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赵匡胤重生韩信,刘邦急疯了! > 第89章 霹雳车

赵匡胤重生韩信,刘邦急疯了! 第89章 霹雳车

作者:虎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3-30 02:15:32 来源:小说旗

赵匡胤率军直接驻扎在了大梁,原因是先前他听说,一支楚军部队正朝着大梁的方向赶来。

“齐王啊!您可算回来了!”

蒯通连忙来到赵匡胤的大帐道:“您收到我给您的信了?”

赵匡胤点点头,将那份纸张信件丢在了桌台上道:“对方有多少人?看清楚了吗?”

蒯通连忙道:“这个暂时不知,我们只是发现了大批楚军的探马,可光是探马,就发现了足足五批!每批不少于百人!

光是探马就能有如此阵仗,如此可见,此次前来大梁的楚军,应该不少于五万!”

“五万?”

赵匡胤眉头紧锁的摇了摇头道:“不,应该不少于八万。”

五批探马,每批足有百人,这还只是蒯通发现的,蒯通没发现的呢?只会更多。

如此可见,楚军这次来人,怕是得有十万啊!

这是打算灭了自己啊!

不过此时的赵匡胤可不担心这支楚军部队。

毕竟,此时的大梁城防已经建设的差不多了,整个大梁的城墙全部包砖,城墙高达三丈!城门道同样有三丈厚!除此之外,赵匡胤还下令在各个城门建造了瓮城。

瓮城这个东西,虽然此时已经出现了,不过此时的瓮城,比起五代时期的瓮城,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

赵匡胤很期待,当楚军破了第一道城门,走进瓮城时会有多么的绝望。

虽然以赵匡胤此时的实力,完全有能力和十万楚军正面对抗,但他不想这么做。

以楚军的傲慢,他们肯定会攻城,自己作为守城一方,会更加轻松一些,损失也会更小。

更何况,赵匡胤也想试一试这包了砖的城墙,楚军会采用什么战术打。

这个时代的投石机,主要面对的是夯土城墙,可面对包了砖的夯土城墙,根本就是有心无力。

况且,赵匡胤同时也还想试一试自己发明的全新投石机。

这一路上,他都在绘制全新的投石机图纸,见到蒯通后,赵匡胤便立即拿出了图纸道:“蒯通,你看看,这是何物?”

投石机这东西,长得都差不多,蒯通一眼便看出,开口道:“这不是抛石机吗?齐王想要在城内架设抛石机?”

赵匡胤点点头道:“恩,不过你仔细看,这个抛石机,和楚军的抛石机完全不同。”

蒯通闻言,拿起纸张,仔细看了看。

接着他眉头紧锁道:“这?有何不同?”

“此乃霹雳车,抛石机是用来攻城的,是用来摧毁敌人城墙的,但此物,则恰恰相反。”

赵匡胤微微一笑,接着解释道:“此物,主要用来摧毁敌方建筑、车马、人员等,对城墙的损伤不大,但对普通建筑和人员造成的伤害,要远远超过普通的抛石机。”

记忆中,霹雳车是曹操发明的一种武器,并且这种武器用了很长一段时间。

虽然在晚唐五代时期,火器已经占据了主要战场,但霹雳车依旧有其用武之地。

毕竟火器虽然厉害,但使用太有局限。

下雨不能用,潮湿不能用,并且铸铁的炮身十分沉重,难以移动。

最重要的是,一门炮打不了几发,就会炸膛。

很多士兵甚至不敢用火炮,生怕火炮炸膛,把自己给带走。

这也是赵匡胤至今没有让手下的人研究火药的原因。

不过赵匡胤自然不知道,火器在他之后,得到了更好的运用。

历史上,在赵匡胤死后的百年中,汴京城破,造成了华夏历史上最为屈辱的“靖康耻”,后宋人迁都临安,不久后,一个名叫陈规的人发明了一种冠形单兵武器。

这便是“枪”最早的雏形。

此后,火器被一代又一代的人重视并发展,抛石机也逐渐退出战场,被红衣大炮所替代。

不过这都是后事了。

此时的赵匡胤并不了解火器的重要性,虽然唐末时期,火器便已经出现在了战场上,但这个时期的人们并没有重视火器。

或者说,不是他们不重视,而是实在没有那个技术。

晚唐五代时期的火器,实在是太吓人,赵匡胤每每回想起来,都不由得打了个寒颤。

大炮这东西,让自己去点火,自己都心里打怵,生怕那玩意炸膛把自己给崩死。

不过赵匡胤也没有完全放弃火器,他想着等战争结束了,迎来和平了,在找一些读书人慢慢研究。

等什么时候能让火药这玩意稳定了,再拿出来用。

“对了,蒯通,你找些工匠,把这东西造出来,多造几台。”

蒯通一脸好奇的点了点头。

离开大帐,蒯通心里泛起了嘀咕。

“嘶……这齐王到底是干嘛的?怎么什么都会?

又会烧砖,又会铸城,还会发明这?这等机械?”

忽然,蒯通瞪大眼睛,脸色阴沉道:“齐王……该不会是墨家的人吧?”

战乱多年,诸子百家早就逃亡的差不多了。

虽然此时儒家还没有被各国奉为国学,但儒家此时已经发展的极为壮大了。

诸子百家中,目前只有儒家的学者被天下人所熟知。

就算有其它学派的学者,在外也不会称自己是哪家的。

例如张良,他哪家都略懂一些,兵家、法家、道家学说他都懂,但谁也不知道他到底是哪家的学子。

汉王身边的那个丞相萧何更是如此,他熟知法家,但却不以法家自居。

这世道,想找个儒家外的学者,很难,特别是墨家。

如果齐王真的是墨家的学子,那以后他若成了这天下的王,岂不会推广墨家学说?

蒯通自身是纵横家的学子,自然希望纵横家能够发扬光大。

不过最好还是百家争鸣的好,如此才能进步啊!

想到这,蒯通无奈的摇了摇头,叹息道:“哎!只希望齐王不会只取一家学说。”

大梁城中的工匠不少,不出几日,便造出了十几台霹雳车。

赵匡胤得知后,又是大送钱,每名工匠送了百贯宋钱。

赵匡胤虽然不知道现代经济的运作方式,但他知道,现在市场上流通的货币太少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