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铁血书生之南海风云 > 第194章 海防崛起:广东水师强军之路

在那个风雨如晦的晚清末年,列强的坚船利炮如阴霾般笼罩着华夏大地,广东海防形势岌岌可危,每一寸海岸线都仿佛在风雨中颤抖。李准在深入调研、反复权衡后,内心的使命感如熊熊烈火般燃烧。在多方的不懈奔走与努力下,他毅然决然地开启了对水师相关设施与人员培养的全面规划,决心为风雨飘摇的大清海防筑起一道坚固的壁垒。

彼时,西江之上,外国兵舰依旧耀武扬威,尚未撤离。然而,令人振奋的是,李准在香港精心订制的 4 艘兵舰已顺利完工,历经波涛汹涌的航程,全部抵达虎门。

当那四艘兵舰如钢铁巨兽般缓缓靠近虎门时,尖锐的汽笛声骤然划破长空,惊起一群栖息在岸边礁石上的海鸟,它们扑腾着翅膀,慌乱地飞向远方。港口的海水被巨大的螺旋桨无情地搅起层层雪白的浪花,好似无数条舞动的白色绸带,在诉说着这一历史性时刻的到来。百姓们早已听闻消息,纷纷赶到港口,翘首以盼。孩子们在人群中兴奋地钻来钻去,叫嚷着:“看呀,好大的船!” 老人们则微微眯起眼睛,眼中满是对这些新奇事物的惊叹,他们的心底深处,满怀着对大清海防力量得以增强的殷切期待。而士兵们,个个身姿挺拔如松,整齐地排列在港口两侧,手中的长枪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冰冷的寒光,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自豪,仿佛在向这些兵舰庄严宣誓,他们将与之一同守护大清的万里海疆。

李准独自伫立在港口的高台上,迎着海风,他的目光紧紧地锁定在这四艘兵舰上,内心犹如波涛汹涌的大海,久久无法平静。这些兵舰,不仅仅是几艘钢铁铸就的庞然大物,更是他多年来对大清海防事业的希望与寄托,是他心中那团不灭的火焰具象化的体现。

兵舰靠岸后,一场庄重而肃穆的命名仪式如期举行。仪式结束的那一刻,李准一刻也未曾耽搁,立刻召集随行的官员和技术精湛的人员,迅速登上了 “江大” 号兵舰。刚一踏上甲板,一股崭新的气息扑面而来,崭新的设备散发着淡淡的机油味。

林国详,这位对兵舰了如指掌的专业人士,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快步走到李准身旁,滔滔不绝地介绍起来:“军门,您瞧,每艘船上都配备了一门 7 升半、15 倍长的克虏伯新式退管炮,这可是当今世上威力巨大的利器,在海战中,它能如雷霆般给予敌方沉重的打击,让敌人闻风丧胆。同时,还装备了 4 尊马克沁机关枪,凭借其高射速的显着优势,在近距离遭遇敌人突袭时,能迅速织就一张密集的火力网,让敌人无缝可钻。此外,4 门 4 升半克虏边炮,更是进一步拓展了舰艇的火力覆盖范围,使得我们在战场上拥有更广阔的威慑区域。还有那 6 支丹麦产的鲁伯罗机关枪,以及数量充足的步枪和手枪,这些武器的配备,让我们的兵舰在火力上远远超过了外国的小兵舰。而且,您再看,这些兵舰的现代化设备也是一应俱全。那探海灯,在漆黑如墨的海面上,宛如一轮明亮的太阳,能够穿透重重夜幕,为我们照亮前行的方向。还有那无线电设备,十分完善,确保了舰艇之间以及与陆地指挥中心的高效通信,无论相隔多远,都能实现信息的及时互通。”

李准一边认真地聆听着,一边仔细地查看每一处装置,目光中透露出专注与严谨,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的角落,他的脑海中不断思索着如何将这些先进的装备与武器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与此同时,港口的百姓们被这四艘兵舰深深地吸引,他们围在兵舰周围,眼中充满了好奇与惊叹。士兵们则在一旁耐心地维持着秩序,脸上洋溢着微笑,热情地向百姓们讲解关于兵舰的各种知识。一时间,港口上热闹非凡,欢声笑语此起彼伏,一片和谐的景象。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李准全身心地投入到对这四艘兵舰的训练和管理中。他亲自精心制定训练计划,每日天刚蒙蒙亮,便带领着士兵们在兵舰上开始了一天的操练。无论烈日炎炎,骄阳似火,烤得甲板滚烫;还是狂风暴雨,海浪汹涌,拍打着船舷,训练从未有过丝毫的间断。

在他的严格要求与悉心指导下,士兵们的操作技能日益精湛,与兵舰之间的配合也愈发默契。渐渐地,这四艘兵舰成为了大清海防线上一道坚不可摧的坚固屏障,守护着这片蔚蓝的海域。

早在这之前,李准便深刻地认识到海防安全与水师建设对于国家的重要性,犹如基石之于高楼,不可或缺。于是,他对水师相关设施与人员培养展开了全面而细致的规划。他的目光首先落在了静海门外那原有的水师十六营公所,这里房舍宽敞,布局合理,地势也极为适宜,稍加改造,便能充分发挥其价值。与此同时,他又将建设的目光投向了南门外天字码头长堤至新田一带,在那里,一场热火朝天的建设工程拉开了帷幕。一座全新的水师公所正在拔地而起,这里将成为水师日常办公、指挥调度的核心枢纽,肩负着维护沿海地区稳定的重任,如同心脏一般,为整个水师体系输送着源源不断的活力。

在公所的旁边,经过精心规划,设立了水师练营与无线电台。水师练营面向沿海地区广纳贤才,那些怀揣着对海洋的向往与保家卫国热情的年轻人,纷纷投身其中。在练营内,他们开启了一段艰苦而充实的全方位、高强度专业训练之旅。从冰操(或许是在特定环境下的特殊操演训练,鉴于历史记载的差异,也可能是类似冰上训练的船舰实操项目)、灯语、旗语等通信技能,到操船板、上桅、洗船、编绳索等基础且关键的实操工作,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按照船上实际工作场景进行模拟与训练。此外,考虑到日后可能面临的对外交流与合作需求,还特意为学员们开设了浅近英语课程,帮助他们提升语言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未来复杂多变的海上局势。

为了保障训练质量,当局选派了一批经验丰富、能力出众的人员负责教学与管理工作。任命水师学生孙成士担任管带,全面负责练营的管理与指挥工作。孙成士年轻有为,对待工作认真负责,他的到来为练营注入了新的活力。陈其香出任帮带,协助管带处理各项繁杂事务。陈其香心思细腻,考虑周全,总能将各项事务安排得井井有条,保障了练营的有序运行。邱蒙则凭借其扎实的专业知识与丰富的教学经验,担任教练一职。他对待学员耐心细致,倾囊相授,全身心地投入到对学员的技能培训中。整个训练周期设定为 6 个月,时间紧迫,但所有人都充满了斗志,力求在短时间内,让学员们掌握扎实的技能,实现速成毕业。毕业学员将直接充实到水师各船只中,各船管带无权私自招补人员,只能按照既定的水师章制,从练营毕业的学员中选拔任用,坚决杜绝不符合标准的人员混入水师队伍,以此确保水师整体的战斗力与专业性。

为了强化通信联络,确保水师在广袤的海域中能够及时掌握各方动态,当局在两江海口积极布局建设无线电台。在西江,电台建于三水县属的马口,此地扼守西江要冲,是信息传递的关键节点,能够有效捕捉和传递流域内的重要动态。于东江,电台设立在东莞县属的威远炮台,依托这一历史悠久、威名远扬的军事要地,保障了东江沿线的通信畅通无阻。在香山县的俗知山前,同样矗立起一座电台,为当地的水域管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不仅如此,在外海的徐闻、琼州也各建一台,全方位覆盖沿海区域,使得各地的风吹草动,都能通过这些电台迅速传递,为水师的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依据。

李准精心打造的水师初现雏形,看似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但在那个列强环伺、局势瞬息万变的时代,新的挑战正悄然逼近。这些新建成的兵舰和训练出来的水师,能否在未来的海战中经受住列强坚船利炮的考验?那些耗费心血建设的通信设施,在战时又能否稳定运行,保证信息的及时传递?而李准又将如何应对水师在后续发展中可能面临的内部矛盾与外部压力?一场决定大清海防命运的海战,似乎已在不远处的海平线隐隐浮现,悬念重重,令人揪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