破了起义军的军阵,给起义军带来了不小的损失。趁着起义军无法顾忌的时候,他骑着快马,把傅顺傅将军给救走了,不然差点就交待在这里。
就在傅将军被就走后,邱志杰知道任务完成,带领着起义军悄悄地跑路了,临走时把剩余的元军士兵放了,要给傅将军留点面子啊。
(老铁们,这几天比较忙,我尽力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