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生1982:从相亲林黛玉开始 > 第62章 商讨电影改编

重生1982:从相亲林黛玉开始 第62章 商讨电影改编

作者:钟看不钟用z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3-29 20:58:23 来源:小说旗

钟卫华接过这支五六式半自动步枪,刚一入手,就感觉沉甸甸的。这支步枪是前苏联 SKS 半自动步枪的仿制型,于1956年定型,所以被称为五六半。

不装弹的重量为3.75千克,这也是为什么他感觉沉的原因。把玩了没一会,他便还了回去,虽然有些不舍,但是他也知道,这种情况肯定是不允许的,他也不想让这些战士冒着风险只为了满足他的好奇。

没过多久,进入了一个看着像是部队大院的地方,门口不光设有关卡,站着几名荷枪实弹的士兵,院子里还能看到一队巡逻的士兵。

“到了,青禾同志,这里就是我们招待所,这几天您就住这个招待所,有什么事可以吩咐门口站岗的同志,我们会帮您安排的。”刚才被称为李军的驾驶员跳下车,正打算帮他打开车门,却被钟卫华抢先一步下了车。

他可不太习惯这种待遇,更何况,这些士兵在他眼中,都是值得尊敬的人,他并不认为自己这么个破作者,在他们面前有什么优越感。

“别太客气了,我自己来就行。”钟卫华笑了笑,又开口说着,“叫我钟卫华同志就行,我看咱们都差不多大,喊我卫华也行。”

“那可不行,咱们首长说了,你们是文化人,和咱这种大老粗可不一样,我们认认字还行,但是让我写文章可写不出来。”

“就是,都说你们是咱们国家的未来哩,俺们这种大老粗,可不敢和你比。”此时,后排的士兵也是一脸的崇拜。

“我哪是什么文化人,我也就是多上了几年学罢了。要我说呀,其实咱们都是战友,只不过战线不同,我是文艺创作战线的,你们的任务是保家卫国,大家都是同志。”

谈笑了一番以后,钟卫华才进入了招待所内。

“班长,你说所有的大作家都是这样的吗?”李军看着他的背影,发出了疑问。

“应该是吧。”他沉思了一会才开口。

随着吉普车发动的轰鸣声传来,钟卫华也被领进了自己的房间。看来这次的规模待遇还是挺好的,最起码房间都是单人间,钟卫华可不想和别人挤一间房。

在这个年代,这种条件已经是很好了,干净整洁的床单,独立的卫浴,大部分的招待所还都用着公用卫浴,更别说室内供暖之类的了。

简单的洗漱过后,沾着枕头他便睡着了。没办法,今天被绿皮火车折磨了一整天,好不容易躺上了柔暖的大床,可不得狠狠睡个够。

不过第二天一大早,他就被敲门声喊醒,刚想缩进被窝里继续睡,这才想起来,现在已经不是在家了。

“青禾同志,起床吃早饭了。”

“来了来了。”

等到他洗漱完出了门以后,这才看见大院里已经有许多士兵早已开始训练了。

开会的时间定在明天,今天他们并没有什么安排,所以组织上也是安排了人,开了一辆由解放牌卡车改制而来的大巴,带着他们这些参会的人群,参观了一下首都。

钟卫华曾经来过四九城,不过那时候的四九城和现在的四九城,区别还是很大的。相对于后世,现在的四九城的空气质量反而更差,漫天的风沙,沙尘暴肆虐严重。

听同行的本地人说,民国时期,这里的风沙更加的夸张,因为那时候大家满山砍柴烧,绿植减少严重。直到五六十年代后,普遍开始烧煤,风沙才开始慢慢的减少了一些。

一天时间,钟卫华啥也没记住,感觉昨天的后遗症还没消失,脑袋还是昏昏沉沉的。上车睡觉,下车尿尿,打卡拍照,就是他唯一能记住的行程安排了。

组织上还专门安排了一位摄影师,脖子上挂着一个不知道什么品牌的照相机,每到一个景点,就组织大家集中起来拍照留念。

熬过了这一天,终于到了正式开会那天,会场就设在总部的大会议厅中,每个桌面上都放置着参会人员名字以及单位。

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下,桌面上的牌子写着“鞍山市群众艺术文化馆钟卫华(笔名青禾)”。

“尊敬的各位首长、亲爱的全军文艺工作者们:

在 1982 年这个充满希望与活力的时节,我们满怀热忱地相聚于此,迎来了全军军旅题材文艺创作会。此刻,窗外春光正好,恰似我们内心蓬勃的创作激情。

回首往昔,军队在保家卫国、建设祖国的征程中留下无数壮丽篇章,那些热血故事、英勇身姿,皆是我们文艺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

没有什么花里胡哨的开场演出,由两名穿着军装的军人担任主持,上来就是铿锵有力的开幕词,让会场内的人精神一下振奋起来了。钟卫华扫视了一眼,发现大家都正襟端坐,好像就自己一个左顾右盼的。

倒是在台上的几位主持人中,看见了熟悉的脸孔,但是要让他说说具体的名字,他还真说不上来。

几天的时间过得很快,总体来说,开会传达的就是现在国家需要更多的军旅文艺创作作品,不管是小说,还是电影,又或者是歌曲,戏曲,还透露了国家会放宽这方面的审核政策,让更多的创作者们能有更加良好的创作环境。

钟卫华正考虑着怎么找到谢瑾导演,却没想到,他的房门被人敲响了。

“是青禾同志吗?”

钟卫华打开门,门口站着一位秃顶的男人,穿着一身宽松的褐色西装,看着约莫五六十岁的样子。

“您是?”钟卫华好奇的开口。

“真没想到,青禾同志这么年轻!”来人正是谢瑾导演,在他收到了张西征同志的书信的时候,他怀着好奇的心情,看了这篇文章。

没想到看完的第一眼,就让他激动万分,整夜都难以入睡,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好好好,这就是我想要找的剧本,如果改编成电影,它一定能在国内的电影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我是谢瑾,上海电视台的导演,我今天来找你,是想和你谈谈你创作的小说《高山下的花环》的电影改编。”

钟卫华赶紧将他迎了进来,打算和他详细聊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