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回过去,我做曹贼那些年 > 第1022章 古镇

重回过去,我做曹贼那些年 第1022章 古镇

作者:南溪仁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3-30 15:02:50 来源:小说旗

巫山的烈士陵园不算小,在老城北门坡,里面长眠着三十九位烈士。

这里面有解放时期牺牲124师的战士,也有建设时期牺牲的战士和干部,有些连名字都没有。

剿匪这个词儿可能离大部分人都相当遥远,那是一个相当漫长艰苦的时期,川东这边一直持续到了六几年。

六零年开县狗儿坪都还发生过战斗,牺牲了十几个人。

烈士陵园里有一位烈士叫韩天月,山东人,五零年任巫山县大庙区区长,在和匪徒的战斗中被击中头部牺牲。

五三年,北门坡烈士陵园落成,以此来祭奠那些为了国家长眠于此的先辈英烈。

巫山迁址新县城以后,在零五年把北门坡烈士陵园迁到了望霞公园西坡,虽然修造的还是不错,但是并没有重视。

或者说,那个时候就没有人重视这一块,全国各地的都在荒败,无人问津。

上辈子张铁军在这里生活了好几年,都不知道望霞公园里还有个烈士陵园。甚至当地的老百姓大部分都不清楚。

齐部长稍微有些紧张,四十多岁的汉子坐在那像个小学生似的搓着手。

“这一块,暂时来说,我也不是很清楚,得看县里的安排,具体啷么弄还没有决定。”

这个时候,武装部只是地方上的一个普通部门。

“你不要紧张,我没有别的意思。”张铁军摆了摆手:“你当过兵吗?”

齐部长摇了摇头:“没有,我没当过兵,我们老部长是,部里有两个同志是转业过来的。”

张铁军点了点头:“这一块要重视起来,要早早拿出方案。”

“好,我一定和县里反映,保证完成任务。”

“好吧,”张铁军有一点点失望,站了起来:“我就是想到了过来问一下,没有别的意思,那就不打扰你工作了。”

下了楼,张铁军抬头看了看天空,有一股子说不出来的感觉。说不清楚。

“他也做不了这个主,这事儿还是得和县里说说才行。”李树生看了看张铁军,建议了一句。

张铁军摇了摇头:“不是这个事儿,我在想,是不是应该成立个专门的部门来做一块,指望地方上怕是没那么容易。”

李树生抿了抿嘴,叹了口气。

徐熙霞已经把黄文芳给祸祸了,辣的鼻涕眼泪直流的,张红艳就在一边哈哈笑。

张铁军一进来就看到这么一副场面。

挠了挠头,张铁军舔了舔嘴唇,不知道说点啥才好。

黄文芳从小在新加坡长大,后来生活在英国,又到香港,都是饮食比较清淡的地区。这可造了孽了。

“喝点水喝点水,我也没想到你这么怕辣呀。对不起哦。”徐熙霞像个犯了错的孩子,在一边紧着讨好着,哄着。

黄文芳抹了一把眼泪,恨恨的看着徐熙霞:“我想打屎你,呜呜……”

……

晚饭就在招待所餐厅吃的。说餐厅也不对,其实是一家对外营业的饭店。国内旅游定点饭店嘛。

腊排骨,渣辣子回锅肉,黄腊丁。这个渣辣子是巫山的特色,是把辣椒和玉米面拌在一起发酵炒熟制作的一种食物。

直接吃也行,炒回锅肉也挺好吃的,不亚于万县的苕皮回锅肉。

黄文芳被辣怕了,什么也不敢吃,就喝了一碗木耳菜豆腐汤。她要和徐熙霞绝交至少十个小时,怎么说话也不搭理她。

蒋卫红回来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九点半了。

“吃饭了没有?”

“吃过了。”蒋卫红点点头:“审了一下,这些人是一个团伙,靠在客运站一带和农贸市场收保护费为生。

领头的叫王辉,他还有个哥哥叫王兴平在珠海,说是承包了那边往这边的客车,其实也是收保护费,估计案子不小。”

“通知那边了吗?”

“打电话了。”蒋卫平点了点头抻了个懒腰:“先把人抓了再说,谁也跑不了。确实是够乱的,也是该好好整治一下了。”

“其实最该整治的不是这些,”张铁军摇摇头:“慢慢来吧。”

就像巫山,一共就这么不到一平方公里的地方,蹦狗一脚它都能直接跑出城,就这么点大,为什么这些人就能存在还活的这么滋润?

是没有人反应没有人告吗?

“我知道,所以我找的中队,这边分局要接手让我挡回去了,哪来的那么大脸?”

事实上,王兴平这伙人是一直活跃到了零七年才落网的。为什么?

而且这并不是个例,可以说每个区县都有这么一个大哥,有这么一伙人,越是地方大就越多,势力越大。

甚至还能让很多年轻人崇拜,感觉混是一种牛逼,一种出人头地。

……

第二天一早,吃了早饭,王书记罗县长和刘副县长就来了招待所。

张铁军正在和黄文芳交待事情,他想把整个老县城利用起来。

“正好,”张铁军招呼他们坐下:“我感觉老县城就这么炸掉太可惜了,你们看能不能把龙江村这边划一块地出来,把整个老县城挪过去。”

王书记和罗县长对视了一眼。

张铁军说:“我是这么想的,这块地由东方投资公司出钱买下来,在这里把老城原样建起来,打造成一个旅游景点。”

三个人的眼睛立马就亮了,这个可以呀,还以为是让他们来建呢。

“我感觉可以,还能增加一个亮点。”刘副县长直接表了态,看了看书记和县长:“这也可以说是一个特色撒。”

“要得,我也同意。”罗县长点了点头:“我们鼓掌欢迎各种投资,保证一定会认真做好服务和后勤工作。”

“我来给你们介绍一下,”张铁军指了指黄文芳:“这是香港东方国际投资公司的经理黄文芳女士。”

王书记罗县长刘副县长就一脸惊喜的上前和黄文芳握手问好。

“这只是一个初步的构想,具体的我们还需要谈一谈,”黄文芳说:“还要看具体条件。”

“嘞个没啥子问题,”王书记说:“老城本来就是要炸掉的,贵司能够利用起来我们都愿意看到,嘞个不存在。”

罗县长也点头。本来整个老县城是都要拆掉夷平的,那也是要花钱的,而且资金量还不少。

夷为平地的老县城

如果东方投资愿意把这一块接手下来,别说要不要钱,让他反过来支付给东方公司一笔钱他都愿意。

就不用说还能卖出去一块地,以后还会增加一个旅游景点了。

新建老县城要用的土地可不小,至少也得一平方公里以上,平山修路建设,这里面能带来的就业还有拉动可就太多了。

就算建成以后,那也是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的,还能吸引各地的游客过来消费。

这简直是天上掉下来一个热腾腾的大馅饼。

“行吧,具体的回来再说,正好大家也都认真考虑一下,咱们先去走一走。”

张铁军站起来招呼大家出门。

“那个,张部长。”罗县长看了看张铁军。

张铁军看了看他,随即就明白了,摆摆手:“没事儿,我也没当什么大事儿,你们不用感觉什么。

不过,这边的治安也确实是需要彻底整治一下了,要深挖一下原因。

这个不归我管,我会向乔书记和陶部长如实汇报,正好今年要大力整顿治安,后面会有相关文件下来。”

张铁军也是感觉这几个人还算不错,顺嘴就提点了一下,至于他们自己能做到哪个地步,那就和别人无关了。

几个人简单收拾了一下从招待所出来,坐车去往码头。

张铁军要去复龙镇和昌大镇看一看,这两个镇子是比较重点的迁移安置区。也是张铁军所知道的,问题不少的地方。

做事也是讲杀熟的,谁让了解呢,放着现成的不去弄难道还得费劲巴拉的去找?

复龙镇不大,只有几千人口,就在大宁河西畔。

做为巫山旅游特色柳叶舟的终点码头,镇子上这会儿餐馆宾馆林立,商业有声有色,巫山县第一家涉外宾馆就建在这里。

镇子上的农民也吃到了旅游的红利,就在镇子上摆摊设点经营一些农产品也能挣点钱。

结果这刚刚好了没几天儿,要搬迁了,整个镇中心零点八平方公里都在水线以下。

等蓄水结束以后,柳叶舟项目也没有了,大宁河一下子成了不弱于长江的大河,不管是宽度还是深度都已经不再适合这种小船。

于是刚刚繁荣起来的小镇扭头就成了贫困户,人口也流失了一部分。迁到外地去了。

新镇子会建在这会儿头顶的山脊上,张铁军曾经来过。

探到水里近一公里多的山脊上,就一个小泥码头,一个孤零零的镇政府大院,再加上镇派出所,哦,还有商业银行。

一共不到二十户人家,就感觉挺凄美的那种。

但实际上复龙镇管辖的地盘并不小,只是太散落了,都分布在大山里。

几个人在码头下了船,随意逛了逛,王书记给张铁军介绍了一下情况,也说到了他当年陪李总过来的一些事情。

其实没啥好看的,这边没有什么值得保护的东西,基本上除了民居都是新建的,也将都被遗弃,埋在深深的水底。

“搬迁以后,对于镇子上的经济出路有没有具体的考虑?”

王罗刘三个人互相看了看。那就是没有了呗。

不过到也不奇怪,毕竟这次搬迁涉及到的人和地方太多了,整个县城也要重建重新安排,事情太多自然有主有次。

“复龙这里也是有一些东西的,”张铁军对黄文芳说:“你这边也可以考虑一下。”

一听说可能会有投资,王罗刘的眼睛就又又亮了,刘副县长说:“稍后我会把关于复龙镇的详细资料送给黄女士。

这里人杰地灵物产丰富,各个方面都还是相当有潜力的,保证不让你后悔。”

张铁军就想笑。

从这里想去山里看看不太方便,这次也没打算去。那得开车从县城的另一个方向走,从大山里绕过来才行。

于是溜达了一圈,重新上船继续北行。

这一段河面属于巫山小三峡,弯弯曲曲的河道里景色也还是不错的,险峻不输长江那边。

过了复龙镇顺河往北转过两个急弯,往右又有一条不大的水道,这会儿特别不起眼,以后就是非着名景点巫山小小三峡了,这会儿还什么都没有。

不是乱叫,人家名字就是小小三峡。

河水在小小三峡大门口左拐,这里就是滴翠峡,继续北上就到了昌大镇的地盘。邓家岭。

以后这里会成为新的昌大镇,这会儿还没有开始建设。

顺河再往北,河水绕过一个犄角型,大概有五公里,就到了昌大古城,在大宁河的东岸。

昌大古城是一座真的古城,建于晋代,已经一千六七百年了,就建在河边山下一块不大的冲积扇形小平原上。

事实上,这会儿的城池是明代修建的,清代又重修了三座城门。

古城是一座微型城池,一千多年也没有过什么太大的变化,城内甚至连个集市也装不下,在城外三百米形成了一个集,叫太平场。

说是微型,是参照原来的诸多古城而谈,不过事实上也确实不大,整个城也就是五十亩大小。

不过古城保存的相当完好,城墙城门街道码头都一直是原来的样子。

这里是因为当年国家台的纪录片话说长江而出名的,有一集专门记录了这座古城的历史,同一时期出名的还有大足石刻。

小城北依大山三面环水,在深山大河畔默默无闻的过着悠然的日子,这一待就是一千多年,直到成为旅游景点才热闹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