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重生嫡女文里被连累的妹妹(十)
宴会终于落下帷幕,苏月和江若薇跟随着众多宾客一起踏上了返回侯府的路途。
一路上,两人看似平静,但内心实则波涛汹涌,各自怀揣着心思。
然而,她们之间仿佛存在一种无形的默契,谁也没有先打破这份沉默。
苏月的脑海里不断浮现出宴会上发生的种种事情,尤其是关于谢子安的那些细节。
她暗自思忖着如何巧妙地借助此次宴会之事,等到崔夫人归来时好好给谢子安上点眼药,让他在崔夫人面前吃瘪。
而江若薇则紧紧跟随在苏月身后,目光始终不离谢子安左右。
她一心想着要将谢子安犯下的每一个错误都无限放大,使之成为他最终被逐出侯府的导火索。
不多时,苏月回到了云舒苑。
此时正值午后时分,阳光透过窗棂洒在地上,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
苏月刚刚坐定,身旁的湘玉便轻声问道:“小姐,不知您接下来可有什么具体的安排?”
苏月微微垂首,陷入沉思之中。
她知道,自己的诗作已经成功地在众人面前展示了她的才华。
此刻对于她而言,最为关键之事便是全力提升自身所掌握的其余技艺。
毕竟这些技艺若不加以研习,便会如同一颗潜藏于暗处的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发难以预料的危机。
她绝不能让这个书中世界里的任何人察觉到她并非真正的江清妍。
明日,她打算亲身前往查看胭脂铺的铺面情况。
而再过两日,侯府专门教授她武艺的师傅想必就会抵达。
如此一来,留给她准备的时间可谓相当紧迫。
因此,她必须争分夺秒地加紧练习才行。
在这半个下午的时光当中,她不仅精心安排了抚琴的时间,同时还预留出用于绘画以及从事女红的时段。
想当初初来乍到之时,她可是花费了大量时间苦练女红技艺。
就在数天前,她也曾整整用了一个上午的时间专心习琴,故而如今对这些技能并不感到陌生。
论及绘画领域,前世的她仅仅学到了临摹静物这一步骤之后便停止了继续深造。
不过好在无论是女红、弹琴还是画画,她或多或少均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
在女红方面,她已然能够初步掌握刺绣的基本技巧,可以先从较为简易的图案入手,而后循序渐进地增加难度。
至于弹琴与画画,亦是同样道理,照此方法按部就班地学习下去,想来应当不会太过艰难。
就这样,苏月将自己的每日行程都填充得满满当当,毫无一丝闲暇。
苏月的计划已经明确,她要利用好每一分每一秒,提升自己的技艺,同时为崔夫人归来时的计划做准备。
第二天一早,苏月便迫不及待地踏上了前往东大街的路途。
她首先来到了第一个铺面,这里位于东大街的繁华地段,人流量巨大。
然而,租金却高得令人咋舌,这对于刚刚起步的苏月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负担。
接着,她又来到了第二个铺面。
这个铺面的位置相对较偏,人流量稍显不足。
但租金却非常合理,能够让苏月在经济上轻松许多。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苏月最终还是选择了第二个铺面。
尽管它的位置稍逊一筹,但租金的优势使得她能够有更多的资金用于店铺的装修和运营。
她相信,只要自己用心经营,这个铺面一定能够吸引到足够的顾客。
在与铺主的谈判中,她目光直视着铺主的眼睛,语气沉稳地提出了合理的租赁条件。
“老板,我认为这个铺面150两买下,这个价格是合理的。而且你急着出手,我的价格是很公道了。”苏月条理清晰地分析着。
铺主皱起眉头,思考着苏月的提议。
苏月并没有着急,她耐心地等待着铺主的回应。
铺主实在是急于出手铺子,想要尽快离开。
终于,铺主开口了:“好吧,就按照你说的办。”
苏月那张精致的面庞上缓缓地绽放出一抹令人心醉神迷的满意笑容,犹如春日暖阳般和煦温暖。
她毫不犹豫且动作敏捷地拿起笔,与铺主签署了那份租赁合同。
待所有交接事宜都尘埃落定后,苏月迈着轻盈的步伐踏上了返回侯府的路途。
一路上,她心情愉悦,脑海中已经开始构思起未来的种种美好画面。
苏月心里估摸着想请的武师傅应该不会这么快抵达,但她并不着急。
在随后的数天时光里,每日清晨时分,当第一缕阳光洒落在侯府那美丽如画的花园时,便能看到苏月优雅地坐在石凳前,手指轻轻拨动琴弦,悠扬动听的琴音便如潺潺流水般倾泻而出。
午后的时光,苏月则会将自己沉浸在绘画的世界里,用画笔描绘出心中的万千景象,每一笔、每一划都倾注了她无限的情感与想象。
待到夜幕降临,便是苏月钻研女红的时刻,她一针一线,细致入微。
凭借着过目不忘的神奇本领,苏月在日复一日坚持不懈的练习中,各项技艺都得到了显着的提升。
无论是弹奏乐器时的娴熟技巧,还是绘画作品中的灵动笔触,亦或是女红制作的精美细腻,无一不展现出她日益精湛的才华。
而在这看似平凡却又充实的日常生活之中,苏月那颗原本躁动不安的心也渐渐地寻得了一份宁静与平和。
然而,即便身处这般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之下,苏月始终未曾忘却对谢子安的密切关注。
毕竟,如今系统尚未颁布新的任务,她实在无法确定系统的下一项任务是否会与谢子安有所关联。
因此,对于谢子安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苏月皆了然于心,不敢有丝毫懈怠。
自从上一次赏荷宴回来之后谢子安倒还算安分。
就在这样的等待中,没过几日,那位备受期待的武艺师傅终于如约而至。
这位师傅名叫李严,是宁远侯特意从军中请来的武艺高手,以其精湛的武艺和严谨的教学态度而闻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