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回过去,我做曹贼那些年 > 第1095章 长寿城

重回过去,我做曹贼那些年 第1095章 长寿城

作者:南溪仁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3-30 15:02:50 来源:小说旗

张凤没去成都。

成都的事情她直接委托了刘基地长派人过去核实调查,主要就是整理九县一市的幼儿园和小初学校的数量和位置,和地方上谈捐建的事情。

这东西就是需要一个数量,送钱帮他们建设新学校没有不愿意的,谈也是谈一下扩大校园的事儿,有一些可能需要搬迁。

这一次捐建不限数量,但是有两个硬性条件,一个是楼房可以建大但是不能超过三层,另外一个就是操场必须要大。

这两样都需要很大的面积才行,这会儿有不少小初学校原来的条件都是不达标的。

这事儿刘基地长代表去谈也一样,主要是张凤自己舍不得走了,到了渝城她就舍不得了,总得要腻乎几天,事情反正也不急。

把下面的人都安排了工作去忙,她自己要跟着一起坐船去湖北。

又是包了条游轮,从朝天门码头顺流而下,一路开往申城。张凤就到武汉,她在那下船然后直接坐飞机去西安。

小黄也是打算从武汉回去,她现在是科长了,不合适出来的时间太长。张铁军夏天还要回去,到也没有那么舍不得。

反正这一趟快得五六天,慢则七八天,够她们折腾的了。时间再长点怕是张凤又会开始腻烦了。

张凤的性格就是得有,但是不能多,离远了想,挨近了就烦。就是这么个色。

这一路顺流而下到巫山这一段,大家已经走过一遍了,所以基本上都不会停船,也就是站在船上看看两岸。

这个时候长江沿岸游览玩耍的地方也不多,也就是丰都和石宝寨,上来的时候没时间停,这回到是可以下去转一转。

其实也没什么意思,和后来都不一样。大家看到的石宝寨是零五年翻修的。

这会儿也就是丰都还值得逛逛,还都是老样子,等搬迁以后就没有什么值得看的地方了,哪哪都搞的相当低级。

其实张铁军是想让东方把鬼城接过来的,搬迁重建一下,但是丰都政府不同意,这可是他们的摇钱树。

可惜就是只想挣钱没有人去认真琢磨做实事儿,下面施工队也是能糊弄就糊弄。太可惜了。

不过张铁军已经和渝城这边谈了一下,让他们把丰都鬼城的搬迁当成一件重事大事来抓来办,各个方面监督审核都要严格一些。

在成都的时候他也和老蒲说过这事儿,有张书记和蒲市长在,想来怎么也能比上辈子强点吧。谁知道去了。

其实这事儿也并不是有多复杂,只要地方上少发挥,能认真严格的把鬼城一比一复建过去就比后来那个‘精心设计打造’的鬼东西强。

很多时候你真想象不出来有些人的脑子到底是怎么长的,里面到底装了些什么鬼东西。

出发的时候,张书记和蒲市长都来了。哦,这会儿还不能叫蒲市长,得叫蒲副省长。

蒲副省长是三峡移民工程的具体负责人。

这几年他亲自到各地考察视察调研,亲自审查计划部署工作,得到了几位老总一致的认同,这才有了调任渝城的机会。

当然,这里面也少不了各种协调和个人努力。

事实上,他争取这个机会也算是挺不容易吧,中间差一点就被人摘了果子。渝城市长的位置中间空白了有半年的时间。

他在成都接触张铁军也是得到了身后人的指点,包括这一次跑到渝城来向张铁军‘汇报工作’。

张铁军过来的时候谁也没通知,是突然下来的嘛。

他打算陪着张铁军重走这一段江路,一直到巫山在下船,正好顺路去‘考察’一下东方的项目。

张铁军到是无所谓,想跟着就跟呗,船上还有那么多空房间又不是住不下,正好也能接触了解一下,看看这个人到底怎么样。

张书记也上了船,他说要顺便去一趟长寿蹭个船,这个面子肯定得给,至于是真是假都是无所谓的事儿。

长寿原来属于涪陵地区,在六十年代划归渝城管辖一直到这会儿,张书记说要到长寿去视察一下还真没什么毛病。

长寿原名枳邑,唐代改置乐温县,长寿这个名字是从明洪武六年开始的,这个名字的由来和巴寡妇清还有长寿山有关。

很多人认为长寿和长寿湖有关,其实不是,长寿湖是五六年才建成的人工湖。

解放以后,长寿曾短暂的归属过大竹专区。确实短暂,只有一个来月,就又划回了涪陵。

事实上,这会儿看到的长寿县城早已经不是原来的那个乐温古城了,五六年修建狮子滩水电站蓄出了长寿湖,老乐温县城淹在了湖底。

没有留下任何影像。

一个从唐代留存下来的古老城镇,最终没能继续生存下去,成为了长寿湖底一个永远的传说。

现在的长寿县城同样诞生在唐代,因县治西迁到长江边而成镇。

在唐宋明元四代,新的长寿城一直是守在桃花溪口的,建在莱公溪和桃花溪中间的三角地带。

众所周知,唐代是不修长城不筑城的,长寿的江边县城一直都没有城墙。

清代白莲教川楚起义,白莲教一把大火烧了河街,不搬没有办法了,只好无奈向北上山。

县衙向北迁到了铜鼓山上。铜鼓山凤山高崖峭壁车马难行,于是筑墙围城,史称凤城。

于是县城就跟着向北面的山上发展,也第一次有了城墙和防御措施。距离今天也不过就是百年历史。

紧接就到了近代,抗日战争爆发,三七年大撤退,渝城成了陪都。

随着战事吃紧,什么都缺,为了解决炸药问题,国民政府在长寿三洞沟兴建了二十六兵工厂,对三洞沟恒星电厂进行了扩建改造。

五三年,二十六兵工厂(炸药厂)更名为长寿化工厂。这也是长寿化工产业的起点。

到了七、八十年代那会儿,长寿整个滨江地带已经全是化工相关的工厂。

纸厂、火柴厂、化工厂、棉厂、染料厂(川染)、四川维尼纶厂(川维)、 制药厂、 氮肥厂、磷肥厂、三灵化肥厂、三峡水务污水厂。等等。

化工产业的兴盛,带来了长寿人口的急剧增长,而且工人在那些年代都是富有的人,于是片区迅猛发展,经济逐渐活跃,河街也再度繁荣起来。

长寿城

繁荣背后,是严重的污染。

因为城区是在凤山高处,每天空气中弥漫着各种叫人窒息的味道,尤其排污的时候,习惯了这种味道的人都受不了。

夏天都不能开窗。

到了九六年这个时候,因为污染严重人口承载压力不断增大,也因为三峡工程将产生淹没区,长寿的各类化工厂都在忙着搬迁,退出滨江地带。

河街一带拆迁了,电影院搬了,百货公司也搬了,滨江地带逐渐冷清下来,长寿县城被迫再一次北迁,就是今址的桃花新城。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往日奔腾的莱公溪早已经消逝不见了,长寿县城也远离了长江边。

张书记去长寿,就是看一下工厂搬迁和新城建设的情况。他自己是这么说的。

反正他就带着秘书和市化工局的两位同志就轻装胜马的来了。

张铁军也是从这两位化工局的人身上才记起来原来这会儿还有个化工部存在。好像是在九八年撤销的。

九八年,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中石油)和石油化工总公司(中石化)的行政职能部分被拆分出来,和裁撤的化工部组建了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

“欢迎欢迎,热烈欢迎,里面请里面请,请上船就座。”张铁军站在浮桥口那里像个店小二似的招呼着张书记和蒲副省长两位。

得到他们要来的消息的时候,张铁军他们这些人已经上船了都。

让徐熙霞和小黄她们上船去安排房间,他和黄文芳,张凤一起到登船口迎接。

“哈哈哈,铁军你这就太热情了,这哪里敢当啊。”张书记笑着和张铁军握手:“盛情难却盛情难却,我这也算是给你送行了,以后要常来。”

张铁军撇了撇嘴:“也就是看你年纪大,要不然我都开船走了,要过来也不早点打招呼。”

“临时决定,确实没来得及提前招呼。这是蒲省长,你们应该认识吧?”

张铁军伸手和蒲副省长握了握:“认识,在成都我们聊过,蒲省是三峡工程地方的具体负责人嘛,是我这次任务的接头人。”

一行人上了船,张铁军往岸上看了看:“这下再没有谁要来了吧?还要不要等一等?”

“我们这边是没有了,就我俩。”

“那就行了,开船。咱们到楼上坐吧。”

张铁军吩咐开船,让张红艳带着张书记和蒲副省长的随行人员去安排房间,他和张书记蒲副省长直接来到顶层的观光平台上。

游轮长长的鸣叫了一声,猛然一震,巨大的船体缓缓的离开浮桥驶向江心。

站在岸上送行的东方这边的人马摆着手看着游轮缓缓离开,一直走到了江心,这才一步一回头的回去了。

“你这一趟是直接到申城?”张书记看着张铁军熟练的泡茶润杯,问了一句。

“嗯,一路走过去到申城,申城的仲副书记已经十二道加急在催了,那边有点事情。”

“那为什么不坐飞机过去?这船可慢啊,怎么不得走个十天半月的。”

“我老家那边没有大水,好不容易有这么个机会我肯定要体验一下嘛,这种机会可不多。现在电话也方便,真有什么急事儿打个电话也就行了。”

“这个到是,现在这个移动电话确实是要方便多了,也不像以前经常怕耽误了什么事情。科技还是要发展哪,是真有用。”

“科技要发展,城市农村也要发展,老百姓的生活同样需要发展,哪一块慢了都不行,我现在就觉着做不完的事情,有一种时不我待的感觉。”

“这话肯定是没错,铁军你觉悟高,我们以后可得多向你学习。”

“可别,咱们不带捧杀的,我向你们学习还差不多,我才几岁?我听说过的都没有你们见识过的事情多,差太远了。”

张铁军给老两位倒上茶水,展手请了请:“喝茶,尝尝这个茶怎么样。”

“什么茶?”张书记端起茶杯看了看,闻了一下。

“你们茶山的新茶,是叫秀芽吧?我感觉还不错。我平时喝红茶多一些,对绿茶的了解不多。听说这个分什么国家级和省级。”

“我也分不清楚。”张书记摇摇头,轻轻嘬了一口:“喝着还是不错的,这个味道蛮好。”

蒲副省长也尝了尝,点了点头:“味道确实可以,回甘很厚。”

“你,东方那边不是有商场吗?”张书记笑着说:“可得把这个茶给放进去。这么好的茶名气太小,你得帮我们走出去。”

“这个没什么问题。”张铁军点了点头,自己也喝了一杯:“只要质量上能保证,销售完全没有问题。商场有茶叶专柜,只卖好的。”

“行,回来我安排一下,客气话我就不和你说了。”张书记冲张铁军拱了拱手。

三个人就这么喝着茶闲聊起来,从移民说到了长寿的化工厂搬迁。

“对了,老刘说,孙书记在的那会儿,你和他们说过渝城工业搬迁的事儿?”张书记看着张铁军问了一句。

“嗯,确实说过。”张铁军点点头:“我就是看渝城的工业太乱,这里一个那里一个,又都在主城区占着巨大的地方。

现在所有的工矿企业都面临着转型,不少都是在坚持生产,我感觉这是个机会,一方面搬离主城区可以腾退出土地。

再一个,可以趁着搬迁的时候整体升级一下技术设备,进行一下资源整合,优化一下。可能解决不少问题。”

张书记点了点头,扭头看着江边琢磨起来。

蒲副省长点头表示同意:“确实可行,省里这一次的兼并整合计划我也是参与了的,放小保大,不但能减轻负担,也能更好的利用资源。”

张铁军看了蒲副省长一眼:“咱们丑话说前面啊,别再往我身上赖了,借钱可以,其他的你们自己想办法去。”

“你这么说就不对了,”张书记笑起来:“沈阳你管了,大连你也管了,成都你又管了,是吧?你就说事情有没有这么做的。”

张铁军就知道会这样。

“是真不行,而且你们这边也确实用不着我掺和,实话。渝城这边的企业总体来说情势要比成都好的多。

再说你们这不是整理长寿的工厂吗?不如直接就往过迁得了,直接在长寿打造一个工业区,一次到位。”

长寿的工业基础那肯定是没毛病的,港口,铁路,公路,技术工人,方方面面都有深厚的底子,而且长寿平,江边平地很多。

“你给解决资金?”张书记琢磨了一会儿问了一句。

“可以。”张铁军直接点头答应了下来:“低息。具体的我要看到你们的计划再定。”

他做为工业船舶综合办公室的常务副主任,像这种大型的工业整合搬迁工作是需要他签字的,计划得报到他这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