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这整整一年以来,他们一直追随着这位精明能干的东家,着实赚取了颇为丰厚的利润。
此刻对于即将奔赴他乡开辟新市场、拓展业务领域一事,更是满怀憧憬与期待。
见大家情绪高涨,苏月趁热打铁,表示会给予他们每个人足足半个月的时间用以妥善处理和交接手头尚未完成的各项事务。
不仅如此,她还慷慨解囊,分别为每位掌柜提供了高达一千五百两白银作为新开店铺所需的启动资金。
将所有相关事宜都安排得井井有条之后,苏月终于能够稍稍松一口气。
她并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而是马不停蹄地开始着手寻觅优秀的老师,期望能够系统深入地学习琴棋书画等高雅技艺。
其实早在之前经历第一个世界之时,她也曾接触并粗略地学习过其中一部分,但终究只是浅尝辄止而已。
现如今,她下定决心要趁着自己有限的生命时光,真正熟练地掌握这些精妙绝伦的技艺,如此一来,即便日后穿梭到其他未知的世界当中,也必定能够游刃有余。
时光如同白驹过隙一般,匆匆流逝,转瞬间就消逝得无影无踪。
眨眼间,六年的光阴已经从人们的指尖滑过。
此时的苏月,已然年满十六岁,出落得亭亭玉立,宛如一朵盛开的鲜花。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像她这样年纪的女子,大多都已经步入了谈婚论嫁的人生阶段。
而如今的苏月,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不懈努力,成功地将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她名下的商业版图持续扩张,店铺犹如春天里的竹笋一样,纷纷在华夏大地的各个角落落地生根。
每个月所赚取的财富多得令人难以计数,真可谓是日进斗金。
经过多年的辛勤积累,苏月家的库房早已经被堆积如山的金银财宝以及厚厚的一沓沓银票填满。
这些财富不仅仅是数字的简单堆砌,更是她奋斗历程中的光辉见证。
随着财富的日益增长,苏月毅然决然地搬离了曾经居住的那座占地面积仅有三十亩的院子。
自从苏月的财运一路亨通以来,家中那位经验丰富且忠心耿耿的管家,便向她提出了一个建议。
既然如今家业如此兴旺,不妨考虑修建一座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大宅院,以匹配家族的地位和声望。
毕竟,现在的苏月不仅在翠竹镇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富商巨贾。
而且也已经到了适宜婚配的年龄,拥有一个更加优越舒适的住所,对于她未来的生活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经过深思熟虑之后,苏月最终下定决心要在自家院子的周边购置一块土地,并迅速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建设工程。
经过工匠们夜以继日的辛勤劳作,一座宏伟壮观、布局严谨的三进式深宅大院终于拔地而起。
这座宅院美轮美奂,每一处细节都精雕细琢,尽显豪门风范。
它的建成,不仅让苏月一家有了更加温馨惬意的居住环境,同时也成为了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整个工程十分浩大,历时整整一年才完成。
之后,苏月又耐心地等待了几个月,直到宅院中的家具全部摆放到位,这才选定一个吉日,满心欢喜地搬入新居。
在过去的几年里,苏月极少踏出家门一步。
就在这看似平静的时光背后,外面的世界正悄然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天顺国广袤的土地上,一场农业革命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
玉米和红薯等新奇的农作物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迅速传遍全国各地。
曾经为温饱问题苦苦挣扎的众多耕种家庭,如今终于能够填饱肚子,过上相对安稳的生活。
每一口香甜可口的食物,都饱含着对那位发现这些珍贵粮食之人无尽的感激之情。
与此同时,苏月名下的店铺如同夜空中璀璨的繁星,散布在天顺国的各个角落。
无论是繁华都市还是偏远乡村,只要有她的店铺存在,那里就必定是人潮涌动热闹非凡。
即使在那些尚未开设店铺的地方,人们也不惜长途跋涉,只为能前往附近的分店品尝那令人垂涎欲滴的美味佳肴。
就连京城中的世家大族们,也被苏月的美食所征服。
由于她旗下酒楼的生意太过火爆,以至于预订座位变得比登天还难。
于是乎,这些贵族之间竟兴起了一股相互攀比之风,看谁能率先成功预订到酒楼的饭菜。
不过,对于这一切,苏月却浑然不知。
在这段时间里,苏月并未虚度光阴。
凭借着从前的经验与不懈的努力,她已然精通琴棋书画,成为了一名多才多艺的女子。
她的老师们无不惊叹于她超强的学习能力,纷纷表示已无更多知识可传授给这位出类拔萃的学生。
面对如此赞誉,苏月心怀感恩,但也明白天下无不散之筵席。
最终,她没有强行挽留老师,而是大方地让她们返回家乡,去教导更多渴望求知的学子。
时至今日,苏月宛如一颗耀眼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光芒。
经过这么多世界的自我磨砺与成长,她不仅拥有了卓越的才华和出众的气质,更成功塑造了坚韧不拔的性格。
如今的她,已然成为一个备受瞩目的大家族嫡女,举手投足间尽显优雅风范。
每当夜深人静之时,苏月总会不自觉地回想起刚来这个世界时的日子。
恍然惊觉,她信誓旦旦地向外祖父承诺,定会为家族延续香火,留下一脉后人。
如今想来,这个约定也是时候该付诸行动了。
于是,苏月暗暗下定决心,从此刻起,开始精心筹备这件人生大事。
她身处这个时代,必须遵循这里的习俗和生活方式。
虽然从现代的角度来看,她只有十六岁,还很年轻。
但在这里,许多女子在这个年纪已经结婚生子了。
苏月考虑到这些情况,便决定开始仔细了解镇上适龄男子的情况。
苏月仅凭不能有通房侍妾这一条件,就排除了许多人。
又因为要求婚后孩子随外祖父姓,又排除了一大批,最后竟然没有剩下合适的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