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穿越盛唐:我在贞观搅风云 > 第23章 提升防灾御灾力

穿越盛唐:我在贞观搅风云 第23章 提升防灾御灾力

作者:莙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3-30 14:25:10 来源:小说旗

大唐在一片繁荣发展之中,林羽也时刻警惕着各类天灾**对国家和百姓造成的威胁。尽管之前在应对洪灾等灾害时积累了一定经验,但整体的防灾御灾体系仍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加强,以便能更从容地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灾害情况,保障大唐的长治久安。

林羽进宫面见李世民,一脸凝重地进言道:“陛下,我大唐虽如今昌盛繁华,但天有不测风云,地震、旱灾、火灾等灾害仍时有发生,给百姓生活和国家发展带来诸多破坏。臣恳请陛下准许臣完善防灾御灾之策,提升我大唐应对灾害的能力,未雨绸缪,方能保我大唐国泰民安啊。”

李世民听后,深以为然,说道:“林羽,你所虑极是,防灾御灾关乎民生根本,朕允你着手此事,望你能让我大唐在灾害面前,尽可能减少损失。”

林羽领命后,先是组织了一批精通天文地理、水利工程以及建筑学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共同对大唐各地可能面临的灾害种类、发生频率以及危害程度等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和分析。

经过数月的深入研究,林羽制定了一套全面的防灾御灾方案,主要涵盖以下几个重要方面。

在灾害预警方面,设立专门的天文观测台和气象监测站,分布于大唐的不同区域。天文观测台负责观测天象变化,通过长期的数据积累和分析,总结出可能预示地震、暴雨、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天文现象规律;气象监测站则运用简易的气象仪器,如风向标、雨量器等,实时监测风向、风速、降雨量等气象数据,提前预判气象灾害的发生。

一旦观测到异常迹象,便通过遍布各地的驿站和刚发展起来的邮政系统,迅速向周边地区以及朝廷传递预警信息,让百姓和官府都能提前做好应对准备。例如,若观测到某地区天空出现特殊的云层堆积,预示着即将有暴雨甚至洪涝灾害,当地官府收到预警后,便可组织百姓提前加固堤坝、疏通河道,转移处于低洼地带的人员和财物。

在防灾工程建设上,针对不同灾害类型打造相应的防御设施。在地震多发地区,指导百姓建造更为坚固且具有抗震性能的房屋,采用特殊的建筑结构,如榫卯结构,增加房屋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同时,在城镇规划中,预留出足够的空旷地带作为应急避难场所,方便百姓在地震发生时能及时疏散躲避。

对于容易发生火灾的城市区域,规划建设更多的消防水池,储备充足的灭火用水,并且在街道两旁设置水缸,定期派人检查添水,确保随时可用。同时,规定建筑之间要保持合理的间距,避免火势蔓延,还组织民间成立义务消防队,配备简易的灭火工具,如水桶、水龙等,并对队员进行消防知识培训,让他们在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协助灭火。

在旱灾预防方面,继续大力推广水利灌溉设施,如修建更多的水库、水塘,挖掘灌溉渠道,提高水资源的储备和调配能力,确保在干旱年份,农田也能得到必要的灌溉,保障粮食产量。

此外,为了提升百姓的防灾意识和应对灾害的实际能力,林羽组织编写了通俗易懂的防灾手册,内容涵盖各类常见灾害的特点、预兆、应对方法以及逃生技巧等,发放到每家每户,并定期在各地举办防灾知识讲座和应急演练活动,让百姓熟悉灾害发生时该如何自救互救。

然而,在推行这些防灾御灾举措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困难。部分地区的官员和百姓对灾害预警信息不够重视,觉得那些所谓的异常天象和气象数据不一定就会引发灾害,存在侥幸心理;一些地方在建设防灾工程时,由于资金、人力等资源有限,进展缓慢,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还有些百姓对参加防灾知识讲座和演练活动积极性不高,认为浪费时间。

林羽针对这些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以解决。对于不重视预警信息的情况,他收集了以往因忽视预警而导致严重灾害后果的案例,在各地进行宣传,让大家明白预警的重要性;针对资源有限导致工程进展缓慢的问题,协调朝廷从国库中拨出专项经费,同时鼓励地方乡绅富户出资出力,共同参与防灾工程建设;对于百姓参与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在讲座和演练中设置了一些奖励环节,如参与即可获得生活用品、表现优秀者还有额外奖品等,提高大家的参与热情。

随着防灾御灾体系的逐步完善和落实,大唐应对灾害的能力得到了显着提升。在之后的日子里,虽然仍有各类灾害发生,但因提前做好了准备,损失相较于以往大大减少,百姓们也逐渐养成了防灾的意识和习惯,对朝廷的这一举措称赞有加,对林羽更是感激不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