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穿越盛唐:我在贞观搅风云 > 第199章 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凝民心

大唐虽整体繁荣昌盛,但乡村地区在文化建设方面相对薄弱,亟待加强。在乡村,传统的民俗文化传承面临困境,许多古老的民间技艺、民俗活动因缺乏传承人和年轻人的参与,逐渐走向衰落,像一些独具特色的手工刺绣、木雕工艺,知晓的人越来越少,传统的节日庆典、庙会活动也变得越来越冷清,失去了往日的热闹氛围;乡村的文化设施极为匮乏,仅有寥寥几处简陋的村塾可供村民读书识字,却没有像样的文化活动室、戏台等场所供村民开展文化娱乐活动,村民们在农闲时节缺乏丰富多样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乡村缺乏系统的文化教育,村民的文化素养普遍较低,对于新思想、新技术的接受能力较弱,不利于乡村的长远发展,若能大力加强乡村文化建设,保护传承民俗文化,完善文化设施,提升村民文化素养,必能凝聚乡村民心,让乡村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促进城乡文化均衡发展。

林羽进宫面见李世民,奏道:“陛下,如今我大唐虽昌盛繁荣,然乡村文化建设堪忧,民俗衰,设施缺,素养低,长此以往,恐民心难聚,有碍大唐之乡村振兴。臣恳请陛下准许臣加强乡村文化建设,使乡村文兴,民心凝,尽显我大唐之重农崇文智慧啊。”

李世民听后,深表认同,说道:“林羽,你所言极是,乡村文化建设关乎国之乡村振兴,朕允你着手此事,望你能打造出繁荣兴旺的乡村文化建设新局面。”

林羽领命后,先是从保护传承民俗文化入手。组织民俗专家、民间艺人等对乡村的民俗文化进行全面普查与记录,深入挖掘那些濒临失传的民间技艺、民俗活动等,详细了解其历史渊源、制作工艺、表演形式等内容,将其整理成册,形成系统的民俗文化资料;同时,鼓励民间艺人收徒授业,对于积极传承民俗文化的艺人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荣誉称号,激发他们的传承热情,通过言传身教,让更多的年轻人掌握民间技艺,参与民俗活动;此外,在乡村定期举办民俗文化节、传统技艺大赛等活动,展示民俗文化的魅力,吸引村民和游客的关注,提高民俗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让民俗文化在乡村重焕生机。

在完善乡村文化设施方面,加大对乡村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依据乡村的人口分布、地理环境等情况,合理规划建设文化活动室、戏台、图书馆等文化场所。文化活动室里配备棋牌、乐器等娱乐设施,供村民们休闲娱乐、开展文化交流活动;戏台定期邀请戏班子来演出,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图书馆则收藏各类书籍,涵盖农业技术、文学艺术、历史地理等多个领域,方便村民借阅学习,提升知识水平;同时,加强对这些文化设施的管理与维护,安排专人负责,定期进行检查和修缮,确保设施能够长期正常使用,为村民提供良好的文化活动环境。

对于提升村民文化素养,开展多样化的文化教育活动。在乡村的官学、私学中加强文化课程的设置,除了传统的识字、算术等基础课程外,增加诗词、书法、绘画等文化艺术课程,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针对成年村民,组织开展文化夜校、知识讲座等活动,邀请学者、专家来讲授农业技术、卫生健康、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拓宽村民的知识面,提高他们对新思想、新技术的接受能力;此外,鼓励村民自发成立读书小组、文化兴趣社团等,通过自主学习、相互交流,营造浓厚的乡村文化氛围,提升村民的整体文化素养。

此外,为了提高村民对乡村文化建设的认知度和参与度,开展大规模的宣传教育活动。在乡村的主要道路、集市等地张贴乡村文化建设宣传标语、图画,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具体举措以及村民可以参与的方式等内容,让村民了解乡村文化建设与自己生活的紧密联系;在乡村的官学、私学中开设乡村文化建设课程,从小培养学生的乡村文化建设观念,让他们成为乡村文化建设理念的传播者和践行者;利用说书、唱戏等民间艺术形式,将乡村文化建设故事融入其中,让村民在娱乐的同时受到乡村文化建设思想的熏陶。

然而,在加强乡村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部分村民对民俗文化传承不够重视,认为传统技艺、民俗活动不能带来实际的经济收益,更愿意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对参与民俗文化活动积极性不高;一些乡村由于资金有限,难以承担文化设施建设、文化教育活动开展以及宣传教育等所需的费用,导致乡村文化建设进展缓慢;还有些乡村缺乏文化建设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村民们虽然有参与文化活动的意愿,但不知道该如何开展,缺乏有效的组织协调,影响了乡村文化建设的推进。

林羽针对这些情况,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加以应对。对于村民不重视民俗文化传承问题,加强宣传引导与效益分析。组织工作人员深入到村民当中,通过举办座谈会、上门走访等方式,向村民详细讲解民俗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不仅可以保留乡村的文化根脉,还能通过发展民俗文化产业,如将民间技艺产品推向市场、打造民俗文化旅游等方式,带来经济收益,改变村民的观念,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民俗文化传承活动。

针对资金难题,协调朝廷和地方官府加大对乡村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设立专项基金,对经济困难地区进行重点扶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通过吸引慈善组织捐赠、发动富绅资助等方式,筹集资金用于文化设施建设、文化教育活动开展以及宣传教育等工作;还可以探索与其他地区开展合作共建的模式,共享资源、分担成本,推动乡村文化建设顺利进行。

对于缺乏组织者和引导者问题,加强人才培养与选拔。在乡村选拔有文化热情、组织能力的村民,进行系统的文化建设培训,传授活动组织、文化推广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使其能够担当起乡村文化建设的组织者角色;同时,从城市或其他文化建设成效显着的乡村选派文化志愿者、文化辅导员等,到缺乏组织者的乡村进行帮扶指导,协助村民开展文化活动,提高乡村文化建设的组织协调能力,推动乡村文化建设有序进行。

随着乡村文化建设举措的逐步落实,大唐的乡村文化建设取得了显着成效。民俗文化得到了有效的保护与传承,传统技艺在年轻人中得以延续,民俗活动再次热闹起来,乡村的文化设施日益完善,村民们有了丰富多样的文化娱乐场所,文化素养也不断提升,对新思想、新技术的接受能力更强,乡村的民心更加凝聚,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城乡文化均衡发展得到了有力促进,大唐继续在繁荣昌盛的道路上稳步前行,尽显乡村文化建设凝聚民心、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