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呐,我去看了两遍了,还在睡。”
“噢,那等会儿吃饭的时候再叫他起来。”
一屋子人呼啦又都出去了,大丫二丫留了下来,帮着杜敏把被子褥子叠好,枕头放被子上,又一起放到炕柜里。这两个七八岁的孩子干这些家务熟练的很,一看就是经常做。
“咱们大丫二丫真能干,这收拾的利整。”
二丫有点腼腆只是笑不说话,大丫口角利落地说道“奶,我娘说了,以后奶屋里的东西归我们收拾,您有什么事只管吩咐我俩干就行。”
“好,那我可就享福了,只动动嘴就成了。”
杜敏停了一下又说,“你娘把你教的极好,口齿很伶俐,二丫,咱也要学着点,会干活也得会说话,俗话说,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啊?”
两双迷惑的眼睛盯着杜敏。
“我是说,你不但得会干活,还得让人知道你干了啥活,不能闷头干活不吭气,在咱们自己家还好,我都会看在眼里,等你们以后出嫁了,光干不说会吃亏的。”
两个女孩子还是有点不明白,大丫问“奶,我娘不是说,把家里家外都收拾利落了,人家一眼就能看出勤快和懒婆娘不一样吗?”
杜敏有点想发笑,“是啊,太懒了当然不行,谁也不想睡猪窝,但是有些人啊,人家嘴巧,你和她一起干活她磨洋工,公婆一来人家立马变了一个人似的,说不定还欺负你不会说,把功劳揽自己身上,你说遇到这样的事你憋屈不憋屈?所以啊,会干还得会说。”
两个女孩子若有所思的脸,嘴里答应着“奶,知道了。”
哎吆喂,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这么乖巧懂事的女孩子怎么会被卖了呢?
杜敏偏爱女孩子,她们从小就跟着娘学做饭,学针线,农忙时跟着送饭送水,下地捡麦穗拾花生。
杜敏像她们这么大的时候连马尾都不会扎,这两个孩子已经会给奶奶端茶倒水铺床叠被了,她们两个还会互相给对方梳头,头上两个抓揪天天扎得板板整整的。
老大媳妇老二媳妇端着饭菜放到了杜敏外屋的大桌子上,一家人热热乎乎的吃了顿简单的晚饭,不是不想吃好的,一来在守孝,得吃素,二来家里就这条件,冬天天天不是萝卜就是白菜。
这场雪时大时小,真的下了七天才停,老大老二老三每天都扫雪,把雪堆到屋后的菜地里,后来又用筐往大路边背,爬屋顶上往下推雪。
老四一开始还带着侄子们玩雪,打雪仗堆雪人,后来下个没完也不玩了,关键是鞋子湿了回家没的换,娘要骂人的。
杜敏家的屋子还算结实,加上儿子们爬屋顶爬的勤,所以没有什么事,村里有好几户人家屋子被雪压塌了,死了好几个行动不便的老人,这样的天气屋子也没法修,老人停灵在破屋里,只等过完年再发送。
这几户人家去找族长,族长让人开了祠堂偏院的门,好几户人家愁云惨淡的挤在三间厢房里,也不敢大声喧哗,生怕惊扰了正殿的祖宗,祖宗再怪罪他们懒,不保佑他们了。
刘春永的五七就在这时悄无声息的来到了,杜敏只准备了几样祭品,让四个儿子上山去给他祭拜了一番,这样恶劣的天气,没必要再麻烦别人。
几个孩子跟他爹的感情十分淡漠,虽然也去祭拜,但是并不十分伤心,烧完了纸就下山了。
马上要过年了,杜敏倒腾出来小半袋黄豆,生豆芽,泡豆子,让老大去跟前边邻居五爷爷家借了块盐卤,做几块豆腐吃吃。
腊月二十五,一早吃了饭杜敏吩咐弟兄几个去刷磨盘,磨豆浆,院里的这盘磨太大了,老三老四推了几下累的不行,杜敏虽然能推动但是有儿子使唤为啥还要自己干?老大老二轻松的推了一个时辰,磨好了两大锅加两水桶豆浆。
滤好了豆渣,生小火,慢慢的煮豆浆,用勺子轻轻的搅动别糊锅,开锅了再添上一瓢生豆浆,如此开锅三次就好了,撤了火。
盐卤化了水,一勺一勺的洒到锅里,慢慢的豆浆凝结成了一团一团的了,上面一层变成了清水。
“成了。”杜敏直起腰来,“老二媳妇,去拿碗来,咱们中午吃豆腐脑。”
老二媳妇还没应声,围着的孩子们“嗷”的一声叫了起来,“吃豆腐脑喽,吃豆腐脑喽。”
七手八脚的拿来了碗,杜敏一勺一勺的盛了十二碗出来。
又拿了一个干净的陶盆,盛了一盆豆腐脑,“老三,你把这盆豆腐脑给你五爷爷家送去,跟他说回头豆腐压好了再给他送。”
“好。”
五奶奶接过盆,咧着没牙的嘴笑着“你娘这豆腐脑点的好,比你五爷爷做的也不差。”
“娘说等豆腐压好了再给您送来。”
“好,好,那俺们就等着吃了,今年家里没豆子,俺家都没做豆腐。”
刘有林回到家里,对杜敏说五奶奶家今年没做豆腐,杜敏说回头给她家送三块豆腐去。
刘有林端起碗,雪白的豆腐脑上洒了一点点芫荽,滴了几滴酱油,喝了一口,温热的豆腐脑滑溜溜的,顺着喉咙就滑了下去,一碗豆腐脑几口喝完了。
大嫂看他喝完了,笑着说道“三弟,锅里还有,我再给你盛一碗,娘让你二嫂贴的饼子,在蒲篮里,你自己去拿。”
刘有林彬彬有礼的谢过大嫂,跟杜敏说了一声,自己拿了两个饼子端了碗回屋吃去了。
杜敏指挥着两个吃完了饭的大儿子把豆腐脑盛到铺了细布四四方方的木盒子里,系好结,上面压上一块大石板,等着压一个时辰就差不多成型了。
剩下的两桶豆浆照着这个步骤又来了一遍,一共做了四小板豆腐,杜敏暗暗想,明年一定提前做两个个大点的豆腐板,这豆腐板太小了,一板豆腐切成四块,一顿得吃两块豆腐,给五奶奶家送了一板豆腐,剩下的吃不了几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