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觉醒购物商城,我助大唐统一天下 > 第245章 终回长安

孟南柯在自己的庄园接见了在这里安家落户的以前的那些亲卫,还有食邑中的那些德高望重的老人,以及作坊和店铺的掌柜。

这些可都是把他们全家人的性命都和孟家拴在一起的,绝对忠心不二。

他们这些人手底下都会有不少人,比如一些徒弟,比如食邑中的其他百姓,比如店铺作坊里的伙计们。

这些手下人不能说绝对忠心耿耿,至少也有百分之九十多的人,对于孟家同样都是死忠。

至于其他的一部分,只能说是有一定的自己的想法,可能不会把命或者家人的命交给孟家,但不代表人家就会背叛孟家。

毕竟他们这些人一开始算得上是孟家养活了他们,救了他们的性命。

当年的百姓们,可是没有几个能吃饱饭的,每年被饿死的人都有很多。

也只有当他们到了孟家,全家人才吃饱饭,穿暖衣了。

他们在孟家的待遇,那可是有名的优厚,是大唐最高最好的待遇。

所以他们即使不会卖命,但是也不会轻易地背叛。

趁着这个机会,孟南柯轮流接见了一下这些人,又去那些庄园和作坊还有店铺巡查一趟,鼓励鼓励这些人,和他们谈谈心,给点奖励,解决一些他们的切身问题。

然后又去了近一些的书院,看了看那些初级书院里的孩子们,和那些老师先生。

这里的老师先生,大多数还是以前的第一批跟着他学习过的人,也有这几年去长安进修过但是成绩又不是很优秀的人,回到老家到了初级书院教书育人的。

初级书院里初期以启蒙识字为主,两年后学习一些文章,然后主要是学数学。

这些学生五年后会进行一次考试,一般人基本上没有继续读书的可能,只有成绩非常优秀的那些学生,才会去往大唐帝都长安,进入中级书院里继续求学。

如今大唐虽然不是强迫命令全部孩子必须要去书院读书,但是基本上没有人不去,除非家里的条件实在是太差,或者是家长太过分。

十年前,大唐的识字的人,差不多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一,全国也不过十几万人认识字,而稍微高深些的学问人读书人,那就更少得可怜。

如今大唐识字的人,估计至少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三十以上。

那些中老年人每天都要忙着劳碌养家糊口,除了一些书香门第,普通百姓们很少有人去读书的。

但是对于现在七八岁以上到十五岁以下的孩子,那就基本上都是认字的。

如今大唐至少也有一两千万人多少认识一些字,不算是文盲了。

现在世家大族已经控制不住朝堂官场了,如今大唐可不像隋朝,也不像武德年间,那时候只有世家大族和很少的寒门才能读书,所以他们把控住朝廷的官员任命。

朝廷总不能安排不认字的人做州府衙门和县衙的官员吧?更别提刺史和朝堂上的重臣,更不会让文盲任职。

所以李世民刚继位之后,整个朝堂和各地官员,基本上都是大大小小的世家之人。

包括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虞世南等等吧,任何一个站在朝堂上的官员,背后都有家族支持。

也就从贞观年开始,从孟南柯的书院开始,朝廷才逐渐的有普通百姓人家出来的官员。

书院已经改变了大唐的官员入仕途径,不再全部是世家举荐。

再加上从书院出来的学生都是比较务实求真的,不像以前的读书人光会嘴炮,所以现在大唐才会越发昌盛强大。

孟南柯去了莱州的几个书院,了解一下现在的教育情况,询问一番老师的要求,给他们解决了不少问题。

等李世民他们处理完了那些贪官们,大队人马开始朝着长安出发了。

如今的水泥路行军非常迅速,很快他们就到了洛阳。

洛阳在大唐是河南道治所,是中部最重要的城市,是东都所在。

长安城在现在作为大唐的都城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是也需要考虑考虑以后的问题。

长安城比较麻烦的,就是地处关内,地少人多,一旦出现天灾导致粮食减产,就必须从河南、山南、江南、淮南等各道调运粮食。

现在大唐人口增长很快,估计要不了五十年,大唐的人口就会达到十亿左右。

到时候作为大唐的都城,估计人口会有五百到八百万。

如此多的人口,长安城应该是养不起的,关内也是养不起的。

所以现在大唐就要考虑考虑,开始建造新的国都,准备迁都。

而洛阳,相对来说位置就挺不错,而且还是以前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等朝代的古都,建造一下,还是能作为大唐的都城的。

只是等以后大唐继续往西往南扩张,疆域扩大到西欧和南洋,甚至美洲和澳洲,不管是都城在哪里,对于地方的控制力都会减少很多。

希望到时候大唐可以多坚持几年,能够坚持到大唐的百姓遍布全球,让大唐的人口是全世界相加总和的十倍以上,在全世界占据绝对优势。

只要后辈不作死,那么这个世界就会永远属于黄皮肤黑眼睛的龙的传人。

至于以后后辈会不会作死,管他呢。

给他们打下这么大的江山,如果他们还守不住,那就随便吧。

他们在洛阳修整一下,然后继续出发,很快回到了长安。

在回到灞桥的时候,留在长安的监国太子李承乾带领着众位大臣前来迎接。

十九岁的太子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行事风格,性格沉稳,聪明仁爱,处事果决。

经过孟南柯这么多年努力的教育,李承乾不像历史上的那个心胸狭隘之人,在出现意外导致足疾后,开始自暴自弃日益狂躁,叛逆无状,甚至还要杀死兄弟,叛乱谋反。

当然了,这和李世民失败的教育有关,和长孙皇后的英年早逝有关,和其他大臣的挑唆有关。

最重要的,是和他突然落马导致足疾有关。

曾经的李承乾,那也是个兄友弟恭仁孝之人。

一个前途无量的太子,却意外落马了,而且还得了治不好的足疾。

真的,好巧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