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生1982:从相亲林黛玉开始 > 第70章 这种问题还要草稿?

“诶诶诶,不带你这样的啊!”周琦有些不满,白了他一眼,接着说道:“怎么连个采访都要学?我怎么没听说过你们杂志最近还有这种活动呢。”

“就是,你们杂志什么时候打算搞这种‘寻找星星之火’的专栏了?怎么之前没听说一点风声呢?”苏雨也白了他一眼,这李广还真是想一出是一出。

“李广同志啊,我前段时间还和你们主编喝茶呢,我怎么没听说过。”葛落也是笑呵呵的,端起了桌上的茶杯润了润嗓子。

“我们昨天编辑部才开的会,你们不知道也属正常。我们本就打算开创一期专栏,主要是和钟卫华同志有缘分,刚好可以把专访和转载文章放在同一期刊,这不是刚刚好嘛。”李广脑子灵光,立马想到一个绝佳的理由。

“昨天?我看是你刚想出来的吧?”苏雨调侃着笑了一声,“那太巧了,我们杂志也打算创办一期采访特刊,名字就叫‘青春笔锋-探访新时代作家’。”苏雨满意的点了点头,显然是对这个临时起意编撰出来的栏目名字很是满意。

“苏雨同志,你这个就太耍赖了,你这...这明显你临时决定的,就连名字都是现编的。”李广有些哭笑不得了,没想到他们脸皮这么厚,连演都不演一下了。

“诶,李广同志,你这话说的我就不爱听了,什么叫现编?你们杂志可以昨天开会决定,我们出版社就不允许昨天开会了?”苏雨倒是毫不客气,直接就怼了回去。

“算了算了,大家也别吵了,卖我个面子,要不大家一起做个联合采访吧,别必要伤了和气。”葛落眼见这么争下去不行,索性出了个主意。还有另一方面就是,他落不下面子来,和几个小辈争抢,不如出个主意,大家皆大欢喜。

钟卫华本来还笑嘻嘻的看着热闹,没想到葛落一开口,就把局面定了下来,看来他在这个圈子中,资历确实比较老一些。不过大家也确实没有反对的理由,如果要是真损害了己方的利益,谁还管他面子不面子的。文人相轻,可是千百年来不变的真理。

接下来,他们又开始争辩在哪里采访的问题,其实就钟卫华来说,采访场地并不重要,又不是拍电视,在哪里采访也没啥区别。但是他们却不这么认为,可能单纯的只是想分个高低吧,都说文人相轻,钟卫华今天算是体会到了。

钟卫华也不知道他们达成了什么条件,反正上了趟厕所回来,大家一致决定,还是安排在华夏青年出版社的办公楼内了。

等了没多大会,两只烤鸭也都打包好了,还有一大堆配套的小料和卷肉的面饼,用的是特制的纸盒装,一看就是属于硬纸板的材质,正面有全聚德的标志,红色的外观看上去还挺喜庆的。

钟卫华乐的省心,反正这季节也不热,应该不至于腐坏,就这样提着带上走了。至于价格,他更是懒得问,反正又不用咱出钱,没必要多此一举。

一行人来到出版社门口,是一栋三层的小楼,看着有些年代感,墙壁是红色的,稍微有些褪色,门口还挂着一个牌子,上边写着:东城区东四十二条 21 号。

虽然外观看着有些年代感,但是里边的布局倒是功能挺全的。像什么编辑部,排版室,校对室,会议室,这些功能性的房间都有,路过编辑部的时候,里面的木质桌椅上,放置的都是打字机,看来这时候编辑们的基本都是使用打字机和手写纸来处理稿件了。

“走吧,咱们到会议室去,我们先给你讲解一下大概的流程,然后大概会提的问题,你也可以先打个草稿,看看怎么回答。”周琦一边给他讲解,一边不停的朝着路过的同志问好。

“行,周主编你安排。”钟卫华点了点头答应了下来。不就是采访嘛,又不是电视直播,出不了什么岔子。

等到安顿下来以后,钟卫华坐在一边,他们其他几位主编也在一起,商量了一会,便确定下来了几个主要问题,钟卫华拿过来一看,这不就是几个基础问题嘛。

怎么开始接触创作的,为什么接触创作,在创作中遇到了什么问题,以及未来的创作方向一类的。作为一名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的良好年轻,分分钟就能够列举出无数条正能量理由,直接给他们上强度,让他们也感受感受主旋律。

除了刚才吃饭那几位以外,没多大会又来了一位照相师,拿着一台相机,给他拍了几张照片便离开了,想来是要用做期刊中的宣传。要不是现在没这条件,钟卫华真想让他帮忙修修图,给自己整帅一点,毕竟这是要给全国人民看的。

照相师刚走,又来了几位陌生的面孔,一手拿着钢笔,一手拿着记事本,他猜测应该是做采访记录的,回头好整理成稿子,发表在期刊上。

“卫华,你别紧张,就像是普通聊天。”周琦也从上衣口袋中,掏出一支钢笔,在其他人递来的手写纸上,写着些什么。

“我不紧张,开始了和我说一声就行,我都准备好了。”

“卫华同志,你不用先打个草稿吗?”苏雨好心的提醒了一句。

“不用,我的草稿都在我脑子里记着呢,打草稿就没必要了。”钟卫华乐呵呵的,从桌上的糖果盘里,拿过了一颗酥糖,撕开外边的包装,就这么塞进了嘴里。

“年轻人脑袋就是灵光,不像咱几个,都老咯。”葛落坐在一旁,侧过头朝李广说道,不过想起了李广的年龄,又有些尴尬的回过了头。

“好,那我们就正式开始了。”周琦对着其他工作人员说了一句,又笑着朝钟卫华点了点头。

“想问一下青禾同志,请问你当初是怎么想到创作你的第一篇文章的呢?”

“1982,是一个充满希望与活力的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正劲,祖国大地处处涌动着蓬勃向上的力量。我目睹身边翻天覆地的变化,新思潮如潮水般涌来,人们满怀激情地投身于新生活的建设。我深受触动,心中满是对时代变革的感慨与对未来的憧憬。”

钟卫华没注意到众人憋笑的脸色,只是陶醉在自己的回答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