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昌宁实权人物罗老爷子的首肯,又有薛明若与罗茵的多年好友情谊在,国坤与昌宁建筑的这笔生意谈得是再顺畅不过了。
昌宁建筑的掌门人、罗茵的母亲罗娜辗转从明若这得知了国坤将大举进军晋城房地产市场的消息,为了抢占这块近在眼前的大蛋糕,决定率先释放善意,打包票会为国坤提供全晋城最优质的建材。
孟宴臣心领神会,同样投桃报李地表示后续合作一定会优先考虑昌宁建筑。
而明英在穿针引线的同时,既收获了昌宁与国坤的好感,又多赚取了一成来自两方的让利。
这场合作可谓是三方共赢,而明英多赢。
——
罗茵作为母亲的左膀右臂,在谈合作时难免跟着多见了孟宴臣几次。几回相处下来,虽依旧对薛明若有意联姻的事不置可否,但到底也不情不愿地承认了孟宴臣还算是个正人君子。
只是,罗茵当着好友的面,仍是再三强调着:“这只能说明孟宴臣是个好人,并不代表他就能成为一个好丈夫。”
薛明若实在不知罗茵对孟宴臣的诸多意见究竟是从何而来,只能哭笑不得地推攘她,试图让好姐妹清醒一点:“我的小祖宗,你没看我这段时间都忙成什么样了?我连跟你一起享用下午茶的空当都没了,哪儿还有时间和心情考虑儿女情长的事啊。”
她可正忙着和孟宴臣一块儿四处交际呢。
这倒不纯是为了帮国坤在晋城站稳脚跟,明英是生意人,哪有那样做慈善般只顾付出、不求回报的傻好心假大方?
不过是因为明英的人脉关系本就应当定期维护一二,如今便顺势而为,一举多得罢了。
但这对国坤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
至少有了薛明若的带领和多方引荐,渐渐地,孟宴臣在晋城商圈里也称得上是个熟面孔了。
当然,两人也并非日日都有闲心在各家舞会上打转。
多数时候,薛明若、孟宴臣得和项目组成员们一起去考察土地情况,探访周边环境,回酒店后还要主持商讨会,督促项目组在之前的设计方案上进一步的细化、完善。
偶尔才能腾出时间去参加宴会。
自然,随着人脉关系一一走通,二人参加宴会的频率也就越来越低了,转而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孟宴臣已觉自己忙得脚不沾地,分身乏术了,薛明若倒比孟宴臣还要忙碌些。
盖因她除了要过问项目的一应事宜,时不时还得去明英的晋城分公司视察、开会。
但好在困难也只是一时的,在这样堪称呕心沥血、废寝忘食的努力下,项目终于一步步走上了正轨。
项目甫一进入施工阶段,薛明若和孟宴臣立时感觉自己得到了解放——不再需要每时每刻都绕着项目打转,而是隔三差五去跟进一下施工进度即可。
繁忙的工作告一段落,两人终于恢复到拥有私人时间的正常作息。
于是,又一个清闲的周末,孟宴臣试探着敲响了薛明若的房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