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赵匡胤重生韩信,刘邦急疯了! > 第40章 发展齐地

赵匡胤重生韩信,刘邦急疯了! 第40章 发展齐地

作者:虎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3-30 02:15:32 来源:小说旗

项羽一听,顿时大怒道:“帮我?哼!我项羽多少次,把那汉军打的四散溃逃!呵呵,不要拿我楚军与你们齐军相比。

我们楚军,和你们齐军可不一样。”

“哈哈哈哈!”田横忍不住大笑道:“可笑,可笑!哈哈哈哈!

项王,战场上变化莫测,如斗转星移,你我胜败,不过转瞬之间,项王不看当今局势却只顾着做自己的美梦?这岂不是天下最大的笑话?”

听到这话,项羽倒是没有生气。

他转过头,面带微笑的盯着田横。

没有生气,是因为项羽也知道他此时的处境。

的确,他曾打的汉军丢盔弃甲,而且不止一次。

可以说,他项羽麾下的楚军在面对汉军时,是百战百胜!

可他也知道,今时不同往日,现在的汉军虽然依旧无法与楚军正面较量,但汉军诡计多端,自己继续傲慢的话,迟早会败。

骄兵必败这个道理,项羽还是懂得。

他看向田横,面带微笑道:“田横,你凭什么认为,我项羽,需要你们齐军的帮助?”

田横面色严肃的看着项羽道:“项王,天下大势已定,不是你赢,就是刘季赢。

虽然,我田氏与你有不共戴天之仇,但他刘季,与我有国仇家恨!相比起来,我更希望你赢。”

项羽看向田氏,不发一言。

但结局已定,齐楚必将联合。

齐楚联合的消息很快便传到了赵匡胤的耳朵里,不过此时的赵匡胤根本没时间考虑齐楚两国的事情。

在他看来,齐国已经成不了气候,自己现在已经完全控制住了齐地。

各个州县的法律税收已经定制完毕,地方官员也都开始就任,齐国的秩序已然恢复。

齐国的残余部队不过万余人,想要在齐地征召是几乎不可能了。

毕竟,比起上阵杀敌,谁不想过安稳的日子呢?

齐王宫内,虽然赵匡胤依旧没有称王,但却坐在王座之上,面对百官,照常上朝。

为首的蒯通上前一步道:“大王,重新铸币这一点,臣能理解,毕竟立国之初,需要让百姓对货币重拾信心。

自暴秦诛灭后,天下人没过过一天太平日子,从前的货币早已失去信用,民间早已进入了以物易物的阶段。

但……十税一,是否少了些啊?”

“是啊,大王,如今天下未定,大王还需要新建宫殿、招兵买马、为百官发放俸禄,目前,齐国登记在册的百姓,不足三十万户,这样算下来……

一年下来的税收,也养不起二十万大军啊!”

赵匡胤摆了摆手道:“新建宫殿的事情不急,毕竟我还不是王,百官的俸禄自然要照常发放,毕竟,没有俸禄,必将会滋生贪官污吏,填不饱肚子,官员自然无心治理地方。

再说说这二十万大军的供养问题……传令下去,天下未定,诸位还需努力,军饷就不发了,但若打了胜仗,一律论功行赏!

另外,暴秦的军功制度有一点可利用,在战场上,按敌首算军功,一颗敌首,赏百钱!五颗敌首晋升为伍长,十颗敌首,晋升为什长!”

秦朝的军功爵制度,直到五代十国时依旧在用。

甚至赵匡胤不知道的是,大宋灭亡后的最后一个汉人王朝,也同样采用这一制度。

这一制度,确实保证了军队的战斗力。

目前整个天下的百姓对货币都没什么信心,赵匡胤起初还想搞募兵制,毕竟募兵属于职业士兵,战斗力更强,但国家负担太重。

加上此时的人们已经倒退到了以物易物的阶段,发放货币作为军饷,更难以支撑军队的战斗力。

所以,干脆采用唐代时期的府兵制。

军队自备兵器甲胄,并且没有军饷,粮食由朝廷提供,军饷以敌首数量为准。

“另外,我还要大肆鼓励工商业的发展,只有经济起来了,我们才有足够的钱去打仗。”

以大宋的经济理论来治理齐地,赵匡胤相信,不出几年,整个齐地都会成为前线军队源源不断的金库!

到时候别说眼下这二十万大军了,就是二百万大军,他也养得起!

当然,如果到时候真有了二百万大军,那单单一个齐地可养不起,怎么也得等天下一统了再说。

“那些齐国的旧贵族们,我不打算用他们,毕竟我开创了科举制度,就应该能者居之。

不过,我们也不能不给那些旧贵族们活路,旧贵族们可利用他们原本的资产进行投资,行商贾之道。

并且,我还会给他们免税,他们的商行商会中,有十名小工,可免税两成,有百名小工,可免税五成,有千名小工,可免税…三年!”

此举,还会让那些没有土地的流民流寇们得到一份足以糊口的工作,还可以接济天下的流寇来为齐地的经济做出贡献。

毕竟如今天下大乱,各地流民数不胜数,在这个时代,人口就是生产力!

一个国家是否强大,完全取决于这个国家是否人丁兴旺!

蒯通眉头紧锁,他实在是想不通,眼前之人到底还是不是他所认识的那个韩信。

甚至他都想不通,韩信这脑子里,是怎么想到这些奇奇怪怪的点子的。

但在场之人都是聪明人,都清楚赵匡胤的用意。

“对了,”赵匡胤这时拿出自己昨晚连夜写的书信,递给蒯通道:“你回去找些方士来,照着我的要求做点东西出来。”

虽然赵匡胤不懂什么造纸术,但毕竟他生活的那个大宋时期,成本低廉的纸质书籍以及印刷之术已经非常普遍了。

虽然赵匡胤不会造纸,但也基本上懂得纸张这东西的原理,只要自己口述一遍,找几个方士让他们自己研究研究,应该问题不大。

等到时候成本低廉的纸质书籍,和印刷之术出来,还怕那些穷苦百姓没有书读吗?

经历过五代十国的赵匡胤,最清楚武官过去强大的后果。

后世的大宋虽然因为重文轻武而饱受诟病,但对于一个刚刚结束了乱世的王朝来说,重文轻武无疑是最有效的解决方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