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四合院:我的格局你们不懂 > 第219章

四合院:我的格局你们不懂 第219章

作者:你很会呐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01 04:33:25 来源:小说旗

中午用餐时刻,守信的杨厂长在员工食堂的小包厢内安排了几桌酒席款待各位领导和核心技术成员。而对于没有资格入席的人,也同样得到了优待——免费供应丰盛的肉类佳肴直至满意为止!

每个人的心里都清楚真正的功臣是谁,在饭桌上无论是哪一方的成员都在极力邀约,希望李安下午能够参观各自工厂,并提供专业意见和指导。

然而,杨厂长一句话就将所有人的期待浇熄了:“下午,安还需为高层 ** 种菜呢。”听到此话众人无不露出迷茫表情。

对于杨厂长能重返岗位,大家并不知晓背后其实是李安然发挥了关键作用,纷纷猜测肯定是得到了高层领导的帮助。

听到李安然要去给重要领导种植蔬菜的消息后,没有人会简单地将其视为仅是一项农活。理解事情背后的深层含义是职场的基本功。

于是,在座的都不再提起让李安然去工厂参观的事,大家纷纷表示领导的事更重要。

晚餐结束后,李安先后在钢铁厂的浴室内清洗掉了酒味,再去食品厂下属的养殖部分把田润叶接上了,最后坐上了由杨厂长安排的车前往了领导家。

“咦?安然,你怎么不开自己的车来了?”接待的陈秘书见着李安然身后驶走的吉普车感到好奇问道。

“以我的身份哪能有什么专车,都是借用的。”李安然摊手表示,“以前借的是父亲的车,现在他自己要用,当然就没有了。”

不过他马上接着说:“但不用担心,我已经给了钢铁厂一些新的设计图作为补偿。等到新车制造完成,杨厂长答应给我一辆当奖品。哈哈……不用多久,我也将成为车主。”

李安然的这份骄傲有其道理。在这个年代,拥有辆自行车的家庭已经感到十分骄傲。而汽车则几乎不见,即使有私人汽车存在,大风暴后也基本不见了踪迹。按照规定,汽车需要依附在钢铁厂或是食品厂下运作,个人是不能私自拥有的。

“又是新车设计?这次是什么呢?还是货运车型吗?”陈秘书非常了解李安然的能力,他对之前那些车型的设计赞赏有加,甚至某些型号的车辆如今已成为热门商品,订单排到了半年后,供应紧张。

“这次不同,是客运车型。我还带来了一些效果示意图,你要看看吗?”李安摇动手中的文件夹问。

“当然要看了,不过我们还是先进屋再说吧。”陈秘书做了个让入的手势。

进入院内,李安然注意到原本自己平整的土地上已经摆上了许多的钢材框架与材料。粗略一扫即知,这些都是为他准备的必需品。显然昨天就已经开始了准备工作。

进到屋里,了解到领导还在会议中,便没有立即打扰,而是在另一个房间拿出带过来的设计图进行研究。

这时,领导夫人文也闻声赶了过来,恰好看到了放在桌上的一些颜色鲜艳的车辆效果图。“这是你设计的新车吗,安然?”她问。

“对,婶子,你觉得怎样?”李安问道,目光充满期待。

“我对车不太懂,但是感觉这个车型比起那些吉普车来美观太多了。”文笑着回答道。

“这样的车不适合领导和您乘用,舒适程度肯定比不上轿车。”李安顺水推舟地说,“不过,我已经开始研究轿车了。假如进展顺利的话,或许明年的节日就能看到您和领导坐上我新设计的小轿车了。”

文满脸兴奋地道:“那就太好了,我们等着乘坐你设计的车!”

其实,对于坐什么样的车她并不关心。在此之前,她和领导已经试乘过李安所设计的一些车型,甚至亲自前往工地检查两款翻斗车的应用效果,还听取了不少专家的反馈。只是这部分交流未曾提起过而已。

“婶子,你们继续看吧,我还得赶紧干活去了。”将材料递给几位审阅,李安便急着动身了。

“别着急,那些工人们还没有到达。”文温柔地制止道。

“没事,咱家院子有两块地,我先自己整一块,再带着大家弄一块,不影响其他事的。”李安然可不愿就此远离东北,毕竟他已经好几个月没见过英子了,心里还挺挂念。

“行,那你去忙吧。”领导夫人虽然无奈,但只好同意了她的请求,然后带着田润叶一起准备好一些水和食物,以便及时给李安然补充体力。

李安然回到院子,简单查看了一下随物资一同送来的工具和各种材料设备,便忙碌了起来。

等大领导会议结束后得知李安然已开始工作,急忙来到院子。看到左侧的半个区域,大棚的框架已经立起,不少玻璃也被安装上去,效率极高!

大领导愿意调拨资源,甚至安排相关工厂生产所需工具和设备,并不仅仅因为喜欢李安然。

不仅是岗位上展现的变化,单是他在原西县工作的三个月间,取得的成绩就非常显着。

大领导很好奇,采用大棚种植和鱼菜共生技术将带来怎样的效果,自然会全力支持李安然的工作——需要人派人,需要物给物。

随着从农科院抽调来的人手到位,施工速度并未如预料中的加快,反而稍有减缓。

这是必然的现象。李安然工作时一贯是雷厉风行,而这些新来的人不仅要帮手,更是来这里学习的!他们需要李安然而教授相关的知识,解答各种疑问,因此进度变慢也不足为奇。

即便如此,仅仅过了三天,无廊道的一半地面上的大棚也顺利建成。

虽然塑料膜生产困难,且其透光性远不如玻璃,为了追求更佳的效果,李安然后干脆建造了一个全玻璃的大棚。即便规模不大,对于大领导及其同事而言,这座大棚仍然极具视觉震撼力。

“这大棚确实很漂亮!”大领导望着刚竣工的大棚,其中几位工作人员正忙着平整土地和施肥,他对这项事业更加有信心了,但同时也感到成本较高。

“通常情况下,大棚不是这么做的。”李安然后再给她泼了一盆冷水,“常规的小型大棚主要使用塑料膜,大型大棚则可能改用塑料结构。塑料的透光性能虽然比不上玻璃,但它更为持久耐用。”

“我不知道国内化工领域是否能达到制造优质塑料大棚的标准,若可以且成本合理,那么大棚种植推广就很有前景。若不然,或者成本很高,我的建议是应该先进行小范围试验。”

“等到我国的化工技术达到一定标准,能够控制成本在合理范围内,再来大规模推广也不晚。否则,这样做要么就是劳民伤财,极端情况下可能还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李安然而话锋一转:“不过我有信心,不会让这种不负责的行为发生。”这句话虽轻,但大领导听出了背后的深意。

“这点我也很清楚,不用担心我,我对这事非常重视。”大领导满意地点点头,“至于有些人急于求成,不顾后果,这个问题的确存在。但我也会谨慎处理,尽力避免。”

“我知道您明白这点,所以不担心您,我只是担心那些只看重政绩、不顾及后果的人。”李安然诚恳地说,但也流露出几分无奈。

实际上,这种顾虑也是大领导心中难以言表的压力之一。尽管他在高层中有一定的权力,但他并不是最高决策者,有些事情他无法干预或阻止。这也是他为何常常以身体原因推辞,尽量在家办公的原因,只是想要尽量避开不必要的麻烦罢了。

看不见的,就是干净的!

能够被重要领导看中作为助手的人,每一个都极其专业。

像翻地、施肥、播种、育苗这样的工作都不需要李安然亲自动手,他的主要任务是分享大棚种植与传统耕作的不同之处以及一些实践经验。

当一块土地处理完成后,李安然便着手于另一个区域——一个有着走道的场地,在春夏季时藤蔓缠绕、花开如海的地方。这次,他没有请求他人协助,因为他并不想大规模推行鱼菜共生系统。但是,这套技术确实有它独特的优势。将其用于领导家中不仅美化了院子,还能让大家吃到自己亲手种的新鲜蔬菜。

为了实现鱼菜共生,在大棚搭建成型后,首要的是建造一个大型鱼池,保证没有漏水的情况发生;接着是建立硝化池和多级过滤池,设置墙式的种植架,并准备放置于过滤池上方的固定种植架,最后配饰一些兼具实用性与美感的花盆和水缸等物件。

经过五天的努力,完整的鱼菜共生大棚才宣告完工。其间,李安然还亲自去了次钢厂,设计制作了一台小型静音水泵,说是“小型”是因为与时代的产品相比确实显得小巧,但相对于将来鱼缸内的微型泵而言仍然庞大,且受限于当时的材料和技术条件无法制作得太精美。尽管如此,只要能满足使用需求就好。

待到一切包括水泵、管道、排水等方面都准备好后,过滤池中的硝化细菌已经被有效培养足够时间达到正常使用状态。就在机器正式运行之际,王局长、杨厂长等人都到场祝贺,甚至特意请到了李景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