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铁血书生之南海风云 > 第44章 督府早茶:从市井烟火到厘金难题

公元 1899 年 12 月底的时候,广州城已经慢慢有了冬天的寒意。不过,总督府里却暖烘烘的,就好像春天已经早早地来到了这里。阳光像金色的纱线一样,从那些雕刻得特别精致的窗户格子里透进来,一缕缕地洒在布置得很典雅的会客厅中。李准接到召唤后就赶了过来,走进这个既庄重又严肃的地方,和李鸿章面对面坐着,一起品尝广东的早茶。

李鸿章显得很悠闲自在,他不慌不忙地拿起一小块精致的糕点。这块糕点颜色金黄灿烂,就好像是阳光洒在麦浪上的那种颜色,还散发出一股特别诱人的香甜味道,好像在默默地告诉人们它有多好吃。他把糕点放进嘴里,慢慢地嚼着,然后很自然地说道:“李准啊,你来说说,我这儿的早茶,和外面街道上的比起来怎么样?有没有什么不够好的地方呢?” 说完,他微微眯起眼睛,像是在回味糕点的香甜,又好像是在思考这个简单问题背后隐藏着的更深的意思。

李准听了这话,神情也放松了下来。他伸手拿起一个热气腾腾的叉烧包,咬了一口,叉烧的香味立刻就在嘴里散开了,就好像一场特别美妙的味觉盛宴刚刚开始。他不紧不慢地回答说:“中堂大人,我对茶道这方面懂得不是很多。不过您这儿准备的早茶,虽然种类不是特别多,但是每一样都是精品。吃起来口感软糯醇厚,就说这普洱熟茶吧,颜色鲜亮,香气浓郁,特别符合您的口味。光从茶水和点心来看,那已经是非常正宗地道的了,和外面街市上的早茶比起来,要好上好多倍呢。只是咱们在这高墙大院里面,相比外面街道上的早茶,少了那种热热闹闹、充满生活气息的感觉罢了。”

李鸿章一边慢慢地嚼着,一边脸上露出那种很惬意、很舒服的表情,就好像是一位特别有品味、正在品尝世间美味佳肴的高雅之士。过了一会儿,他嘴角微微上扬,带着一丝笑意问道:“李准,你参加工作多久了?”

李准马上挺直了腰板,很正式地回答说:“报告中堂大人,我参加工作才刚刚两年。”

李鸿章接着又问:“那你参与赈捐事务有多少年了?”

李准听到这个问题,就轻轻地把手里拿着的那个画着青花图案、正冒着热气的茶盏放了下来。茶盏里的热气像烟一样袅袅上升,就好像是思绪飘到了半空中一样。他坐得端端正正的,眼睛里透着坚定的目光,大声说道:“回禀中堂大人,我从二十五岁那年开始,在我父亲的带领下进入了赈捐这个领域,到现在算起来,已经有五年了。”

李鸿章微微点了点头,然后端起旁边的那杯普洱熟茶。这茶汤的颜色红得很浓,又特别透亮,就好像是深邃而神秘的琥珀一样,那浓郁的香气就像是经过了漫长岁月沉淀下来的醇厚韵味。他轻轻地喝了一小口,又点了点头称赞道:“嗯,你这么年轻就能有这么多的成绩,真的是很了不起啊。我每次一想到你在黄河维修工程里,居然能筹集到五十万两白银那么多的钱,那可真是帮了我一个大忙啊。”

李准听了,脸上有点不好意思,带着一点腼腆的笑容说道:“中堂大人,您过奖了。我其实没什么本事,就是运气比较好,偶然有了这么一点小成绩罢了。”

李鸿章假装笑着责备他说:“年轻人可不要太谦虚了,这世上哪有那么多的好运气啊?我很清楚你脑子很聪明,做事也很有胆量和魄力。而且你还漂洋过海去过南洋,经历了那么多的困难和辛苦,最后才能筹集到那么多的捐款。你的能力啊,就算是我们大清最厉害的财经方面的官员,都对你赞不绝口呢。”

李准一脸真诚,很恭敬地说:“谢谢大人的夸奖。其实我从小虽然特别喜欢读书,也一直都很努力。但是在科举考试这件事情上,我真的是没有什么作为。不怕大人您笑话,我在五年的时间里,去参加了四次顺天乡试,可是其中有三次都没有考中,真是太丢人了,我自己都觉得很惭愧。”

李鸿章轻轻地笑了一下,态度很和蔼地说:“年轻人可不要自己看不起自己。科举考试虽然是选拔人才很公平的一种方式,但它可不是唯一的途径。从古到今,很多通过科举考试当上官的人,在做事的时候,总是先想着以前有没有类似的例子可以参考。如果有,他们就照着以前的做法去做;如果没有,他们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完全没有办法。而你没有被科举考试里的八股文那些东西深深地影响,脑子里没有那么多陈旧的规矩和限制,自然就没有什么先例可以依靠。这样反而让你能够根据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根据不同的人和事,去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所以很多事情你做起来反而更容易成功。你要知道,问题都是在实际做事的过程中才会发现,也需要在实践当中去解决,而不是靠在科举文章里空想就能行的。”

李准赶紧双手抱拳,向李鸿章行礼,很诚恳地说:“多谢中堂大人的宽容和教导,我在以后实际的工作当中,一定会按照大人您说的,根据实际的情况,遵循客观的规律,好好地想办法把事情做好。”

李鸿章听到这话,脸上的神情突然变得严肃起来,就好像一下子从刚才那种悠闲自在的状态里脱离出来,进入到了对很重要的事情的思考当中。他稍微坐直了身子,眼睛里隐隐约约地有了一丝忧虑的神色,就好像平静的深潭里泛起了几圈涟漪一样。他很严肃地说:“说到这充满生活气息的烟火气,广东西江的航运和沿海的运输都非常繁忙。前年的时候,广东厘金局收到了二百三十万两白银。刚毅相国觉得广东厘金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就定了一个每年四百万两白银的目标。而且还把原来官方负责征收的方式改成了让民间的商人来承包。但是去年广东厘金实际收到的钱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很多,只收到了一百五十万两,比平常的年份还要少。你觉得这件事情正常吗?”

李准轻轻地把手里的茶盏放在桌子上,茶盏和桌面碰撞发出了一声清脆的响声,好像是给这个严肃的话题加上了一个小小的注解。他想了很久,眉头微微皱了起来,就好像是风中轻轻抖动的柳叶一样。他很小心地说:“中堂大人,广东厘金每年要收到四百万两这个目标,确实是定得有点高了。”

李鸿章紧紧地盯着李准的眼睛,轻轻地叹了一口气,眼睛里那种无奈的神情怎么也掩饰不住,就好像是夜晚天空中飘浮着的乌云一样,一直都散不去。他慢慢地说:“最开始的时候,我也觉得广东厘金每年四百万两这个目标是可以达到的,只是征收的方法不太对。那些民间商人敢答应要收到这么多钱,恐怕大部分都是为了讨好相国,实际上他们自己心里也没有多大的把握。所以我就决定把征收的事情重新收归官方来办,而且目标还是按照相国定的那个标准。但是当我让广东藩司来承包这件事情的时候,他们居然全都拒绝了。你说奇怪不奇怪?”

李准稍微思考了一下,然后回答说:“中堂大人,我说实话,就按照现在广东厘金的征收制度来看,不管是让民间商人来办还是官方来办,都很难达到这个比较大的目标。不过根据我对广东当地经济情况的了解,这四百万两的目标也不是说一定就没有办法完成。”

李准能有什么办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