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回过去,我做曹贼那些年 > 第1169章 北大荒,北大仓

重回过去,我做曹贼那些年 第1169章 北大荒,北大仓

作者:南溪仁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3-30 15:02:50 来源:小说旗

除了水利,张铁军还约谈了工业和农业两个方面的单位和部门。

做为曾经的全国工业第二大省的全国第二大工业城市,哈尔滨哪怕经历了建设拆除又建设,被三线建设差一点拆空,但仍然是一座工业大市。

不要忘了,这里是当年全国第一的军工城,全国第一军事科技城,全国第一的军事院校所在地,当年的高精尖双雄之一。

现在,关内的大型企业,尤其是西南地区,名字前面带东或者东方的,大其概就是从哈尔滨或者沈阳迁过去的。

哈尔滨就支援了九个省两百一十个工厂。

从五十年代到八零年,整个东北都是隆隆开向关内的列车,人员,设备,资源,源源不断。

不说这些。

哈工大,前身是二零年立校的中俄工业学校,在一百年前就开设了铁路建设,电气机械工程两个在现在也仍然没有落没的学科。

二二年学校改为五年制,变更学科为铁路建筑系和机电工程系,毕业答辩通过授工程师职称。

二八年,学校由中(东省特区)苏共管,并入法政学院和商学院,改名为哈尔滨工业大学,三一年开始招研究生。

是我国最早设立研究生学位的大学校。

经过十年的日管办学后,四五年,恢复中苏共管。

五零年中方全面接管,设有土木建筑、电气机械、工程经济、采矿、化工和东方经济等系及预科学校。

五零年六月七号,哈工大受中央委托,担负起了为国内各大学培养理工讲师和推广普及机电专业的任务,被称为机电母校,工程师的摇篮。

五四年,成为除京城以外唯一的一所国家级重点大学。

哈工大的实验室和实习工厂一度位列全国之首,和建国初期一百零七个重点工厂形成合作,为机械自动化工业奠定了基础。

哈军工,五三年九月一日开学,是我国第一所军工综合大学,他的辉煌历史就不说了,有些事不大方便说。

就说哈军工建有十个系和一个预科学院,现在这些系叫西工大,南京理工,装甲兵工程学院,陆军工程大学,国防科大,陆军防化学院。

还有空军工程大学,海军工程大学,军械工程学院和炮兵指挥学院。

它的本部现在叫哈尔滨工程大学,主体是原来哈军工的海军系。

哈飞,这是一座四八年创建在哈尔滨南郊侵华日军731细菌部队遗址上的我国第一家航空企业,军工直升机厂。

从最初的炮弹生产到飞机修理,再到直五和轰六飞上蓝天,用骄傲的成绩把厂史写成了历史的一个部分。

同时他也是国内最早生产微型车和小轿车的工厂,九一年两厢轿车只卖三四万,妥妥的良心企业。

东安动力,前身是建于四八年的国营一二零厂,曾经的国营东安机械厂,是国内首屈一指的航空发动机厂,也是最早生产汽车发动机的工厂。

再说农业。

黑龙江虽然是农业第一大省,但她的农业其实发展的很晚,是四七年才提出来,而且是完全建立在一片滩涂荒野之上。

所谓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换一个角度想一想,那不就是荒山野岭无人居的苦中作乐吗?

荆莽丛生,泡沼遍地,野兽出没,渺无人烟,数千年的极端的寒冷和遍布的鬼沼,把这里变成了一个恐怖蛮荒之地。

呼气为霜,滴水成冰,赤手则指僵,裸头则耳断,时见雏鹰跌落于林下,孤狼陈尸于河谷,古泉咽涩,大江断流……

着名作家聂绀弩在《北大荒歌》中所写:不有天神下界,匠星临凡,天精地力,鬼斧神工,何能稍改其面庞?

开发北大荒的历史甚至可以推溯到秦汉时期,近到明金辽清和民国的放荒垦殖,还有小日子侵略时期的移民开拓。

无一例外,全部以失败告终。严酷的气候和复杂多变的地形一度让北大荒成为人类的禁区。

一直到了四五年,有一支部队叫三五九旅。对,没错,就是那支唱响南泥湾的三五九旅。

四五年,一度曾经保障了陕北军民口粮的三五九旅被拆分成两个分队,第一分队由延安开往湖南,就是历史上的湖南自卫军。

第二分队本来是做为接应后军也要开到湖南的,结果刚开拔,小日子战败了。

于是第二分队六千多人调头北上,从延安昼夜行军赶赴东北。先后解放了密山、虎林、宝清等地,沿佳木斯方正向哈尔滨挺进。

media-idx=\"1\"\/

虎林就是第一个军垦农场所在地

对的,就是那支解放了哈尔滨的部队,四六年三月,三五九旅二分队接管了哈尔滨,开始了三江地区的剿匪战斗。

二分队在四七年做为骨干被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独立第一师,稍后和独立第三师,东满独立师合并,成立了东北野战军第10纵队。

四八年整编为第四十七军。

这支部队后来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五四年九月回国,驻防雷州半岛。就是今天的湛江市。

六零年移防湖南衡阳,七零年北调陕西,八五年改编为第四十七集团军。

为什么要说到三五九旅呢?这就不得不说到那位王老旅长了,他种地厉害呀。

三五九旅开到湖南的第一分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西疆生产建设兵团,知道了吧?

后来王老旅长担任了铁道兵部队的司令员。

抗美援朝的时候,王老旅长就到了黑龙江,他看到这么肥沃的土地禁不住感叹了一声:这地不种,都白瞎了呀。

那时候抗战结束,解放战争开幕,东北,尤其是黑龙江地区成为了解放战争的根据地,粮食又成为了关键问题。

王老旅长大手一挥,开荒,建设荣军农场。

四七年当年就有七批复员兵十四万一千零二十人开进了北大荒。

到四八年冬天,又有战争中负伤致残的荣誉军人十余万人来到这里,积极的投入到了农场的开辟建设当中。

绥滨、富锦、伊兰、汤原、鹤立、香山、孟家岗、二龙山、宝泉岭、铁力、勃利、笔架山和东西火犁、虎林、密山、饶河等等。如火如荼。

到五四年,农场已经成片。死了多少人流了多少血不说,一个盛大的粮食帝国的雏形已经首开眉目。

五四年,铁道部队第五师开赴大兴安岭汤旺河抢险森林铁路。

五五年,第一个以铁道部队番号命名的大型农场成立,八五零农场。

五六年,铁道兵农垦局成立,自五六年六月起,铁道兵部队第二、三、四、五、六、九、十一师的复转官兵两万多人带着家属来到北大荒。

八五一、八五二、八五三、八五四、八五五、八五八、八五九农场先后成立。

这里多说一句,建设农垦农场的经费,也是来自铁道兵部队各师在全国的工程项目盈利。

五八年一月,动员十万转业官兵参加生产建设的号召发出。

各军兵种机关、部队、院校八万一千五百军人迅即从全国各地向黑龙江进发,带着家属落户三江平原。

六二年,东北农垦总局成立。

六六年,沈阳军区又有一万零七百六十九名干部战士到黑龙江省二十九个边境农牧场插队,

组建了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黑河农建一师和合江农建二师,共辖九个团。

六八年六月,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正式成立,整编六个师。

从六八年到七六年,又有来自全国各城市的知识青年们投入到了农场的建设劳动当中。

五十四万,整整五十四万多个年轻人。

实话实说,最后能回去的不知道是多少,没有任何的统计数字。或许,是不敢统计。

一师驻北安县,北安农场管理局,二师驻萝北县,宝泉岭农场管理局,三师集贤县红兴隆,

四师密山县牡丹江,五师嫩江九三,六师富锦县建三江。

一共六十八个团,三个兵直独立团,三个兵直独立营,另建有钢铁厂,炼油厂和两个机械厂。

兵团八年,一百多万人的付出。

六个师分别用“建“设”“钢”“铁”“边”“防”六个字做为信箱编码。

在这八年当中,他们不仅仅开荒种地,还担负着守边卫国的重任,左手锄头右手枪,三千一百公里的边境线,稳如泰山。

七六年,生产建设兵团撤销,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总局成立。

一部北大荒的开荒史,就是一部北大仓的军垦史。

哦,忘了说了,四几年那个时候黑龙江是五个省,黑龙江,合江,嫩江,牡丹江和松江。那个绥宁省就是牡丹江省。

media-idx=\"2\"\/

绥宁这个名字只存在了一年,四六年中到四七年中。

如果你查阅三江平原农垦资料的话,会遇到牡丹江省,嫩江省,松江省哈尔滨这样的字眼儿。那不是写错了。

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总局的驻地和兵团一样选择了在佳木斯,接手了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全部农场,荣军农场,农牧场和其他国营农场。

九七年,国营农场总局改名为省农垦总局,驻地不变。

九八年成立北大荒农垦集团总公司,组建北大荒集团,和省农垦总局是一班人马两块牌子。

这就是北大荒成为中国粮仓的整个过程和历程,五十年白云苍狗,几代人默默耕耘。血和泪更替交融。

这里还要说到一个人,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水稻专家徐一戎前辈。

media-idx=\"3\"\/

在九十年代初以前,在北大荒吃大米还是一件相当奢侈的事情,黑龙江省还不是优质大米的产区。那个时候主产区是辽宁。

正是这位老人从五六年开始研究试种,突破了高寒地区无法大面积种植水稻和水稻低产的枷锁。

九六年这个时候,寒地水稻已经开始被大面积种植,等到九九年,北大荒就会成为水稻的主产区,也是最大产区。

一跃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好的大米,成为中国的饭碗。

而已经七十二岁的徐老在明年会获得黑龙江农垦科学院终身不退休研究员的荣誉。

农场总局的刘局长笑着给张铁军讲他九一年一个偶然找到徐老的过程,话语里全是对这位老人的感激,尊敬和崇拜。

“我们这么多农场,很大一部分都是洼地,湿地,都是从过去连片的泡子沼泽开发过来的,种什么怎么种一直是个头疼的问题。

现在好了,徐老的一个研究,把问题全部解决,种水稻。你不就是多水吗?我就用你这个水,你的水不够,我还要灌。

我们有信心在今明两年成为大米的主要产区,而且有信心种出来咱们国家最好吃的大米。”

“这个我是相信的,我和你们一样有信心。”

张铁军笑着点头:“除了这一块,渔牧林这三个方面也要重视起来,要打造自己的闭环生态,也要重视相关的研究,要舍得花钱。

现在国外不管是什么都要讲一个标准,这个你们应该有所接触。

我们早晚也是要搞标准的,这个标准怎么搞,由谁来搞,怎么评定,我感觉这就是咱们农垦总局的一个机会,一个方向。

种养植的标准,奶牛和牛奶的标准,包括牛奶衍生的乳制品标准,等等。

尤其是这个乳业,乳制品,这是可以进行大型工业化的产业,衍生产品包括食品,乳品,乳饮料,冷饮等等等等。

除了牛奶还有羊奶,鹿奶,这都是相当有潜力的发展方向。

青城有个伊力你应该知道吧?一家回民奶食品加工厂,现在规模已经不小了,可以去看一看借鉴一下,找一条自己的路。

再一个,就是大豆和玉米。

大豆和玉米,尤其是大豆,一定要保护好咱们东北的老种。

稍后我会到佳木斯,到时候咱们再详细说这个问题,还有关于黑土地保护的问题,这里面很多工作都需要你们来完成。”

“大概是哪一天?”刘局长问:“我回去了也好准备一下。”

“不一定,”张铁军摇了摇头:“我是去看农场的,看地,看树,看奶牛,你准备什么?你们把地种好,把老品种保护好,把牛喂好就比什么都好。

对了,今年的灾情怎么样?”

刘局长抿了抿嘴:“不大好,各个地方都在闹,也就是大一点小一点的差别,也都习惯了,哪一年雨季都得这么闹一闹。”

农垦总局的所有农场都是围绕着三条江来的,刘局长这话确实不是夸张,只要一闹水,他这边跑不了,肯定是主场。

“总局成立也有二十年了,二十年来就没系统的搞一下防洪建设?”

“搞啊,怎么可能不搞,年年都在搞,在建,在修。”刘局长吧嗒吧嗒嘴:“没有办法。不少地方还是原来兵团修的。

现在要钱难,尤其是我们搞农业这一块的,那是难上加难。唉。”

“那正好,你不是要回去准备吗?就准备这个给我,越详细越好,把这些年的计划规划还有结果,包括眼下的需求都写清楚。”

“领导能给我们解决解决?”

“我下来就是干这个来的,放心大胆的说。”

“好。那我可就当真了,到时候我杀猪,请你喝酒。”

“……你确定你这不是恩将仇报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