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二十二年,乾清宫内。
看着一直皱着眉头不语的太子殿下,再想到马上就要打过来的汉王与赵王的军队。
内阁首辅杨士奇决定,今日就算太子殿下治他的罪,他也要将其按在龙椅上登基。
“太…”
可还没杨士奇开口,太子朱高炽的表情忽然一变,刚刚紧锁的眉头也舒展开来,整个人的气质也为之一变,忽然的放松下来了。
“杨阁老,孤说了,孤要为父皇守灵三日,登基一事就先往后放放吧。”
杨士奇:“⊙?⊙”
太子殿下,您要不要听一听您在讲什么?
这军队都到眼皮子底下了,您这个时候不登基?
难道非得等外面将您弑父夺位的谣言传遍天下不成?
要知道,人言可畏啊!!!
“爹,您就登基吧。”
太孙朱瞻基跟着叩首道。
“瞻基,你就这么想做太子?”
太子朱高炽眼眸深邃,静静的看着地上匍匐着的儿子。
“爹,二叔和三叔都快到京城了,您现在不登基,难道要让他们将刀架在儿子的脖子上么?”
太孙朱瞻基抬头直视自己的父亲,面色涨红道。
“不会的,他们是你的二叔、三叔。”
“这里是你皇爷爷的陵前,他们绝不会做这样的事情。”
太子朱高炽态度十分坚决。
“爹,皇爷爷在的时候,他们自然不敢如此。”
“可是现在呢。”
“皇爷爷已经驾崩了。”
“若非儿臣和杨荣连夜将皇爷爷的遗体送回京师,恐怕您都见不到儿子最后一面。”
太孙朱瞻基的语气变得有些狂躁。
“那你想怎么样?”
“让孤杀了自己的亲弟弟?”
“还是说,如果孤坚决不登基,瞻基你想弑父上位么?”
太子朱高炽看着儿子有些癫狂的模样,第一次说了重话。
“儿臣不敢,请父王恕罪。”
看着发怒的亲爹,太孙朱瞻基的理智忽然恢复,叩首请罪道。
“瞻基,你还小,自古皇位更迭带来的都是杀戮,爹不想与你二叔、三叔之间落了个手足相残的局面。”
“你皇爷爷在的时候,一直希望咱们一家子能够和和满满,爹也不希望你的手上沾染我朱家的血。”
“瞻基,答应爹,不要那样做,好么?”
太子朱高炽看着面前的儿子叹了一口气道。
“爹,儿子答应您,只要您还在,儿子绝不会做出那等事情。”
太孙朱瞻基没有把话说死。
“唉。”
“罢了,你现在长大了,孤这个做爹的也管不了你了。”
“爹希望你不要学建文皇帝。”
太子朱高炽哪里听不出来自己儿子的意思呢。
自己还在,他会老实本分,若是有一天,自己驾崩,儿子登基后第一个就会对自己的亲叔叔们下手。
“儿臣不敢。”
太孙朱瞻基将脑袋紧紧贴在地面。
“杨士奇。”
“微臣在。”
“传孤旨意,皇帝大行,孤作为监国太子,理应为先帝守灵三日,三日后再行登基。”
“微臣…遵旨。”
杨士奇暗叹一声,最终还是奉旨行事。
“另,发文通知汉王与赵王二人,命其进京奔丧,各地藩王,无诏不得擅离封地。”
“遵旨。”
与此同时,距离京师不过五十里的驿道上。
汉王朱高煦的军队正朝着京城的方向缓缓进军。
军队的甲胄在月光的照射下,泛着森森寒光。
军队中心,汉王朱高煦与赵王一身军胄骑在战马上。
汉王朱高煦望着着京城方向扬了手中马鞭,身后是森然有序的数万雄兵。
\"老三,咱们那位好大哥怕是连龙袍都备好了。\"
“老二,你说老爷子他真的已经驾崩了么?”
一旁的赵王朱高燧满脸狐疑道。
“哼,老爷子若是没有驾崩,为何朱瞻基那个小兔崽子和杨荣那个老匹夫要连夜进京。”
“咱们想要探望老爷子都被他们阻拦。”
“若非那时你拉着本王,本王早就闯入了龙帐,一探究竟了。”
汉王朱高煦的语气有些不满。
“老二,这话说的我就不爱听了。”
“当时的情况你又不是不知道。”
“杨荣那个老匹夫,拿着鸡毛当令箭,他说老爷子有令,不见咱们。”
“龙帐外都是老爷子的亲兵,你若是强闯,先不说老爷子会不会责罚你,杨荣那老匹夫一直盯着咱们,万一他们借此让咱们出京就藩,咱们怎么办?”
赵王朱高燧看到汉王朱高煦将锅甩到他的头上也不乐意了。
“哼,事实上,老爷子真的驾崩了。”
“若是当时,咱们闯进去,不就什么事儿都没了。”
汉王朱高煦也知道这个道理,可是结果真的是他猜想的那样,现在心里有些不舒服罢了。
“那咱们现在回京城是干嘛的?”
赵王朱高燧虽然对老爷子驾崩有些难受,可是眼下最要紧的是皇位的归属。
“老爷子去的突然,本王断定他没有留下遗诏,而咱们的好大哥,哼哼,他监国二十年,京师已经成了他的自留地。”
“咱们若是单独进京,那就是羊入虎口,任由他拿捏。”
汉王朱高煦缓缓说道。
“所以咱们不是带兵回来了么?”
“老二,你跟俺交个底。”
“老爷子到底有没有传位给你的意思?”
“别整得咱们带兵到了京师,老大已经登基,一纸诏书下来,咱俩直接成了逆贼了。”
赵王朱高燧盯着面前的汉王朱高煦说道。
这个时代,大义是必不可少的。
师出有名。
讲究的就是合理性。
别管天下人信不信,你自己得有个站的住的理由。
不然就算你强夺了天下,你也坐不稳。
君不见,当初燕王朱棣也是借着太祖高皇帝《皇明祖训》中的“朝有奸佞,藩王当清君侧”的幌子起事的。
若是你燕王朱棣没有拿得出手的理由,朝廷一纸诏书下来,天下都可以讨伐你。
“哼,老爷子生前是有传位于本王的意思,所以本王才肯定,老爷子绝对没有给老大留下传位诏书。”
“这一路上,本王已经让人将檄文传出去了。”
说罢,汉王朱高煦冷笑着从怀中掏出了一份檄文,然后将檄文掷给了一旁的赵王。
\"就说太子弑君夺位,我等奉太祖遗训清君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