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四合院:我的格局你们不懂 > 第202章

四合院:我的格局你们不懂 第202章

作者:你很会呐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01 00:46:35 来源:小说旗

自然也会有人养鸡,但是规模都十分小,家家户户最多也就是养几只,生的鸡蛋都舍不得吃,大多数时候都会积攒起来拿到县城去换取粮食或者其他必需品。能够在如此条件下仍养得起家禽的家庭已经是非常难得,因为大多数人都还在为解决自身的温饱问题而苦恼。

李安然听到这里,不由得深感这里的生活艰难程度超乎想象。“奎勇,你提到的院子是想要用来做什么呢?”李奎勇真心实意地提出疑问,并且希望这位新相识的朋友能慎重考虑他的建议,“你听我说句实话吧,这样的事情在这里很难行得通。你看,这里连种下的粮食都有可能遭到损毁,还是专注于改善自己的生活环境比较好。”

从这些话中可以听出李奎勇是真的将李安然视为了挚友。李安然送来的不仅有大量的面粉和熏肉,还慷慨地与他分享 ** ,这样的交情超越了一般的友情界限。

对于这份信任,李安然心知肚明,“我也不是不愿意啊,只不过这是上面的要求。”他无奈地耸耸肩接着说,“你就放心好了,我心里已经有打算了。具体怎么做呢?等会我会告诉你们,但是请不要泄露出去。”

面对这样的托付,李奎勇毫不犹豫地给出了承诺:“好的!”虽然他没有做过多的誓言或保证,但在心底他已经做好准备,哪怕遇到生命危险或者是家人追问,也绝不吐露分毫。

李安然露出一个温和的笑容,随即揭开了心中的计划,“我想试试在这儿种植牧草。”“牧草?”这个回答显然超出了李奎勇和秦岭的预料,甚至后者这样一个阅尽千帆的人也是显得有些诧异。“没错,正是种牧草。”李安然点点头肯定了大家的猜测,停住了脚边的前行,从地上抓起一把土捏在手里,“不要轻视种植草类的作用,它其实是肥沃土壤,恢复生态系统的关键步骤之一。拥有茂密的草地之后,会吸引草食性动物回归,继而食肉动物也会跟随过来。”

“生态链这块的事儿我就不再多说了,不过大家可以考虑一下,如果我们能获得充足的草料,我们是否就能大规模地进行牛羊的饲养呢?等到这些牛羊数量庞大时,这难道不会比单纯种植粮食作物更为获利吗?”

“还可以养兔子!”秦岭忽然插话说道。她清楚,李安然是在东北指导过兔子养殖的。

“确实,我们也完全可以养兔子。”李安然点头微笑道,“一旦我们解决了草料的问题,我会从东北安排一批种兔来。长毛兔的皮毛非常有价值,而且肉也很好吃。即使是肉兔也一样,只是它们的皮毛价值较低一些。”

“最重要的是兔子繁殖速度快,大约一个月就可以产一窝小兔,一年可以产出12窝。到时候兔崽子生出更多的后代,子孙延续不断,繁衍生息无穷!”

是的,李安然确实在计划在白店村启动兔子养殖项目。

尽管这项计划显得有些老套——毕竟温饱问题都没解决,哪顾得上其他?

再说,在这个贫困地区,想做些什么项目都需要有实际的可行性。

无论是不是老旧的方案,只要能够有效改善人们的生活,那就是最好的方案。

的确,虽然养兔子的方式听起来有些老套,但是在种草这个问题上的尝试是非常新颖的。

李安楠计划使用水培技术在室内种植草料,如果这一方法能够成功实现,不仅可以彻底解决冬季缺乏饲料的问题,还可以利用优质的草种对这片荒凉的土地进行大规模的绿色修复。

关于草种的选择,李安然也已经做好了准备。

他总共准备了三种适合喂养动物的牧草,分别是紫花苜蓿、黑麦草和玉米草。

这几种草料都是他在虚拟世界中遇到并经由李安澜的创新思维通过非传统的混合方式进行育种改良的结果——虽然不是科学上的严格意义,但这种特殊的方法确保了它们的特性和传统草类有显着的不同,不论是生产效率,对土壤及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或是营养价值,都较原有种类有所提升。

尽管在育种过程中的某些步骤采用了特殊的‘加速’手段,但结果显然是好的!

此外,这些改进后的种子已经是准备就绪的状态,但是采用水培这种栽培方式则是李安楠首次提出的创意,甚至连他自己在其它项目的基地中都没有实施过这种方法。

选择不立即应用并不是因为偏好问题,而在于白店村当前环境和基础设施条件过于苛刻。

若在开放土地种植这些改良过的植物,即使具备强大的环境适应能力,面对当地不利的天气条件加上村民们对生态知识的匮乏,很可能刚播种的作物会迅速遭受损害甚至全部毁坏,更不用说曾有把用来种植的粮食都吃掉了的情形出现。

更重要的是,水培技术不仅具有极高的产量,还大大缩短了牧草的成长周期。

通过李安楠的多代试验和改进,最速生的一种草类只需8天时间就能成熟,而生长最慢的一类也不过需时12天。

更重要的是,这一栽培技术是在无土壤条件下完成的,只需要保证有合适的容器、温度、湿度以及足够的光照,对于技术的要求并非难以企及。

当然,李安楠现有的技能不仅仅限于种植草类或简单的牧草。利用他的方法,在室内培育粮食也是可能的,但他并没有打算一下子就追求最大的成效。

正如之前与田福军交谈中所表达的,李安然认为他所能做的只是给予一个机会;真正能否把握机会,改变命运的关键仍在于当地村民自己。

幸运的是,有像田福军这样的官员存在,愿意为了村民的真实福祉而努力。只要项目的可行性得到验证,李安然相信会有更多的人加入到改变现状的行列中来。

推广工作虽然会有困难,但也应当是能克服的。李安然清楚,他之所以努力推动这个项目,一方面是出于上层领导的期望,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报答田润叶的父辈。

如果仅是为了自己的名利,他是断不会有如此积极性的。当前仍有许多民众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他自然不能一一救助所有人,但也并不会见死不救。对于眼前可见且能够给予帮助的机会,他会全力以赴;然而,专门去找好事做,这对他来说确实难以做到。

他深知古语有云:“升米养恩,斗米生怨”,在岗岗营子这样的小村庄,若无老书记和葛主任这样的德高望重者引导,村民们也可能产生各种争执。因此,随着水培和养殖技术的普及,不仅南方的水乡不会受到影响,连北方的黄土地都能从中获益匪浅。届时,这些成就将是李安然的功劳,任何人都无法抹灭。

傍晚近五点半时,满载物资的三轮车再度驶入白店村,并缓缓停靠在青年宿舍大院前。车刚停下,扛着沉重猎物的李奎勇就迫不及待地跳下车斗,手里紧紧攥住当天的成果,大步走向院子大门,急切地询问道:“大家呢?”

听到呼喊声,一名女知青从屋内走出:“李奎勇,你们竟然有收获了?”这位女生并不出众,但气质温婉,体态健康,显然有着自己的魅力。

“对呀,这些兔子都是我的战果。”李奎勇炫耀着展示手中的野兔。“真是两只健壮的小家伙呢。”她笑着回应道,“说起来,你是怎么弄到枪的呢?”

“这是李安然而来出借的,目前正交由我保管和使用。”李奎勇轻轻拍拍身后插在腰间的 ** ,“有了这个利器,咱们每隔一段时间就能改善一下饮食了。”

就在谈话间,李安然与秦岭步入院中。见到两人相携而来,大家都显得格外高兴。秦岭则是从日常相处中逐渐发现了李奎勇与这名同为关中的女性知青之间微妙的情愫。而对于这一切,李安然都已经事先通过熟悉的情节有所预见。

李奎勇的故事让人感伤:他的父亲原是上世纪早期逃难至京城的一位普通劳动者,因病去世后,年幼的李奎勇便承担起了全家的重任,照顾五个弟弟妹妹成长。面对生活的压力,他毅然选择跟随知青队伍来到白店村劳动。在这里,李奎勇遇到了自己心中的意中人——一位虽然长相平凡,但却善良、真诚的女性。遗憾的是,在原作的故事里,他们的感情最后还是未能经受住命运的考验。

这段经历在李安然的心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李奎勇曾经说过,他和那个女知青在一起了三年,最终却不得不分手。虽然他心中有过不舍,但并没有怪罪对方,因为他深知自己的家庭条件显而易见,不论哪个女子嫁给他,都不会有安逸的生活。

那位从未提及其姓名的女知青也曾犹豫不决良久,在父母的劝说与压力下,最终选择了与李奎勇分开。或许有人会认为,一个不愿共度风雨的女孩并非值得珍惜的真感情,但她其实对李奎勇有着深深的眷恋。

就在分手前的那一天,那位女知青曾哭泣着想把自己的全部都奉献给李奎勇,以此见证他们的感情深厚。对此,李奎勇苦笑着回忆道,若是遇到心爱的人这样恳求,又有谁能够拒绝?

当时,李奎勇坚定下来,心里想着不管怎样,先做了再说吧。然而,那天晚上,他抱着她一夜到天亮,竟始终没能跨出那一步!不是他没那个念头,也没有其他身体上的原因,而是因为他感到了彻底的无助——想到即将永远失去相伴多年的爱人,心中充满绝望。

这种情况下,即使是有勇气的人也可能选择放弃其他的想法。至少对李奎勇来说,确实是这样。但如果换成钟跃民,结果可能会不同。钟跃民作为一名知青直到80年代初才返回城市,并成为一名出租车司机。

他的妻子来自一个更加贫穷的山区,不仅外貌普通,而且她的家境也让钟跃民看到了未来生活的可能性——一位愿意无条件付出、不求回报地照顾病中的老母亲的好女人,在李奎勇看来,也只有这样淳朴的姑娘才会真正陪他走下去,并在他离开后,依然能够坚守住这个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