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穿越盛唐:我在贞观搅风云 > 第18章 革新教育育贤才

穿越盛唐:我在贞观搅风云 第18章 革新教育育贤才

作者:莙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3-30 14:25:10 来源:小说旗

大唐在诸多方面都因林羽的谋划与推动有了长足发展,而林羽深知,人才始终是国家持续繁荣昌盛的关键所在,当下的教育虽已有所成效,但仍有进一步革新优化的空间,以便能培养出更多适应大唐多元发展需求的贤才。

林羽进宫面见李世民,诚恳地进言道:“陛下,臣观如今我大唐教育虽已渐成体系,然时代变迁,所需人才已不止于熟读经史之人,更需精通各类实用技艺、具备创新思维与广阔视野者。臣恳请陛下准许臣对教育进行一番革新,以育出更多契合大唐发展的栋梁之才。”

李世民听后,点头认可道:“林羽,你向来目光长远,教育关乎大唐未来,朕允你着手此事,望你能让我大唐学府之内,人才辈出啊。”

林羽领命后,先是召集了国子监、各地官学以及诸多知名学者、教育家共同商讨革新之策。众人经过深入研讨,决定从教育内容、教学方式以及学府管理这几个重要方面进行变革。

在教育内容上,除了继续将儒家经典作为基础必修科目,让学子们研习经史子集,明晓为人处世、治国理政之大道外,还大力拓展了实用学科的范畴。增添了天文历法课程,教授学子如何观测天象、推算节气、制定历法,为农业生产以及航海出行等提供精准的时间参照;增设算学课程,从简单的算术运算到复杂的代数、几何知识,培养学子的逻辑思维与运算能力,以应对商业贸易中的账目核算、工程建造中的数据测量等事务;引入医学养生课程,讲解人体经络、病症诊治以及日常养生之法,使学子具备基础的医疗知识,既可保自身康健,又能在必要时救助他人;同时,还有农学课程,传授农作物种植、土壤改良、水利灌溉等农业技术,助力农业发展,毕竟大唐以农为本,提高农业产量至关重要。

教学方式方面,一改以往单纯的先生讲学、学子死记硬背的模式。采用课堂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法,比如在算学课程中,先生讲解完理论知识后,会布置实际的商业交易算账、土地丈量等问题让学子去解决,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在医学养生课程里,学子们会跟随医师到医馆见习,甚至参与简单的病症诊治,积累临床经验;天文历法课程则安排学子在特定的观测台,亲自操作天文仪器,观测星辰变化,记录数据并进行分析。

此外,为了激发学子的创新思维,还设置了讨论课堂,针对一些学术问题、社会现象或者实际难题,让学子们各抒己见,相互辩论探讨,鼓励他们提出新颖独特的见解与解决方案。

在学府管理上,建立起更为科学的考核与选拔机制。不再仅仅以诗词文章的优劣来评判学子的能力,而是综合考量各学科的学习成果。设立定期的学业考核,考核内容涵盖所学的各类科目,根据考核成绩对学子进行分级,成绩优异者可获得更多的学习资源以及参与重要学术研究、实践项目的机会;同时,对于教师的选拔也更为严格,不仅要求学识渊博,还要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和品德素养,定期对教师进行教学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奖惩,督促教师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然而,教育革新的举措刚一推行,便遇到了不小的阻力。一些传统的大儒认为此举是对儒家正统教育的冲击,担心学子们过于注重实用技艺而忽略了修身养性、研读经典的重要性;部分地方官员也觉得革新教育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对推行之事不太上心,消极对待。

林羽面对这些情况,积极奔走解释。他对那些大儒说道:“诸位先生,儒家经典所蕴含的智慧自然是我大唐教育的根基,但如今大唐发展日新月异,所需人才需能文能武、博古通今,掌握实用技艺方能更好地将所学运用到为国效力之中,这并非是对经典的忽视,而是让教育更加贴合实际,相得益彰啊。”

对于那些消极对待的地方官员,林羽则向朝廷奏明情况,李世民下令对这些官员进行严厉斥责,并责令他们全力配合教育革新工作,若再有懈怠,便予以革职查办。

在林羽的不懈努力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理解并支持教育革新。各地学府逐渐按照新的教育模式开展教学活动,学子们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他们积极参与到各学科的学习与实践中,知识储备和实践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