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觉醒购物商城,我助大唐统一天下 > 第267章 快速发展新老更替

既然已经答应了,接下来的那些步骤操作就比较简单了。

一套前期流程在秘密进行着,瞒过了绝大部分人。

直到今年的八月初三,定好的成亲大吉之日。

为了避免内宅出现纷争,闹得不好看,这次成亲不是在城外孟家镇的孟府,而是在胜业坊的莱国公府上。

这个国公府自从李世民赏赐下来,孟南柯在这里住宿的时候很少,因为住在城里就很可能经常被李世民派人过来宣召进宫。

懒货不想上朝,就基本上一直住在城外,但是胜业坊的国公府这里一直有人打扫整理。

这次大婚,提前让人把后院里的主宅按照李丽质的心意重新整修了一遍,作为他们的婚房,以后估计孟南柯也会经常到这里住几天。

本来按照朝廷的规制,李丽质有自己的公主府,但是他们不打算去公主府居住。

那个公主府邸会有人打扫看管,还是李丽质的产业,但是她以后主要是住在胜业坊的莱国公府上。

莱国公府很大,占地近三百亩,比城外孟家镇的府邸大了好几倍,毕竟那可是国公府。

里面亭台楼阁,马厩粮仓,假山池塘,后花园,应有尽有。

除了下人家丁所居住的地方,以及府邸里公用的各种建筑,还有十二个风格各异的十多亩的院子,这些都是以后子孙后代多了以后各自有独立住处,或者家里客人的住处。

而后院主宅至少有四五十亩,作为家主和主母的住处,是最大的也是最好的院子。

这个院子里还有几个小院子,大小不过四五亩,本来应该是妾室的住所,但现在目前没有多大用处。

不过以后就不一定了,毕竟李丽质肯定会有贴身宫女陪嫁的,陪嫁宫女是贱籍奴籍,暖床的丫头,就看以后这位公主会不会把这些人提高到妾室身份了。

大婚之日,李丽质肯定不能从皇宫里出嫁,就只能从她的公主府坐上花轿,被抬到了胜业坊的莱国公府上。

因为是娶的平妻,和纳妾肯定是不一样的,不能偷摸的一顶小轿抬到家就完事儿了。

和当年娶秦思瑶差不多,都是按照娶妻的礼仪进行,甚至因为李丽质是嫡长公主,相比之下排场更大了不知道多少。

不过也因为女方是公主,孟南柯都是快要四十岁的国公爷,所以没有当初的打女婿一类的活动,只是让孟南柯念了一首催妆诗,就放过了迎亲队伍。

满园宾客,酒醇肉香,喜气洋洋,直到半夜所有客人才纷纷散去。

因为参加婚礼的客人们基本上都是身份尊贵的高官权贵,至少也和莱国公有些亲近的关系,所以今夜巡逻的城卫军对于这些犯夜禁的人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由他们醉醺醺的,半夜了才晃晃悠悠的各自回府。

新房之中,大红的喜烛熊熊燃烧,不时发出一声微不可闻的噼啪声。

雕花的大床上,坐着蒙着盖头的李丽质,一直在静静的等着孟南柯的到来。

她已经等了好久好久了,大概有七八年了吧,所以她不在乎多等一会儿。

直到半夜,孟南柯送走了所有客人,才摇摇晃晃的回到新房。

听着那脚步声越来越近了,长乐公主的心跳逐渐加速,脸色开始发红,慢慢的紧张起来。

多年的心愿,在今天终于有了圆满结果。

时间转瞬即逝,很快就到了贞观二十二年。

经过多年快速稳定发展,大唐日新月异,呈现出来更加富足强大的景象。

大唐境内的所有大小城镇都有水泥路或者柏油路贯通,把这些城市编织成通畅的网络,使得朝廷和百姓来往各地更加快速方便。

通往边境的北方、东北方向、西北方向、南方的道路早已修建完毕,路上不时有行商的商队和沿途的百姓来往。

以后西北方向会作为近期大唐扩张的重点,如今通往西北方向的铁路也修建到了庭州,新研究出来的蒸汽机车头带着的火车开通,日夜来往于庭州和长安,运送物资补给和资源。

这些道路和铁路,使得朝廷对边境的控制力度大大增加,同时可以快速补给前线。

大唐境内勘察出来油田四个,一个位于陇右道庆州一带,一个位于河南道濮州附近,一个位于河南道青州周边,还有一个就是在庭州西北方向的戈壁滩上。

利用孟南柯从购物商城买的大型机械,钻探并且产油共二十七个油井,每年大概能产原油十五万多吨。

原油经过冶炼,开始使用在很多方面,但是最重要的是作为能源进行战略储备。

研究院研究出来了内燃机并且优化,联合将作监制造出来大型货车和摩托车,还有一批公共客车。

这些摩托车车辆主要是朝廷传递各种重要的紧急公文,给那些信使用的,这可比骑马快多了,真正的日行千里还不止。

大型货车是境内出现重大灾荒运送救灾物资,或者是往边境运送物资补给,还有从各个矿山和油田运送资源。

至于客车是在重要的大中型城市之间建立长途汽车站,对着急去往某地的官员和客商收取费用,快速运送。

这些年大唐境内建立不少小型发电厂,供应全国各地的照明方面用电。

因为技术原因现在还不能建造大型发电厂,所以目前的电量只够用于照明,但仅仅只是照明,就让所有人都惊叹不已了。

这玩意儿可是比蜡烛明亮太多了,夜间房间里再也不是一片昏暗,不但方便读书识字,就连夜生活也更加丰富多彩了。

朝廷各部、李世民的几大特务机构,开始使用电报机传输重要的紧急消息、各种军报。

这使得朝廷官员和李世民对于国内各处的情况,更加方便掌控。

大唐军队的武器装备更新换代,全国一百三十万军队,全部换成了热武器和防刺服,使用最新款后装燧发枪。

这已经相当于二战时期主力武器,杀伤力惊人,一百三十万军队,可以轻易地横扫天下。

可惜人口还是不够多,到现在大唐籍人口一亿两千万,还有其他的外籍劳役奴隶一千多万,大部分集中在原本的中原地区,而那些后来占据的地方,人口就太少了。

不过这已经是朝廷大力鼓励扶持生育孩子的结果了,二十年人口翻了大约四倍,已经很难得了。

以后只要能够保持住相应人口增长率,五十年后,大唐的人口应该有十亿到十五亿左右。

到时候,估计全世界其他的外籍人口能有一亿多,而且那个时候他们应该都是大唐的奴隶了。

这些年,很多跟随李世民的那些老臣因为年龄大了或者疾病纷纷都去世了。

如今当年的那些老臣,只剩下赵国公长孙无忌、鄂国公尉迟敬德、卫国公李靖、夔国公刘宏基、卢国公程咬金、莒国公唐俭、英国公李绩,还有于志宁、许敬宗、杨宏礼、高季辅、张行成、褚遂良、崔仁师等人。

但是很多人都已经年迈苍老,眼看着也没有几年好活了。

房玄龄、李孝恭、高士廉、魏征、等纷纷去世,就连孟南柯的老丈人秦琼,即使有孟南柯提供的那些现代药品,也熬不过岁月的侵袭,在贞观二十年去世了,比曾经历史上多活了八年。

李世民为了纪念对大唐的建立和发展有大功的功臣,还是命阎立本画了凌烟阁功臣图。

但是时间是贞观二十年,而不是原本的贞观十七年,并且排名也不一样,就连人都不一样。

排第一的,赫然是孟南柯。

孟南柯于贞观十八年因多处积累的功勋改封齐国公,特进、辅国大将军,食邑两千八百户,实食邑一千八百户,封地从莱州改到青州,收回莱州的土地,在青州给了他八万亩良田。

封赏孟南柯嫡长子孟佑唐太子中舍人、中散大夫、定远将军、上骑都尉,封赏长乐公主所出长子朝议大夫、宁远将军、开封县男。

其余诸子女,各有封赏,孟家即使不算大唐第一家族,也能排进前三。

功臣图第二也不是长孙无忌,而是房玄龄,第三杜如晦,接下来是李孝恭,第五个才是长孙无忌。

第六个秦琼,算是因为孟南柯的关系,再加上这些年秦琼的贡献也不小,排到了第六。

随后是魏征、高士廉、尉迟敬德、李靖、萧瑀、段志玄、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柴绍、长孙顺德、侯君集、张公谨、程知节、虞世南、刘政会、唐俭、李积。

二十四功臣还是二十四个人,只不过换了个孟南柯,去掉了个张亮。

同时也把长孙无忌排到了第五,让这个还在高丽半岛的家伙,再也没有像历史上那样显赫的机会。

同时朝廷六部尚书也都换上了几个相对年轻之人,比如工部尚书苏良嗣、刑部尚书刘成荣、户部尚书黄海城、礼部尚书李孝同,以及兵部尚书李绩、吏部尚书高履行。

说是年轻,但是也都是三四十岁以上了,只不过比起上一任的各部尚书,年龄稍微小点,年轻点。

有了他们几个人担任六部尚书,朝廷的各项工作被安排的井井有条,效率非常高。

他们的工作能力比以前的那些官员还要优秀,在眼下快速发展的大唐,能够发挥出来巨大的作用。

但是他们这些人都是各自分管一方面,目前大唐缺少能够统筹全局的人。

这也是自从房玄龄、马周等人相继去世后,大唐的中枢陷入了短暂的最顶端人才短缺。

所以现在李世民把李道宗、唐俭、尉迟敬德、程咬金摆在那里,当成了吉祥物,充当左右仆射、侍中、中书令,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毕竟现在大唐飞速发展,朝廷的事情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以前的那种腐儒古板思想太落后了,根本就不可能解决现如今的各种问题。

但是新的一批经过书院读书的官员还太过稚嫩,眼光格局不够大,所以他们现在还不够资格统筹全局,成为宰相。

就像苏良嗣、刘成荣、黄海城,他们都在书院里系统的学习过各种知识,甚至还是从底层一步步的爬上来,走到如今的高位。

但是他们如今还是欠缺火候,格局不够大,眼光不够毒辣,处事不够老练。

如果再过几年,说不定就会比房玄龄、杜如晦、马周还要厉害了。

至于武将们,如今的尉迟敬德、程咬金也都年龄不小了,李靖、刘宏基更别提已经卧床很久了,老一辈的武将,即将退出历史的舞台了。

现在大唐的武将,年轻一辈的领军人物有苏定方、薛仁贵、秦安道、秦怀道、裴律师、尉迟宝琳、尉迟宝庆、程处默、程处亮、刘仁轨等等。

同时还有大批的以前各位国公、郡公、县公、侯爷的那些后人,也都经过军校的培训,又在军队里经过一番磨练,如今也逐渐开始崭露头角,成为大唐的优秀将领。

就连孟南柯的那些儿子,也有好几个在军队摸爬滚打,里成了单独统率一支人马的将领。

这几个孩子因为跟着学习了不少知识,纷纷展露出来非凡的军事才能,再加上孟南柯提供的各种新颖的装备,如果不是因为太过稚嫩年轻,而且还没有正式上过战场获得功勋,不然早就成为独领一师的正式将军了。

如今大唐的军队也经过一番改革,和过去的编制不同,和后世的也不一样,算是五五制。

五人一伍,十人一伙,五伙一队,加上正副队正,军法书记,通讯员、卫生员,一队五十五人。

正副队正为正九品仁勇校尉和从九品陪戎校尉。

五队一营,加上正副营长、军法官、传令兵、火头军、后勤保障,共三百人。

正副营长为正八品宣节校尉和从八品御侮校尉。

五营为一团,加上正副团长,团部文职人员,团直属警卫队、医疗队、辎重队、骑兵队等等,共两千人。

正副团长为正七品致果校尉和从七品的翊麾校尉。

五团为一师,加上正副师长、幕僚参谋、军法队、师直属警卫营、通讯营、工兵营、重火力营、辎重营、骑兵营、战地医院等等,共一万三千人。

正副师长和师参谋长为从五品游击将军和正六品昭武校尉,以及从六品振威校尉。

能够成为师长,就算是真正独领一师人马,成为大唐的将军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