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铁血书生之南海风云 > 第32章 捐纳解读:赈灾使命与制度剖析

李铁船迈着略显沉重却又透着几分急切的步伐,从湖北辗转回到了广州太平街的家中。一路上,他眉头微蹙,眼眸中交织着对张之洞托付之事的反复思量,以及对未知前路的丝丝期许,那神情仿若被一团无形却又沉甸甸的云雾笼罩着。

刚踏入家门,他连外衣都顾不上脱,便径直朝着书房快步走去,脚下的石板路发出 “哒哒” 的声响,恰似他此刻纷杂的心跳节奏。进了书房,他先是长舒一口气,平复了一下心绪,随后提高了嗓音,唤道:“准儿,来书房一趟。” 那声音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又饱含着父亲特有的亲昵。

不多时,李准匆匆赶来,脚步轻盈而迅速,显然对父亲的召唤早已习以为常。他熟门熟路地走到墙边,抬手取下挂在那儿的烟管,那动作一气呵成,如同演练过无数次一般。紧接着,他微微侧身,探手进烟荷包,手指轻柔地抓出一小撮黄色烟丝,那模样好似生怕抓多抓少,失了分寸。而后,他小心翼翼地将烟丝填进烟斗,眼神专注得如同在雕琢一件稀世珍宝,填好后,双手捧着烟斗,缓缓递到父亲嘴边,脸上还挂着一丝讨好的浅笑,轻声说道:“爸,您请。” 待父亲稳稳含住烟斗,他才转身,从火柴盒里抽出一根火柴,拇指与食指轻轻捏住,“嚓” 的一声,火柴头擦出明亮的火花,火苗瞬间蹿起,他赶忙凑近烟斗,熟练地将烟点燃,随后后退一步,静静站在一旁,等待父亲发话。

李铁船深吸一大口烟,白色的烟雾从口鼻中汹涌而出,瞬间弥漫在书房狭小的空间里,让整个屋子都氤氲着一股淡淡的烟草味。他微微眯起眼,似在回味烟味,又似在整理思绪,良久,缓缓开口说道:“准儿,湖北总督张香帅给了我一张执照,要我们为湖北灾区赈捐。此事干系重大,咱们父子俩今儿可得敞开了,好好聊聊。” 说着,他抬手拍了拍身旁的椅子,示意儿子坐下。

李准听后,原本平静的脸上瞬间写满好奇,眼睛瞪得溜圆,快步走到椅子旁坐下,身子前倾,急切地说道:“爸,我曾经听人说,香帅不是非常反感捐例吗?听说当年西太后建颐和园差钱,还是李中堂以海防捐名义筹款呢。张伯父写了奏折坚决反对,太后收到 400 万两白银后就果断中止了海防捐,也算是给了张之洞一个面子,当然又间接保护了李中堂。这事儿可蹊跷得很呐,怎么如今他反倒用上这捐例了?” 一边说着,一边双手抱胸,满脸疑惑地看着父亲。

李铁船皱着眉头,脸上的皱纹好似更深了几分,他狠狠吸了一口烟,腮帮子微微鼓起,随着 “呼” 的一声,又是一团白烟喷出,弥漫在他与儿子之间,模糊了彼此的视线。他放下烟斗,伸出手指,在空中点了点,说道:“此一时彼一时啊,现在粤汉铁路建设正紧锣密鼓,那需要的钢铁量,简直就是个无底洞,可汉阳钢铁厂呢,产能一直上不去,质量也堪忧,湖北缺钱投入生产,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再加上今年湖北长江流域闹水灾,灾区百姓流离失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急需大笔资金赈灾,湖北府库空空,实在是拿不出钱呐,香帅也是愁得头发都白了好几根,迫不得已才向朝廷请求允许在湖北省外捐例赈灾。” 说着,他无奈地摇了摇头,眼神中满是忧虑。

李准对赈捐之事本就了解不多,听父亲这般一说,愈发好奇。他站起身,走到书桌旁,伸手拿起桌上的茶杯,那茶杯触手温热,他轻抿一口茶,似是借这口茶平复内心的疑惑,而后放下茶杯,双手交叠在身前,恭敬地问道:“爸,当年你在北京读书时,不是参加过黄河维修工程捐例吗?这捐例到底是咋回事,您给我好好讲讲呗。”

李铁船靠在椅背上,微微仰头,目光望向天花板,陷入回忆之中,片刻后,开口解释道:“捐纳,说白了,就是官绅向朝廷捐钱、捐物,以此换来无实职官衔或各种封号,清代管这叫‘捐纳事例’,简称‘捐例’。这事儿可早了,始于秦汉,一路沿袭下来,到了清朝,不但形成了制度,还整得挺完善。” 说着,他坐直身子,拿起水烟管,又吸了一口,烟雾缭绕中,继续说道:“捐纳、捐复、捐免,这三项可是清代捐例的核心内容,分两大类,一类是‘暂行事例’,专为解决特殊问题设的,像拯荒、军需、河工这些急事,有期限,事儿完了,捐例也就停了,我当年参与的黄河捐纳,就归这一类。”

李准听得入神,眼睛一眨不眨,迫不及待地走到父亲身边,双手撑在椅背上,身子前倾,急切地问道:“那另一类呢,爸,您快讲讲。”

李铁船放下手里的水烟管,那管子与桌面轻轻碰撞,发出 “笃” 的一声轻响。他端起茶杯,吹了吹浮在水面的茶叶,轻抿一口,“噗” 地吐出一小片不小心喝进嘴里的茶叶,说道:“另一类叫‘现行事例’,没时间限制,大多是为官员或子孙弄个虚衔,给父母长辈弄个封典,什么夫人、什么公、什么将军称号,还有让平民通过捐纳贡监和生员改变知识身份的事儿,也归这一类。康熙朝那会,就是捐例开创并逐渐完善的时候。”

李准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转身回到书桌前,拿起茶壶,给自己杯里添了点茶,那茶水汩汩流入杯中,溅起几朵小小的水花。他放下茶壶,抬眼看着父亲,好奇地问:“爸,那做捐纳有薪俸吗?总不能白忙活吧。”

李父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淡淡的笑意,说道:“捐纳可不是个固定长期的工作岗位,好多官员都是临时被抽调过去,或者偶尔接一单,零散得很,所以根本没固定薪俸。不过,要是事儿办成了,朝廷按老规矩,会给经办官员一点辛苦费。”

李准一听,眼睛亮了起来,笑着说:“哦,难怪有些官员靠卖官发了大财,敢情这中间还有这么个门道。”

李铁船一听这话,脸色骤变,原本舒展的眉头瞬间拧成一个 “川” 字,他猛地站起身,双手用力一挥,气愤地说:“卖官与捐纳可完全不是一回事!那些手里攥着大权的官员,收了别人钱就给安排官位,这钱可高了去了,还都进了他们自己腰包,朝廷连个铜板都捞不着,这是违法乱纪,祸国殃民呐!” 他一边说着,一边在书房里来回踱步,脚步重重地踏在地上,发出 “咚咚” 的声响,好似要把心中的怒火都宣泄在这脚步声里。

李准仰头看着父亲,满脸不解,问道:“花钱买卖官位,不管是朝廷收钱与大官私人收钱,有什么区别呢?不都是花钱买官嘛。”

李铁船停下脚步,长叹一口气,脸上满是无奈与悲哀,说道:“那差异可大了去了,朝廷收钱后,对捐纳者那是有考核的,得符合条件才能进候补库排序,相对公平公正些。可官员私自收钱,哪管你有没有能力,当年我当香山县令时,有人直接砸了5万两银子将我赶走。”

李准大惊失色:“爸,我怎么没听说呢?”

李铁船叹气:“你还小,说了徒增烦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