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觉醒购物商城,我助大唐统一天下 > 第302章 处置叛党

皇宫里的太极殿内,李承乾早已经换好了祭天大典所穿的礼服,正不时的在大殿里来回踱步。

他心中有些着急,眼看着时间不早了,马上他就该带着文武百官,和皇子王爷们,还有其他的达官勋贵出发去天坛了,可怎么王德还没有把孟南柯召进宫来。

不会是孟南柯大早上的起不来吧?

还是说,他闹脾气不过来了?

就在他快忍不住的时候,王德从外面快步跑了进来。

“启禀陛下,孟都尉已经到了,在殿外候旨。”

李承乾眼睛一亮,来了吗?

那就好那就好,这下子,朕就不慌了。

眼看着还有一点点时间,就吩咐一声,让孟南柯进来说会话,表示一下自己对他的尊重。

反正就是趁机会拉拉关系,这样对他以后也是有些好处的。

“王德,快宣孟都尉进来。

朕和他也有多日不见了,对他可是真的有些想念了呢。”

是不是真的不用管,反正就是把态度摆正,让人感觉到自己这个皇帝对孟南柯那是非常亲近重视的。

孟南柯被王德请进太极殿,和李承乾进行了一番热情洋溢的会谈,也就不到一刻钟,很快就到了该出发的时候。

这时有礼部官员在殿外,托太监进来请示皇帝,时间不早了,该走了。

李承乾和孟南柯出了太极宫,然后又出了承天门,在这里已经等候着所有要参加祭天大典的官员和勋贵。

这些官员和勋贵昨晚上后半夜大多数人都没有睡着,一直在担心害怕今天起来,大唐会不会换了一个皇帝。

这些人不是对李承乾有多深的感情,而是他们不想让大唐重新陷入乱世。

好不容易熬到寅时,等晓鼓一响,坊门开启,他们这些人带着家里的家丁和护卫,一路赶到了承天门。

路上碰到熟人,都会互相打个招呼走到一起,悄悄的低声细语起来,互相讨论下昨晚上到底是谁发动政变,进行谋反。

不过他们都是只敢暗自猜测,却没有人敢说出来那个人是谁。

直到现在,他们这些人都不知道昨晚上的政变到底成功了没有,现在皇宫里面,到底是谁在做主。

等他们来到承天门,看到这里的禁军们都是一脸平静的模样,不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这些文武百官和勋贵都有些发懵。

我靠,难道昨晚上其实啥都没有发生?

我们听到的动静,以为有人谋反,难不成是我们做梦了?

不过他们又不是傻子,他们可不信是这样的,再说了,做梦也不可能这么多人做同样的梦。

这些禁军这么平静,那么很可能是昨夜的谋反作乱的人,并没有掀起来什么大的乱子,问题已经被陛下彻底解决了。

直到现在,李承乾一身华美的礼服出现在承天门外,这些官员和勋贵才真正的确信,动乱真的已经彻底的解决了。

现在大唐的皇帝,依然还是那个人,正统继位登基的陛下。

李承乾在接受了文武百官、皇室子弟和王爷勋贵们的行礼,然后简单的说了几句话。

可能就是新年快乐万事如意心想事成的意思。

也可能是单纯性质的训话。

今天是大年初一,新的一年开始,大唐马上就要改元了,也马上就要进行祭天大典了,以后的大唐,需要各位尽心尽责辅佐。

叭叭叭叭的一顿说,然后就是大臣们一顿表决心,现场一片沸腾。

随后,有礼部官员在出发前,按照礼制请李承乾登辇,准备出发前往天坛。

李承乾坐上龙辇,开始朝着朱雀门出发,他们要穿过皇城,过了朱雀门,沿着朱雀大街,直奔明德门,从明德门出去,离天坛就没有多远了。

其他大臣和勋贵,按照礼制,都是要步行跟随着龙辇前往天坛。

如今大唐的官员和皇室子弟还有勋贵们人数那么多,队伍竟然延绵十几里地长。

队伍最前面的人都已经出了明德门,后面的人才刚刚来到朱雀大街

孟南柯带着他的亲卫,被李承乾特别允许陪在龙辇左右,和那些禁军一起守护着他们的安全。

等到祭天大典开始,孟南柯也是带着几个亲卫,站在离李承乾不远处,老实的做护身符吉祥物,守护着这位皇帝陛下,以免有人过来行刺。

幸好直到大典结束,并没有发生任何意外,这才让李承乾松了一口气。

看来昨晚上应该是真的把那些叛贼清除干净了,今天并没有逆贼余孽过来作乱。

午时四刻,大典结束。

御前总管太监王德,在得到皇帝陛下的示意后,站在天坛的台阶下,代替皇帝宣布了几件早就定好的事情。

“自今日起,大唐改元盛昌,今年是为盛昌元年。”

“为庆祝大唐改元,朝廷免除三年农业赋税,商税今年减少三成。”

“为庆祝大唐改元,大唐官吏俸禄全部在原有的基础上,再次增加两成。”

“为庆祝大唐改元,大唐将士军饷从今日起增加三成,军官饷银增加五成。”

……

……

祭天大典结束,李世民就自己带着随行伺候的太监宫女,和护卫安全的禁军,乘坐着龙辇回宫去了。

至于余下的满朝文武百官,和那些皇子王爷,还有其他的达官勋贵,一个个的自行离开,各自散去。

今天是新年,朝廷不办公,唐朝的官员也是要放年假的。

李承乾并没有把昨晚上李治他们谋反作乱,然后他派人抓捕叛贼的事情,在这个时候告诉这些官员大臣。

反正这事儿已经控制住了,暂时不用急了,就让他们过完假期再说吧。

他刚好要趁着这段时间,好好的考虑考虑,到底该怎么处置他的那位晋王弟弟。

像这种事情,都是影响深远的,如果不能很好的处置,很可能会有很多延伸问题。

处置的太严苛了,比如直接弄死晋王,再把整个晋王府所有男子杀光,就像当初李建成和李元吉被他父皇处置的一样,就会被人认为是刻薄寡恩,没有一点亲情。

虽然这样才是斩草除根的正确做法,但是他并不想落个这样的名声。

但是如果不严惩他,这是更不可取的。

如果谋反作乱这样的事情都不被惩罚,整个朝堂上的秩序都会混乱不堪,以后说不定就会有更多的人进行谋反,祸乱大唐。

反正谋反作乱也不会被惩罚,那谁不愿意搏一搏,单车变摩托。

所以这个口子不能开。

因此该怎么处置,需要好好的想一想,既要能警示其他人,也能落个好名声。

当然这是对他的弟弟,至于那些世家大族的人,和那些投机取巧的官员,可就没这种好运气了。

谋反作乱可是要诛九族的,不过他们这些人,诛三族就会有无辜之人被牵连了,毕竟他们谋反作乱,不见得他们的三族亲戚也都对朝廷不满。

所以对于这些世家大族的人,还有其他的参与谋逆之人,他也要好好的甄别一番。

最后他会根据所有人的罪孽,加以不同的处罚惩治,或许是诛一族,或许是杀几个参与谋逆之人,或许是杀光他们的直系亲属。

这些都要经过仔细查证,进行最后的决议。

盛昌元年四月,经过三个多月的审理,新年那场谋反案终于有了最后的处罚结果。

经过刑部、大理寺、御史台认真仔细的审理,其中还有李承乾的一些私心和孟南柯的一点建议,最后判决如下:

晋王李治,图谋不轨,谋反作乱,罪大恶极。

但念及其身为太上皇的嫡子,陛下一母同胞的亲弟弟,故特赦免其死罪。

死罪可免,活罪难逃。

废除晋王李治的王爵封号,贬为庶民,流放琉球。

这是李承乾要做出姿态,放他一马。

但是暗中肯定是要使用一点手段,让他早点生病不幸遇难亡故的。

其实这事儿在皇家太正常了,这就是又要当婊子又要立牌坊。

原本的历史上,当时的太子李承乾因为受伤患上足疾,不良于行,加上魏王李泰咄咄逼人,摆明了要争夺皇位,李世民宠爱李泰,态度暧昧,也可能是因为李承乾的年龄大了,对李世民的皇位有威胁。

所以最后多番压力下,李承乾反了。

但是被早有准备的李世民很快就消灭掉了,和这次李承乾消灭掉李治的手段差不多,谁知道是不是李世民故意为之。

当时李世民的处罚,就是把李承乾贬为庶民,流放黔州,这还是李世民装作悲痛不已,一心要保全他的命,和朝堂大臣争取到的结果。

可但是,当时四十三岁正值壮年的李世民,真的愿意有个二十三岁长大成人的前太子继续活着吗?

特别还是,这个儿子已经谋反了。

不过表面上,李承乾确实是活着被流放了,并且在黔州活了一年左右。

二十三四岁的年轻人,正常情况下,会不会突然间就死了?

这事儿很蹊跷,但很有可能是李世民,或者是李泰,也有可能是李治,他们三个人中的一个出手了。

李世民也得到了一个爱护儿子的好名声,太划算了。

如今大唐皇帝是李承乾,他的政治眼光和李世民比起来虽然有些稚嫩,但是也不是普通人可比的。

他同样可以为了自己的名声,放过李治,把他贬为庶民,流放到偏远之地。

但是他李治能不能活下去,那只有天知道了。

接下来是对晋王府其他人的惩罚,毕竟是谋反,不可能只处理一个人的。

废除晋王府李治所有儿孙的所有封赏,将他们全部贬为庶人。

然后把他们中一部分流放到北方贝加尔湖附近,这里的北方军团正在对更北方的斯拉夫人征战扩张,这里已经是大唐的疆域领土。

还有一部分人流放到东北方向的原来大室韦和蒙兀室韦所在的位置,这些地方大概就是大兴安岭一带,漠河附近或者更北方。

说实话,这些地方如果不是常年在这里居住,已经生活习惯了的人,很难在这里生存下去。

何况他们这些作为大唐亲王府的王子们,本来自幼锦衣玉食,享受无尽的荣华富贵,如今从长安或者晋阳突然间来到冰天雪地的地方,能活下去的可能性,太过渺茫了。

但是这也是李承乾能够尽量宽恕了,至少表面上是如此。

毕竟李治是谋反,没有直接弄死他们,确实已经算大度了。

好在李承乾也没有把他们全部扔到那些极远的苦寒之地,至少对李治的那些王妃们和那些公主,还是网开一面的。

李治的王妃愿意跟随李治去琉球的就去琉球,愿意跟随着她们自己的儿子去极北之地就去北方。

她们也可以带着自己的女儿,自立门户,自行生存。

除了晋王府,那就剩下世家大族,和那些投机的官员。

参与谋逆的世家大族,所有的直系男子,全部判处斩立决或者绞刑,三族之内,男的终生劳役,女的充入教坊司。

这一下子,三十多个最大的世家,直接就分崩离析,彻底毁灭掉了。

那些投机的官员,同样也没逃脱,不但他们自己和直系亲属被处以死刑,不是砍头就是上吊。

而且他们三族之内的亲人也都被他们牵连连累,同样的男的终生劳役,女的充入教坊司。

这下子他们这些人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不但他们自己丢了性命,就连整个家族都没了。

最后被处以死刑的人,竟然超过了一千人,受到牵连之人,更是多达六千多人。

这咔咔一顿乱杀,让李承乾也一下子就震慑住了其他的世家,也让朝廷的官员大臣们一个个都是心惊胆颤的,让他们不敢再有小心思。

他们也没想到,当初看起来人畜无害的纯真少年,如今竟突然间变成了一个冷血屠夫,杀人狂魔。

这一场杀戮才让他们惊醒,那个纯真少年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那就是一言九鼎的、至高无上的皇帝陛下。

自此,不管是剩下的世家,还是朝堂大臣,或者是皇子王爷,功臣勋贵,都开始变得恭谨起来,一个个的诚惶诚恐,小心翼翼。

对于朝廷下达的政策决议和各种事务,执行力可是比起原来强了不知道多少。

如此一来,大唐的君臣表面上变得更加同心协力,大唐发展变得更加快捷高效,这也算是李承乾无心插柳之举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