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铁血书生之南海风云 > 第213章 老舰沉浮:南巡前夕的艰难审视

李准与林国祥首先将目光聚焦在“琛航”号上,准备对其展开全面而细致的检查。这琛航舰乃是福建船政局精心打造的杰作,其船龄已达 36 年之久,仅仅比李准小三岁,属于兵商两用船。为了满足商用的需求,人们在铁壳船首加盖了木质房屋,以此作为船员宿舍,而船尾区域则被压缩了空间,同样在铁壳之上加盖木质房,用来扩充储物空间。

此船体长 60.5 米,宽 9.6 米,船首吃水位 3.8 米,船尾吃水 4 米,排水量 1258 吨,航速 10 节,配备 2 缸往复增气机,两座方形锅炉,马力可达 600。船上的武器装备也不容小觑,有 160 毫米口径主炮 1 尊,120 毫米副炮 2 门,还有机枪若干挺,船上人员编制为 150 人。然而,岁月的沧桑在它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在中法马江海战中,琛航舰尚未做好充分的战斗准备,便被法**舰那凶猛的炮火无情击穿。刹那间,火光冲天而起,浓烟滚滚弥漫,琛航舰瞬间被海水无情地吞噬。好在事发海域海水较浅,战后它才得以捞起修复,并划拨至广东水师服役。如今,36 年的时光匆匆流逝,船体已然老朽不堪,林国祥望着这艘饱经风霜的战舰,眼中满是无奈,缓缓说道:“此次西沙航行结束后,恐怕它便要退役了。”

二人踏上甲板,海风如同一头不羁的野兽,在甲板上呼啸而过,吹得他们的衣袍猎猎作响,仿佛在诉说着战舰往昔的峥嵘岁月。他们沿着甲板缓缓前行,脚步沉稳而坚定,仔细查看每一处角落,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的地方。

经过一番查看,发现破损情况倒并不严重,只是那油漆剥落得十分厉害,仿佛一片片凋零的花瓣。李准见状,当即从腰间抽出一把小刀,那小刀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他在船舷上轻轻刮了一下,专注地查看油漆脱落的程度,心中暗自思量:“这些小问题看似不起眼,却如同千里之堤上的蚁穴,可能影响船只的耐久性,必须认真对待。” 随后,他郑重地命人将这一情况详细记录下来。

走下舷梯时,林国祥率先踏上踏板,他神情专注,用力踩了踩。只听 “嘎吱” 一声,那声音在寂静的环境中格外刺耳,踏板有几块已经腐朽不堪,必须换新。他眉头紧锁,蹲下身子,用手仔细摸索着腐朽的木板,那木板的质地已然松软,仿佛轻轻一戳就会破碎。他心中暗自担忧:“这踏板腐朽若不及时更换,船员们在上下船时极易发生危险,绝不能疏忽。” 这每一处细节都关乎着船员的生命安全,关乎着战舰能否顺利执行任务。

走近船壁,林国祥从随行士兵手中接过铁榔头,那铁榔头在他手中显得格外沉重。他高高举起铁榔头,手臂上的肌肉紧绷,然后用力敲了敲船壁,发出沉闷的声响,说道:“这里有些松动,必须补膏灰,然后重新刷漆。” 敲完后,他将耳朵紧紧贴在船壁上,如同倾听着战舰的心跳,仔细倾听回声,凭借着多年的经验,判断松动的范围,心中默默估算着修复所需的材料和工时。

接着,他们来到底舱,底舱阴暗潮湿,仿佛一个与世隔绝的世界,散发着一股刺鼻的霉味,让人不禁皱起眉头。林国祥命人拉起锚锭,士兵们整齐地排列在锚锭旁,双手紧紧握住锚锭,齐声喊着号子,用力拉起。他们一节一节仔细敲打检查,每一下敲击都仿佛在与战舰对话。林国祥弯下腰,眼睛紧紧盯着锚锭,那眼神仿佛能看穿钢铁,一旦发现问题,便迅速从口袋里掏出白石灰,在上面做上醒目的记号,他的表情严肃认真,心中想着:“锚锭关乎船只的停泊安全,一丝一毫都不能马虎。” 如此这般,两人花费了整整一天时间,才将琛航号检查完毕。此时,夕阳的余晖如同一层金色的纱幔,洒在船上,将他们的身影拉得长长的,仿佛一幅古老的画卷。

随后,两人又登上了“伏波”号。此炮舰同样是福州船政局建造的第四号舰,与李准同龄,现年 39 岁。它以赫赫有名的伏波将军马援之名命名,承载着清廷对于平定海疆的深切期望,仿佛肩负着历史的使命。1874 年,日本借口 “高山社事件”,悍然派遣 5 艘军舰发兵台湾。6 月 14 日,沈葆桢、日意格等统率正在船政局本部的 “伏波”“安澜”“飞云” 等舰迅速前往台湾警戒。在台湾海域,海风呼啸着,如同愤怒的雄狮,海浪汹涌澎湃,仿佛要将一切都吞噬。我方舰队如同一把把利剑,在波涛中破浪前行,那场面惊心动魄。一面严密监视日军舰队动向,每一个士兵都紧绷着神经,注视着远方;一面为运送给养和援军的中国船只保驾护航,宛如忠诚的卫士。彼时,日方因舰队实力相对偏弱,内心终究心虚,未敢主动发起进攻。最终,此事以和平方式得以解决。然而,日本却因此次事件大受刺激,一年后,便在英国订购了铁甲舰 “扶桑” 和巡洋舰 “金刚”“比睿”,从此走上大规模扩充海军的道路,这也为日后的局势埋下了隐患。

在 1884 年的中法马尾海战中,伏波舰与 “艺新” 舰一同驶至林浦自沉,以阻塞航道。当时,海面上弥漫着紧张的气氛,仿佛空气都要凝固,战舰的轰鸣声震耳欲聋,仿佛世界末日来临。战后,管带吕文经因被参中炮先退,被革职并发配军台效力。伏波舰后曾打捞修复,并改装火炮为一门 5 英寸炮,四门 4 寸炮。该舰木质木肋,船身无装甲,长 70.3 米,宽 12 米,舱深 5.8 米,吃水 4.3 米。排水量 1,258 吨,载货量 560 吨。由法国进口蒸汽机主机,配套 2 座方形锅,拥有 580 匹马力,航速 10 节。双桅。船上装备 1 门 16 公愤阿姆斯特朗 114 磅前膛炮,4 门阿姆斯特朗 40 磅(120mm)前膛炮,4 门 40 磅礴硕士后膛小钢炮。乘员 130 人,实际编制 98 人。货舱容量 560 吨。

林国祥看着伏波号,心中感慨万千,不禁说道:“我在 1877 年-1883 年曾担任该舰管带,往昔的岁月,仿佛就在眼前啊。” 他缓缓走上前,轻轻抚摸着船舷,那动作轻柔而充满感情,眼神中满是眷恋与感慨,仿佛在抚摸着一位多年的老友。李准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心中对这艘船的历史和意义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更加坚定了要让它重新焕发光彩的决心,他在心中暗暗发誓:“无论多么困难,都要让它在这次南海巡航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最后检查的是广金舰,它建造于 1889 年,由广东黄埔造船厂建造,1900 年试航。该舰排水量 650 吨,尽管船龄相对较新,航速较快,但因其吨位较小,只能在沿海浅水区行驶,无法深入深水区执行任务。 当李准等人登上广金舰时,海风轻轻吹过,船身微微摇晃,仿佛在向他们诉说着自己的无奈。

李准在甲板上踱步,他的脚步沉稳而有力,心中思索着这些船只的状况,如何才能让它们在即将到来的南海巡航中发挥最大的作用。他在心里默默规划着:“虽然各船都有不足,但只要合理调配,相互配合,或许能弥补缺陷,完成这次艰巨的任务。”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自信,仿佛已经看到了巡航成功的那一刻。

那么,这些历经沧桑、满身疮痍的老船,面对广袤无垠且波涛汹涌的南海,真的敢出海巡航吗?它们能否承载着李准扞卫海疆的坚定决心,冲破重重艰难险阻?这不仅是对老船的考验,更是对李准和整个南巡计划的巨大挑战。而答案,似乎还隐藏在那茫茫的南海迷雾之中,让人不禁为之揪心,迫不及待想知晓后续发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