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穿越盛唐:我在贞观搅风云 > 第9章 科技进步助腾飞

穿越盛唐:我在贞观搅风云 第9章 科技进步助腾飞

作者:莙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3-30 14:25:10 来源:小说旗

大唐在吏治、文化、商业等多方面都取得了显着成就,林羽此时又把目光聚焦到了科技领域。他深知科技的进步能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改善百姓生活,还能让大唐在军事等方面更具优势,在这乱世之中始终保持领先地位。

林羽向李世民进言道:“陛下,臣近日思索,科技于我大唐意义非凡。若能在农耕、制造、军事器械等方面推动科技进步,那我大唐必将如虎添翼,百姓也能从中受益良多啊。”

李世民饶有兴趣地问道:“哦?林羽,你说说具体该如何推动科技进步呢?”

林羽详细地说道:“陛下,首先在农耕方面,可鼓励能工巧匠改进农具。如今的犁具虽能耕地,但效率仍有待提高,若能研制出更轻便、更易操作且入土更深的犁,那农田开垦与耕种的速度都会加快,粮食产量也有望增加。同时,可推广水车灌溉技术,让更多缺水之地也能得到充足的水源灌溉庄稼。”

“在制造方面,朝廷可召集各地的工匠,设立工坊,专门研究改进瓷器、丝绸等制作工艺,让我大唐的特产更加精美绝伦,更具竞争力。再者,对于军事器械,如弩箭、投石车等,也可让工匠们钻研创新,提升其威力与精准度,如此一来,外敌来犯时,我军便能更有效地御敌。”

李世民听后,大为赞同,当即下令让工部全力配合林羽开展相关工作,并且从国库中拨出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科技研发。

林羽先是找到了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工匠,与他们一同探讨犁具的改进方案。经过多次试验,一位名叫张铁匠的老师傅打造出了一种新型曲辕犁。这种犁具相较于以往的直辕犁,更加轻便灵活,调节深浅也更为方便,使用起来省力不少,而且入土更深,能将土地翻耕得更为细致。

林羽看到这新犁具后,大喜过望,立刻安排在各地农村进行推广试用。百姓们一开始还有些疑虑,但试用过后,发现使用新犁具耕地的效率比原来提高了近一倍,纷纷称赞不已,争相购买使用。

在水车灌溉技术的推广上,林羽组织工匠绘制了详细的水车制作图纸,并且派专人到缺水的地区指导百姓制作和安装水车。那水车在水流的带动下,缓缓转动,将水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农田里,以往那些因缺水而产量不高的庄稼地,如今都得到了充足的灌溉,庄稼长得郁郁葱葱,丰收在望。

在制造工艺改进方面,瓷器工坊里的工匠们在朝廷的鼓励下,不断尝试新的配方和烧制方法。终于,烧制出了一种胎质洁白细腻、色泽温润如玉的新瓷器,这种瓷器一经问世,便在国内外引起了轰动,各国的商人都不惜重金想要购买,使得大唐瓷器的名声更加响亮,出口量也大幅增加。

丝绸制作工艺也有了新的突破,工匠们通过改进养蚕缫丝以及纺织的技术,织出的丝绸更加轻薄柔软、色彩绚丽,无论是质感还是图案都堪称一绝,成为了达官贵人竞相追逐的珍品。

而在军事器械的研发上,工匠们对弩箭进行了改良,增加了弩的射程和威力,并且设计出了一种可以快速装填弩箭的装置,让弩手在战场上能够更迅速地发射弩箭,对敌人形成更强大的火力压制。投石车也被改进得更加精准,能够远距离准确地攻击敌方的城池和营地。

随着这些科技成果在大唐各地的应用,大唐的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百姓们因为农耕技术的进步,粮食更加充足,生活更加安稳;手工业的发展让更多人有了赚钱的门路;军事器械的强大则让外敌不敢轻易来犯,边境更加安宁。

然而,科技的进步也并非一帆风顺。一些保守的官员和文人认为这些新奇的发明创造有违祖宗之法,是奇技淫巧,不应该大力推广,甚至在朝堂上公然反对林羽的做法。

林羽面对这些质疑声,并没有退缩,他在朝堂上据理力争:“诸位大人,科技进步乃是为了让我大唐更加繁荣昌盛,让百姓生活得更好。这些新的农具、工艺、军事器械,哪一样不是实实在在地为我大唐带来了好处?若因循守旧,拘泥于祖宗之法,那我大唐如何能进步,如何能在这世上屹立不倒?”

在林羽的耐心解释和诸多实际成果的证明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可科技进步的重要性,那些反对的声音也渐渐小了下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