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满野风华之成为卫士 > 第24章 过年

满野风华之成为卫士 第24章 过年

作者:小丰儿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3-30 09:50:41 来源:小说旗

嘭……一声闷响,爆米花的香味在圪洞院里蔓延开来。腊月的大门打开,过年的味道便从这爆米花开始了。

腊月初一前几天,一个面容黝黑的大爷来到圪洞院里。他点起小炭炉,摆好风箱,拿出一个拉长的黑乎乎的“铁葫芦”。他打开顶上的盖子,把一小茶缸的玉米粒放进去,然后盖好盖子,把铁葫芦架在炭火上。他在小板凳上坐下来,一只手慢慢摇着葫芦柄,让铁葫芦在炭火上转动。另一只手拉着小风箱,随着节奏,火苗在炉子里跳动。

孩子们急切地围着炉火,看着他不紧不慢地摇啊摇。他一会儿看一下铁葫芦上的仪表。好久好久,他终于停下来。他站起身,拉过旁边的长口袋,口袋口上是铁笼子。他戴上厚厚的手套,把铁葫芦从炉火上提起来,葫芦口对着铁笼子口。孩子们赶紧往后退,胆小的早就跑开躲得远远的捂上了耳朵。只见他拿铁棍子一撬。一声闷响,白花花的爆米花伴着蒸腾的热气喷进大口袋里,一小缸的玉米粒便变成了一大口袋的爆米花了。

爆米花的香味顿时在空气里飘散,钻进鼻孔。孩子们奔过去,抓两大把往嘴里塞。香香脆脆,松软可口。

爆米花的香味儿还没有散尽,转眼已经到了腊月初八。

腊八粥虽然好吃,可孩子们的日子不好过了。考试临近。每天有做不完的作业,练不完的习题,答不完的试卷,背不完的书。没了玩的时间,作业做到深夜。没了音体美,只剩数语外。拖堂拖到上课铃声响。

这些也就罢了,关键是考试成绩一出来,少不了挨打受骂。

圪洞院的好几个孩子都在一个班,大人们一般都会问自家的孩子:“你考怎么样啊?语文多少?数学多少?班里第几名?谁考第一名呀?”

“原野!”孩子们的回答异口同声。你说,这有多骇人呀!

原野的期末成绩让大家大跌眼镜。秦伊凡倒没有想过炫耀成绩。原耀祖的腰板倒是挺的直直的了。

“听说没,这回考试班里谁的第一?”

“不就是原耀祖他们家那个原野吗!”

“一个从山里捡来的野孩子,上了不到半年学,居然考第一。”

“好孩子,怎么总是别人家的。他怎么就那么好命,随便捡个孩子回来都是‘学霸’。”

“不会是抄的吧!”

“第一名,抄谁的去!”

“人家两口子都是大学生,那教育水平肯定不一样。”

“也没见他们怎么教育呀!俩口子都是那么忙!老见原野跟他爸上食堂吃饭呢!”

“祖坟不一样,风水好。肯定冒青烟儿啦!”

“嗯!”

熬过腊月二十三,吃过糖瓜瓜,送了灶神,过年进入倒计时。

孩子们最盼望的假期到来了。该打的也打了,该骂的也骂了。一切考试的不愉快烟消云散。几天前考试成绩下来时的那个痛心疾首的痛改前非的大计划,早就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大人们要照常上班,还得忙着过年的事,无暇顾及孩子们。孩子们昏天黑地地玩。

大年三十吃饺子。工厂大门上搭起了彩楼,家家户户挂起了灯笼,贴上了对联,张灯结彩、喜气洋洋。鞭炮声中,饺子端上了桌。

原耀祖想过年的时候陪秦伊凡回她的老家看看。

秦伊凡是外地人,出身不好,父母早亡,可老家还有亲戚长辈。这么多年也没回过老家,现在有了原野这个儿子,总该见见娘家人。

可是秦伊凡却是一脸的为难,说她没时间。原耀祖也就不提了。

果然,除了年初一他们一家三口一起回了趟村子,接下来走亲戚拜年就是原耀祖带着原野去的。他还得跟亲戚们解释,医院工作忙。

原野觉得过年挺新鲜的,吃好吃的,穿新衣服,串门拜年还有压岁钱。

初六上班。原耀祖被王厂长叫到办公室里,他一脸轻松地说:“耀祖啊,听说你胡琴拉得好!”

“以前玩过,谈不上好!”

“现在厂里遇到个难题,需要你给解决一下!”

“什么事啊?”原耀祖皱了皱眉。

王厂长笑了“别紧张!对于你来说不是问题!节前县里发了个通知,正月十五元宵节,县里组织闹社火。各乡镇各系统都要参加。特别强调企业单位要积极准备,踊跃参加。厂里专门开了个会,研究决定搞个彩车表演。特色是流动大戏台。要在宣传我们厂产品的基础上,丰富职工文娱活动,展现工人精神风貌,体现时代精神。这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也是一项政治任务。”

原耀祖连连点头,“嗯嗯,对,是!”

“现在的问题是,”王厂长接着说,“文艺宣传队缺个胡琴手。小杜推荐了你,说你胡琴拉得好!”

原耀祖想起,杜桂芬确实找他说过,“厂里组织文艺宣传队,就缺个胡琴手呢,你来吧!”被他哼哼哈哈地婉拒了。

原耀祖为难地说:“厂长,我已经很多年不碰了,早忘了,恐怕胜任不了!”

王厂长脸一拉说:“诶~,耀祖啊,你看你这就不对了嘛!我相信同志们的眼光,即然推荐你,肯定是被大家认可的嘛。我也相信你的能力,工作上是标兵,文艺宣传上也是排头兵。这项工作不仅仅是一个文艺表演,而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要作为当前最重要的事来抓。回去好好练习,不要辜负了党和同志们对你的信任。还有一件事,你也知道,咱们分管技术的副厂长马上要退休了,你做为技术科科长有没有想法。年轻人应该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好啦!胡琴的事情就这么定了,回去准备吧!”

吃过晚饭,工人们便聚到大礼堂看排练。梆子一响,叮零咣啷地便开始了。人还不少呢,原耀祖拉胡琴。杜桂芬咿咿呀呀地唱。

原野对唱戏没兴趣,他更喜欢看安大庆他们装彩车。

正月十五这天早晨,天刚蒙蒙亮,晨起的寒意更甚。纪桂堂裹着警用大衣,蹬着自行车奔派出所去。今天是元宵节。社火表演是全县最盛大的群众活动,就在今天举行。白天是“闹红火”游行表演,晚上还有焰火晚会。街上行人很少。路口处,已经有交警在准备路障。纪桂堂一阵猛蹬。

早上七点半,纪桂堂准时站在派出所院子中间。昨天,局里专门召开了会议,安排部署元宵节社火游行值勤工作。游行路线贯穿新建南北路。全程五公里。他们派出所主要负责第一观礼台。中心广场西南角。具体工作和分工已经作了安排。

纪桂堂强调了一下注意事项。两两一组。和他一组的是新分配到他们所的警校毕业生刘春生。小伙子精神抖擞,跃跃欲试。“还没站在场子中间看过红火呢!肯定看得真切。”

纪桂堂撇了撇嘴,意味深长地说:“确实真切!好好看!整理装备,出发!”

“是!”在宏亮的应答后。调试好对讲机。拿上喇叭。民警纷纷奔赴各自岗位。

上午九点钟,游行正式开始。

人们蜂拥而来,广场上已经是人山人海。沿着新建南北路,人们踮起脚尖夹道而观,不住往路中间拥挤。参加游行的队伍边走边表演,气氛热烈。

“大家向两边靠,注意安全。”人潮拥挤, 民警一边疏散两边人群,一边引导游行队伍缓慢前行。

纪桂堂迅速注意到安全隐患,立即发出指令。“观礼台上人太多了,存在安全隐患,立即疏散!”

原野和潘俊峰,廖元凯挤在人群里。踮着脚尖翘首以观。抬铁棍,背背棍,划旱船,坐推车,踩高跷,舞龙灯,打腰鼓,扭秧歌,扭大头和二鬼掰跤,锣鼓喧天,彩旗飘扬,衩环熠熠,衣袂飘飘。这社火真热闹。

原野认出,那个站在路中间,指挥若定的警察是那个“黑塔”纪判官。没想到纪桂堂居然看见他了,还神情严肃地和他说了句话,“你是原野吧!注意安全!”

最后,总算看到厂里的彩车开过来。开车的是许长明,廖东来在前面指挥,安大庆和韩秉仁举着长竹杆子在两边护航。他们要把低垂的电线举到足够彩车通过的高度。

车上一个四柱飞檐古风彩亭,亭子用厂里生产的灯具装饰。亭子里的演员全套行头。演的是三出戏,穆桂英挂帅、吕布戏貂蝉、梁山伯与祝英台。演员专业,举手投足,韵味十足。彩车停下来时就唱上一段,引得群众围拢过来听戏。唱得好!叫好声不绝于耳。游行队伍行进的速度更慢了。

后面是乐队,敲锣的,打鼓的,敲梆子的,吹锁呐的,配合默契,原耀祖坐在中间,胡琴拉得投入。原野看见许秀锦姐妹俩画了彩妆坐在彩车上,旁边那个穆桂英就是杜桂芬扮的。

直到下午三点游行活动结束。纪桂堂叫刘春生,半天听不见刘春生回应。回头看见刘春生脱下警帽,额头出现深深的帽印,他嗓子哑了,光张嘴,声音嘶哑。

“春生,怎么样?红火看得怎么样?”

“一眼也没顾上看!让看也不看了,草鸡啦!”

“这就草鸡啦!我老汉还没草鸡呢,你小后生倒草鸡啦!”纪桂堂笑着说。“回去抓紧时间吃饭,晚上还有焰火晚会,六点上岗。”

孩子们还没从节日的欢乐中缓过神来,冷不丁发现离开学只剩下两天了。假期作业还没有完成。于是,一个个在家埋头补作业。放假第一天有多愉快,开学前一天就有多悲惨。

原耀祖把胡琴擦了两遍,默默地装回箱子里,放回书架顶上。日子似乎没有什么改变。可他心里却燃起了一团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