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穿越盛唐:我在贞观搅风云 > 第103章 加强灾害预警与应对保平安

大唐疆域辽阔,自然灾害时有发生,像洪涝、干旱、地震、台风等,给百姓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然而林羽发现当下的灾害预警与应对机制还不够完善,预警信息有时不够及时准确,应对措施也缺乏系统性和协调性,若能大力加强这方面的建设,提高灾害预警能力,完善应对策略,必能在灾害来临之时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保障大唐百姓的平安。

林羽进宫面见李世民,奏道:“陛下,如今我大唐虽昌盛繁荣,然灾害频仍,预警迟缓,应对无序,长此以往,恐百姓受苦,社稷不安。臣恳请陛下准许臣加强灾害预警与应对,使灾患可防,损失可减,尽显我大唐之护民之能啊。”

李世民听后,深表认同,说道:“林羽,你所言极是,灾害预警与应对关乎国之安危与百姓福祉,朕允你着手此事,望你能筑牢这道防灾减灾之堤。”

林羽领命后,先是从灾害监测体系建设入手。整合天文、气象、地理、水利等多领域的专业人才与技术资源,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多个灾害监测站点,如在洪涝易发的河流沿岸设置水位监测站,实时掌握水位变化情况;在地震活跃区域安装地震监测仪器,监测地壳运动;在台风常经的沿海地区布置气象观测站,观测风向、风速、气压等气象要素,通过这些监测站点收集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提前预判灾害的发生概率和大致时间、范围等。

在预警信息发布方面,建立多元化的预警信息传播渠道。利用烽火台、快马传讯、飞鸽传书等传统方式,同时结合驿站系统、官方公告等,将灾害预警信息快速传递到各级官府、乡村、城镇以及百姓手中;并且,随着技术的发展,尝试引入简易的信号旗、铜锣等工具,在局部地区进行直观的预警提示,比如在山区村落,一旦发现山体滑坡迹象,通过敲响铜锣,让村民们能迅速知晓危险来临,及时撤离。

对于灾害应对策略的完善,制定详细且针对性强的应急预案,针对不同类型的灾害,如洪涝灾害应急预案中明确规定了人员疏散路线、临时安置点的设置、救灾物资的调配等内容;地震应急预案则涵盖了如何组织救援队伍、开展废墟搜救、救治伤员等措施;同时,加强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选拔身体素质好、具备专业技能的人员组成消防、医疗、抢险等各类救援队伍,定期组织他们进行培训和演练,提高他们的应急救援能力。

此外,为了提高百姓的灾害防范意识和自救能力,开展大规模的宣传教育活动。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张贴灾害防范宣传标语、图画,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各类灾害的成因、危害以及防范方法,像在洪涝灾害防范中教导百姓如何准备沙袋、垫高房屋门槛等;在官学、私学中开设灾害防范课程,从小培养学生的防灾意识,让他们成为防灾减灾理念的传播者和践行者;利用说书、唱戏等民间艺术形式,将灾害防范故事融入其中,让百姓在娱乐的同时受到防灾思想的熏陶。

然而,在加强灾害预警与应对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部分监测站点由于设备简陋、人才不足等原因,监测数据不够准确,影响了预警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一些地方在接到预警信息后,反应不够迅速,未能及时组织百姓疏散和开展应对工作;还有些百姓对灾害防范知识了解甚少,在灾害来临之时不知所措,无法进行有效的自救。

林羽针对这些情况,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加以应对。对于监测站点的问题,协调朝廷和地方官府加大投入,更新和完善监测设备,选派更多专业人才到站点工作,同时建立数据质量审核机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严格审核,确保数据的准确性,为准确预警提供可靠依据。

针对地方反应迟缓的问题,加强问责力度,建立严格的考核机制,将灾害预警与应对工作纳入地方官员的绩效考核内容,对工作不力、反应迟缓的官员给予严肃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予以降职或撤职处理,督促他们提高重视程度,迅速组织开展应对工作。

对于百姓防灾知识不足的问题,组织专业人员深入到乡村、社区,开展面对面的防灾知识培训和演练活动,通过实际操作、模拟场景等方式,让百姓亲身体验如何应对灾害,提高他们的自救能力,同时,继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让防灾知识深入人心。

随着灾害预警与应对举措的逐步落实,大唐在面对自然灾害时,有了更强的应对能力。预警信息更加及时准确,应对措施更加科学有序,百姓的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也显着提高,即使遭遇灾害,也能将损失控制在较低程度,大唐依旧保持着繁荣昌盛的局面,百姓生活得更加安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