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回过去,我做曹贼那些年 > 第1171章 三大动力路

重回过去,我做曹贼那些年 第1171章 三大动力路

作者:南溪仁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3-30 15:02:50 来源:小说旗

“今天又拉着你去哪了?”周可丽站在那一边梳头发一边和张铁军闲聊。

“动力区。参观三大动力,松雷商场,看狗街,母亲广场,植物园儿,陵园,哈理工,东林大,黑医大。”

张铁军瘫在沙发上有气无力的答了一句。

“你还累着啦?”周可丽扭头看了看张铁军。

“要不换你来?旅游都没有这么累的我跟你说,旅游起码还给留点自由活动的时间呢,这就是闷着的头走啊,一步不带停的。”

“厕所都不让你上呗?”周可丽就笑。

“……我好像这一天就没上厕所。这么重的体力活动还哪有余力上厕所了?消耗都不够。”

“那昨天去哪了?不是说昨天参观厂子吗?”

“前天是哈飞东安齿轮,昨天是石化中粮哈啤,这边到处都是厂子,想参观不有的是?”

“坐没坐相的。人家连大礼拜都不休息陪着你到处参观到处跑,你还想怎么的?”

“欸?”张铁军挣扎着,瞪着眼睛坐了起来:“真事儿哈,你不说我都没想起来。凭什么大礼拜还拽着我到处跑啊?凭啥不让我休息呀?”

“人家辛辛苦苦礼拜天都不休陪着你给你演戏,你还有啥不满意的?”

“是,是这么讲的吗?”

“那可不,估计人家回家了还得骂呢,耽误人家休息陪媳妇儿,肯定说你们这些当官的太讨人嫌了,没事儿就能瞎折腾,好好在京城待着多好。”

“那还是我错了呗?”

“昂,你以为呢?结果你还不满意。我还不满意呢,说带我们出来玩儿,结果天天是我们三个自己去瞎逛,连你人影儿都搭不着。”

“……那又是我错了呗?”

“昂,你以为呢?”

“我这,就是混了个两头不讨好呗这是?”

“可不,两头骂你,你说你是不是自找的?”

“你也骂啦?”

“骂了咋的?”周可丽双手叉腰居高临下。

张铁军打量了她几眼,抽抽着脸嘴一撇:“你就不能注意点?好歹穿上点呀。”

“你那是啥表情?”周可丽瞪大了眼睛:“你啥表情?咋的我恶心着你啦这是?是不是看够了?看腻了是不?不想看了是不?”

“不不是,我就是怕你凉着。”张铁军笑起来:“万一凉着肚子怎么办?”

周可丽气乎乎,走到张铁军面前俯视他:“是不是看腻了?”

“没有。”

“那你看。”

“看啥?”

“看我。……我打死你我,我和你拼了今天。”周可丽扑了上去。

“救命啊,这有个疯子。”

两个人闹成一团,没一会儿就打了起来。(知道你们不爱看,就不写了)

“以后冲了澡别那么赤条条的,肚子得捂上,这边晚上还是有点凉的。”

“为啥?我又不冷。不好看哪?”

“好看。肚子凉着了容易引起别的问题,女人本来身体就偏寒。”

“啥问题?窜稀?我就往你身上窜。”

“……你恶不恶心哪你?”

“就恶心,恶心死你,让你腻歪我了。”

“我什么时候腻歪你了?我表现还不好啊?”

“一般吧,不大满意。……你给我再弄弄,还有点想要。”

“咋了这是?”

“不行啊?”

张铁军在心里算了算,哦哦哦哦,这是到时间了,难怪这几天这么粘人,都恨不得拿胶水把自己粘在张铁军身上似的。

这也算是她们姐妹三个的一个特质吧,反正张铁军在别人身上是没见到过。也可能是经历的还是不够多。

是真的好,那种感觉……你不进去溜达溜达是想象不出来的。就很难用文字表达。

“有点要命啊。”张铁军不禁感叹了一声。女人腰,要命的刀啊。

“你啥意思?”

“就是字面意思呗,你像个妖精似的,我这一天光走道了,不累呀?都不知道心疼我。”

“那你趴着,咱俩慢慢的。”

“……真特么疼人。”

“你们不坐车呀?说的像真的似的。”

“坐车到厂区,在厂里也坐车呗?你知道那一个厂子有多大不?还有学校。”

“你还真在里面从头逛到尾呀?”

“学校到是没有,也就是随意看看,厂子里面肯定不行啊,主要的车间什么的不都得去看看。”

“嗯。我好不?”

“好。”

“我好还是她们几个好?”

“不一样,别问这个。一来就问一来就问,你下次直接问她们去。”

“那能一样吗?又不是没问过,我问的是你的感觉。她们知道你啥感觉呀?说呗,我想听。”

“不一样,这东西是个综合感觉,你让我怎么说?”

“不综合,就说那里面的事儿,外面的不算。”

“你姐最好,你第二吧,柳姐也挺好的。”

“然后呢?”

“我也没比过呀,这东西本来就是综合的东西你让我拆开说。然后……黄姐吧,她那感觉和你差不多,就是用的多了点儿。

凤姐的要普通一点儿,但是她那个劲儿你们没有。”

“没啦?老丫呢?还有你那个于姐姐。”

“老丫和于家娟她俩差不多吧,单说的话也没啥,我不知道咋说。”

“我看你挺稀罕老丫的呀。”

“那是对人,你不说别的不算嘛。”

“没劲儿。你去的那为啥叫动力区?”

动力区,位于哈尔滨东南,于五八年建区,名字的来源是区域内的三大动力厂:锅炉厂、电机厂和汽轮机厂。

丝毫不夸张的说,这三个厂子,都是同期国内同类厂中最顶尖的那个,相当的牛逼格拉斯,不管是加工精度还是科技强度全是最顶尖。

就这么说吧,国内搞这三个大项目的厂,基本上都是这哥仨的崽崽,或者是崽崽的崽崽,无一例外。

三家工厂都在动力区的一条大马路上,这条马路叫三大动力路。

这条大马路承载了几代哈尔滨人的美好回忆。

而且作为新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业的摇篮,它见证了共和国发电设备行业的发展历程,哈尔滨也因此被誉为中国动力之城。

是我国工业发展的重要象征之一。

而围绕着这条马路这三家国家级装备企业,全是大型企业,科研院所和大中专院,是哈尔滨大专学校最集中的地区,也是科研能力最强的地区。

企业三十多家,哈尔滨工业五大集团有四个在这。

除了哈理工,中医药大学和东林大,还有大中型院校十九所,各类科研院所小三十家。

而且动力区不但交通全市最好最方便,还是整个黑龙江省绿化覆盖率最高的区,是环境和空气质量最好的区。相当漂亮。

而全这里人口平均文化构成全省最高,全国第二。

(沈阳第一,长春第三。东北是全国人口文化构成最高的地区,教育普及率也是全国最高)

三大动力厂最先建设的是电机厂。

五零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辽宁做为中国唯一的重工业基地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沈阳做为重工业基地的核心,同时也是战争的总后方,安全压力爆涨,于是,国家决定把沈阳,丹东,抚顺和瓦房店的关键型企业北迁。

于是电机厂落户松江省哈尔滨。当时先后过来的一共二十五个厂,后来六十年代其中大部分又迁去了西南。

\/

电机厂,原名沈阳电工五厂,五零年冬全厂迁到哈尔滨,命名为哈市第五厂。

那个时候的人是真的厉害,有信仰,有决心也有能力,哈市第五厂边生产边建设新厂,新厂未建成产能已经全面恢复甚至还有超越。

冬天啊,机器设备人员全部到达的进候已经十一月份了。

同样在冬天顶风冒雪作业的的还有瓦房店滚珠轴承厂,也就是后来的哈尔滨轴承厂,落户在香坊区五楼库。

五四年,哈尔滨锅炉厂开工建设。

五六年,哈尔滨汽轮机厂主厂房奠基。

说了这么半天,可能很多人还不知道为什么要反复说三大动力,这三家厂有什么不一样?不就是电机和锅炉吗?

同志们,这三家厂子生产的东西放到一起,就是我国发电工业的基础啊,是发电机组,从水电到热电再到核电。

抬头看看你头上的灯泡,低头看看手里的手机,感觉感觉屋里的空调,你就明白它们的作用和贡献了。

就这么说吧,原来全中国有百分之六十五的电,来自于这三大工厂,的产品。

不过,后来可能是老了,被它们的孩子们给超越了,就比如四川东方汽轮机厂,四川东方锅炉厂什么的。

三大动力厂从进入零零年代以后,因为种种原因吧,逐渐老去,进入了亏损行列,在零八年前后被进行了整合,成立了哈电集团。

也就是那个时候,动力区也不复存在了,并入了香坊。

不管多么辉煌,终将被历史的车轮辗成尘埃,被掩埋遗忘。

“为什么叫动力呀?因为……有劲儿呗。”

“嗯~~~,问你真格的呢。”

“那里是生产发电机组设备的,电不就是动力吗?”

“哦。我感觉这么慢慢来有点不一样,感觉不一样。舒服。”

“……你这思维是不是有点太过于跳跃了?这都怎么扯到一起来的?”

“那说我姐,我可想听了。”

……

九六年八月十三号,星期二。

阵雨,西北风四到五级。

在缓和了两天之后,雨又下来了,不过居住在哈尔滨城区的人们并不感觉有什么不同,不就是打把伞嘛,啥也不影响。

哪怕就隔着一条江,哪怕就隔着几公里十几公里,对老百姓来说,那也已经是另外的世界,顶多也就是看新闻的时候哎哟一声。

人和人之间的悲欢并不相通,心和心之间就是天堑。

感同身受,真的只是一句形容词,而且略嫌夸张。

就像坐在张铁军面前,这么黑鸦鸦的一大片干部们,灾情在他们眼里不过就是一组数据,例行公事的签个字的事儿。

那感觉,或者说感受甚至不如掉了二十块。或者,十块?

这还只是一少部分,只有省里和哈尔滨本地的水利单位,下面各地市县张铁军都没去打扰人家。

不管他们怎么对待工作,怎么对待的相关工程建设,但这会儿正是洪水泛滥的时候,是需要他们站在一线的时候。

不管他们当中有多少去了,去做了,或者就在办公室里发号施令,总归还是不去干扰的好。

一切等到风停雨住,洪水消退以后,自有公论。谁也跑不掉。

张铁军不是不想去下面走走看看,就这些人还真没有人能拦得住他,也不敢拦。

但是这会儿他不能去。还是那句话,大家都在紧张的抢险工作当中,他现在下去就完全是捣乱,会严重影响到现场的工作。

其实他刚开始还真没想到这一点,毕竟还是缺少经验嘛,难免有点莽。

是岳书记把张铁军给拦下来的,和他讲了这里面的关键。

今年黑龙江受灾比较严重的地区,或者说最严重的地区,是大庆市和伊春市南部。

大庆这个地方啊,西边是嫩江,东边是通肯河,中间是一大片大大小小的湖,整个市界说句不好听的,有点支离破碎。

\/

大庆,全是大小湖和水道

整个就是一块洼地。不管是从地质角度上,还是从城建角度上,这里都绝对不是一块用来建设城市的好地方。

可是不行啊,没有别的选择,油坑就在这,谁有办法?这就是资源型城市的无奈,不是人造就了城,而资源限制了人。

于是为了守着这块宝地,人只能不断的克服困难和环境和自然各种抗争。

主要是东北这边的地质结构,或者说土质结构也行,就和其他地方不太一样。

你打开卫星地图,看看南方的大河大江,再看看东北的大江大河,一看就明白了。

从进了山海关开始,大江大河都是利利整整的河道,你看看东北这边,都是一滩一滩的,一片一片的。

\/

松花江水道

而且越往北这种现象就越严重。

\/

嫩江水道

同样是四五百米宽的河面,到了这边就能至少影响一两公里甚至五六公里范围的土地。

就特别容易漫延冲刷,特别容易形成大片大片的沼泽湿地。

每年到了雨季洪水一下来,那就是四面八方的淌啊,想怎么跑就怎么跑,它就没有个什么规矩。

去哪讲理去?

反正它只管往低的地方冲,而大庆就是这一片最低的地方。

再说伊春。

为什么要说受灾的地方是伊春‘南部’呢?

因为伊春太特么大了。

伊春的区和区(县)之间都得算是长途,要坐火车或者长途客运客车。从市区到嘉荫有两百多公里,到铁力有一百二十多公里。

整座城市都藏在小兴安岭里面,林业资源那是相当丰富,有全国最大的森林工业局,这边下面的区县很多都是政企合一,归森林工业局管理。

而且伊春的风景真的可以说是四季如画,春夏秋冬都是那种你想象不出来的美,是摄影师深爱的梦幻世界。

\/

秋天的伊春

就是太特么冷了,零下四五十度像玩似的,本地人都受不了,都能冻伤。

\/

冬天的伊春

伊春的南部其实就和哈尔滨辖区接壤了,东部是佳木斯,都是年年水灾的重灾区,属于是松花江流域被牵连地区。主要是山洪。

张铁军自己暂时不能去,就安排了下面的人过去,在保证大家生命安全的情况下,拍了几部录像片回来。

他这几天被当地的人带着到处乱转乱看,那边就一直在紧张的拍摄。

今天,张铁军是请了大家过来集体看电影的,让这些坐在办公室养尊处优的大老爷们,看一看就是现在,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

看一看他们嘴里笔下的各种优质水利工程现在都是个什么状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