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铁血书生之南海风云 > 第201章 海图之争:东沙岛主权归属的艰难博弈

外务大臣袁世凯接获两广总督张人骏发来的电报之际,脸色瞬间凝重,心底对电报内容予以了极高重视。未作丝毫迟疑,他即刻传令海军部,严令 “飞鹰号” 战舰即刻扬帆起航,奔赴香港。袁世凯此番行动,实则暗藏两层关键考量:于公而言,国家领土完整神圣不可侵犯,扞卫每一寸疆土乃是关乎民族尊严与主权的头等大事,不容有任何闪失;于私来讲,袁世凯的大儿媳妇正是张人骏的小女儿,况且他的两位儿媳皆出身名门,是前总督周馥的千金,袁、张两家缔结的亲家情谊深厚非常,在这样公与私紧密交织的情境下,相互扶持自是顺理成章。

“飞鹰号” 一路乘风破浪,顺利抵达香港。张人骏旋即向广东水师提督李准下达指令,要求他火速派遣得力干将,协同展开调查。李准略加思忖,当机立断,指派林国祥、吴敬荣、王雪岑以及一位日语翻译,搭乘 “宝壁号”,与 “飞鹰号” 并肩前行,向着东沙岛全速进发,深入探寻真相。

林国祥、吴敬荣、王雪岑一行三人登上东沙岛后,迅速依据各自专长明确分工。林国祥与吴敬荣肩负起岛上的安保重任,他们身姿挺拔,神情冷峻,目光如炬,警惕地穿梭于海岛各处巡逻,双手紧握武器,每一寸土地、每一个旮旯都不放过,时刻处于临战状态,准备随时应对可能突发的危险状况。另一边,王雪岑则心无旁骛,全神贯注地投身于岛上的详细勘查事宜。

然而,调查工作刚一展开,便陷入重重困境,进展得极为不顺。整座岛屿之上,几乎寻觅不到更为有力的证据,难以确凿证明此地就是隶属广东的东沙岛。原来,日本人蓄意已久,抢先一步将岛上与中国相关的物证彻底清除,妄图以此卑劣手段掩盖他们非法侵占的丑恶行径。三人搜遍全岛,最终一无所获,只得满心无奈,黯然踏上归程,向张人骏复命。

张人骏不敢有片刻耽搁,迅速将调查结果如实汇报给外务部。外务部深知事态紧急,同样不敢有丝毫懈怠,立即向日本公使发出一封措辞强硬、义正言辞的外交照会,同时严令张人骏与驻守广州的日本领事展开面对面的严正交涉,力求在外交层面上给日方施加巨大压力。

日本公使林童收到照会后,竟然厚颜无耻地矢口否认清朝方面的指控,还振振有词地回复道:“这座岛屿既不在日本的版图范畴之内,同样也未在清朝绘制的地图上有所呈现,它不过是地处台湾附近的一座无人问津的荒岛罢了。按照国际通行的海洋条例准则,谁率先发现并且实际占领,此岛的归属权便归属于谁。况且,日本商人西泽早已向所谓的‘台湾当局’正式报请许可,他在岛上开展的一系列生产经营活动,那都是合理合法的。倒是清朝官员,贸然强行降下日本国旗,这可是对日本的极大不尊重,清方如此行径纯粹是在无中生有、妄加指责,严重干涉了日本的主权事务。”

张人骏与日本领事濑川会面之时,双方各执一词,你来我往,互不相让,激烈的言辞交锋犹如四溅的火星,气氛剑拔弩张。消息不胫而走,日本报社很快便捕捉到这一热点,不仅迅速跟进报道,甚至还大言不惭地公然宣称:“在二辰丸事件过去还不到一年的当口,可千万别因为一个普通商人那点微不足道的个人利益,再度激怒清朝民众抵制日货,让整个日本无端承受难以估量的巨大损失。”

日本公使林童心里跟明镜似的,却依旧揣着明白装糊涂,不过,眼见舆论压力与外交困境愈发棘手,他也不得不稍稍松口,放软话说道:“要是清政府能够拿出确凿无疑的证据,证明此岛归属于中国,那我们自然会将岛屿交还给清朝。”

外务大臣袁世凯随即将两国交涉的详细状况,通过电报一字不漏地传达给两广总督张人骏,同时,言辞冷峻地向他下达死命令,要求务必找到铁证,如若不然,东沙岛恐怕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再难收回。张人骏接到袁世凯的电报后,不敢有丝毫的轻慢懈怠,赶忙敦促李准全力寻找证据。

李准接到这一棘手任务,顿时愁眉不展,深感为难。他立即找来好友王雪岑商量对策。王雪岑曾创办广雅书院,出任广东学政,在学界德高望重,学识渊博,涉猎广泛,对各类资料如数家珍。

王雪岑缓慢说:“回顾中国历朝历代的传统观念,向来都是重陆轻海。一方面,古老而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早已在国人心中扎下根来,人们习惯性地认为土地仅仅指代陆地,浩渺无垠的海洋压根儿就未被纳入土地的范畴考量之中;另一方面,彼时绝大多数的中国人世世代代扎根于陆地生活,持有户籍门牌号,陆地上万物丰饶,为人们源源不断地提供着充足的生产生活物资,相较而言,在当时人们的认知里,海洋似乎显得贫瘠荒芜,难以给予同样丰富的资源。”

李准叹气:“纵观历史,中国的历代帝王们大多定都于西安、洛阳、北京等内陆城市。即便是明朝郑和率领船队浩浩荡荡七下西洋,其主要目的也仅仅是开展国际贸易交流经过南海,并非大规模地从海洋中捕捞获取生活物资,所以对海洋权益重视程度严重不足。”

王地岑激动说:“自蒸汽机横空出世,英国等一众西方国家借工业革命的东风迅速崛起。英国、荷兰、法国、葡萄牙以及北欧诸国等海洋强国,它们发家致富的路径并非依靠常规的海洋捕捞作业,而是凭借着烧杀劫掠,充当海盗抢夺商船货物,或是对殖民地进行野蛮掠夺。也正因如此,早在许久之前,英国人和德国人便偷偷摸摸地在中国海域频繁测量航行路线图,处心积虑地为殖民东方世界精心筹备布局。如此一来,诸多中国海岛在英国绘制的地图上有着明确标注,可在中国官方绘制的地图上却难觅其踪影。”

李准说:“我们沿海地区渔民不是有手抄的航线图吗,对这些海岛是有所记载的,但此类信息极为隐秘,外人知之甚少,哪怕是普通的渔民,也大多未曾有幸目睹,只因这航线图属于渔家高度机密,唯有经验丰富、德高望重的船老大方能掌握。”

王雪岑感慨说:“你说的是‘更路薄”,你应该找一本浱人送到北京云,告诉日本人,这是我中国渔民祖宗留传下来的珍宝,想他是不敢抵赖的。”

半个月后,外务大臣袁世凯收到广东呈上来的更路薄海图,他如获去至宝,第一时间将其出示给日方。然而,日本公使林童却依旧冥顽不灵,百般抵赖,拒不承认海图的证明效力,还狡黠地狡辩道:“虽然这海图确实是渔民使用的,但民间手工绘制的只是民间传说,偏差很大,并不能证明这里就是东沙。你们必须要有官方人士正式印刷的海图上,明确标记为东沙,我们日本才能接受,否则,我方断难认可。”

消息传回广州,李准跌足捶胸,号声痛哭。

日本公使林童死不认账,李准悲痛欲绝。可东沙岛主权岂容拱手让人?清政府还能从何处寻找铁证?李准会就此放弃吗?还是会在绝望中另辟蹊径,挖掘出足以让日本无法辩驳的证据?这场关乎国家领土的主权博弈,究竟将走向何方?

东沙岛的命运,又会在这重重困境与未知中,迎来怎样的转机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