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四海做完饭,简单收拾了一下灶台,就拿着茶缸子来到打饭窗口,今天第一次做菜团子,心里还是有点紧张的。
主要是怕工人不认可,不过应该没什么问题,毕竟窝窝头大家吃的也挺香。
但是作为一个厨师,还是希望得到大家的认可的。
很快就有人来打饭了,一食堂紧挨着办公楼,所以一来一食堂吃饭的大都是文职人员,还有运输队,剩下的就是保卫科跟焊工车间,钳工车间跟锻工车间的人,基本上都是去二食堂或者三食堂,所以二食堂跟三食堂是四个食堂里面最大的。
赵四海看了一眼打饭的工人,看穿着应该是运输科的。
“给我来一份白菜,三个窝头,等等,那个盆里的是什么啊?”
第一个打饭的工人原本想跟以前一样,不过看到旁边盆里的窝头好像不太一样,所以问了一下。
刘岚指着那个盆说道:“那个是赵师傅做的菜团子,就一盆,二两饭票一个。”
这名工人看了一下手里的饭票:“给我来一个菜团子,两个窝头,加上一份白菜炖土豆。”
(作者在这里顺便提一嘴,根据工种的不同,每个人的饭票数量是不一样的,易中海现在是七级钳工,他一天的饭票有七两,这也是他为什么可以接济贾家的原因,中午吃饱,晚上就可以在家少吃点。)
这名工人拿着菜团子离开了,在找座位的时候,他拿起菜团子吃了一口。
随后瞬间愣住了,这菜团子比窝窝头好吃多了,这名工人立马转身,想回去再买两个,拿回去给家人尝尝,可是一回头,打饭窗口挤满了人,不光他吃出好吃了,其余人也吃出好吃了,还有一些好奇的。
一大盆菜团子,很快就没了。
有些没买到的,还一个劲埋怨厨房小气,就弄这么一点。
这时候,食堂主任跟李怀德走了进来,看到工人这样,还以为菜没做好,工人闹情绪了呢!
现在这个时候,工人地位可是很高的,真要是工人闹起来,杨厂长跟李怀德也得吃不了兜着走。
李怀德快速走到窗口前面,工人一看李怀德来了,也都让出了一条路。
“刘岚,这是怎么回事?是不是赵师傅菜没做好,让大家有情绪了。”
还没等刘岚开口,旁边的一名工人说话了:“李主任,不是赵师傅的菜没做好,是赵师傅的菜团子做的太好了,我们都没打到,你得想想办法啊!现在外面闹饥荒,没肉大家都可以理解,但是菜团子不至于也就那么点吧!”
听到这名工人的话,李怀德跟周明山的心也算是放了下来。
李怀德看向刘岚:“刘岚,工人们说的菜团子是怎么回事?”
刘岚指着一个空盆说道:“李主任,赵师傅说今天是第一天做,怕大家不喜欢,所以就没多做,还有就是,后厨的荤油也没有多少。”
李怀德想了一下,对着排队的工人说道:“各位,你们也听到了,赵师傅是怕你们不喜欢才没敢多做,这也是认真负责的表现,这样,我一会去后厨商量一下,看看明天让他们多做点。”
好!
也不知道是谁喊了声好,还有人鼓起了掌,这让李怀德很受用。
安抚完工人,李怀德快步走进后厨,不过没找到赵四海,李怀德又走进小食堂,看见赵四海正在摆弄调料。
李怀德一脸笑意的走到赵四海身后,轻轻拍了一下赵四海的肩膀。
赵四海原本也在窗口了,看到工人很满意菜团子,就来小食堂研究调料了,压根没注意到后面的来人,突然被人拍了一下,也是吓了一跳。
一回头,就看见李怀德一脸笑意的看着自己,赵四海立马起身:“主任,我这研究调料呢!没注意到你来,不好意思啊!”
李怀德摆摆手:“没事,厨子就是要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你这样,恰恰说明你是个工作认真的好厨子。”
被李怀德这么夸,赵四海还有点不适应:“主任,您来是有什么事情吗?”赵四海可不信李怀德没事来找自己。
被赵四海这么一问,李怀德才想起自己的来意:“四海啊!你今天那个菜团子,能大量做吗?今天工人对那个菜团子的反应很好啊!如果可以,明天多做一些。”
听到说多做一些,这个就有点让赵四海为难了,没那么多荤油啊!虽然可以用豆油代替,可是豆油也是定量的啊!
看到赵四海脸上露出了为难的神色,李怀德试探性的问道:“四海,是不是有什么为难的地方啊?有就说出来,我尽量给你解决。”
“主任,那个菜团子倒是可以大量做,可是你也知道咱们后厨的油是定量的,我怕用超了。”
一听是这个问题,李怀德当时就笑了:“嗐,就这个问题啊!油的问题你不用管,明天我在给你们食堂批五十斤油,先把明天的事情解决了,至于一个月做几次菜团子,到时候我在告诉你。”
周明山这时候也走了进来,手里还有半个菜团子:“四海,你这菜团子做的的可以啊!我感觉吃这东西,我都不用吃菜了。”
来到赵四海跟李怀德跟前,周明山把半个菜团子递给李怀德:“主任,这是我掰开的,您尝一下,味道相当可以。”
李怀德掰了一块放进嘴里,虽然他吃过不少好东西,但是对于这种咸香的菜团子感觉还不错。
“四海,如果一食堂做一顿菜团子,需要多少斤油?”
赵四海在脑海里计算了一下:“主任,一食堂每天来吃饭的工人大概有一千一百人到一千三百人之间,按照每人两个菜团子算,一顿饭需要最少三十斤油跟二百颗白菜,多做的话,比例就要改一下了,最好再有五斤荤油,这样才能保证味道。”
这些东西可不少了,特别是在这个年代,李怀德权衡利弊后说道:“四海,明天先做一顿,然后再食堂门口贴个告示,就说一食堂一个月做一次菜团子,其余时候没有,这顿菜团子就当是给大家改善伙食了。”
赵四海跟周明山都点点头,这样的做法很合理,天天做,后勤也没那么多油,一个月一次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