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回过去,我做曹贼那些年 > 第1364章 回回营

重回过去,我做曹贼那些年 第1364章 回回营

作者:南溪仁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3-30 15:02:50 来源:小说旗

煮饺子比较快,还连菜带饭的好吃又方便。

北方人,尤其是东北人年前年后都喜欢没事儿就包一些冻上,等过年不想动了煮点就吃,省心又省事儿,来了客人也不失礼。

上车饺子下车面嘛,饺子是北方待客的高食,面条是迎客的良食,即是吃食也是祝愿。

这几年在咸甜之争之上,又多了个饺子之争,因为大年晚会总要包饺子这事儿撕成一团。其实完全没必要。

吃就吃,不吃就不吃,东西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各地的风俗也都应该尊重。

其实南方过年吃饺子的地方也不能说少,主要是现在的年轻人比较计较这个,好像吃个饺子把他们伤害了似的。

事实上,哪里都有吃的也都有不喜欢吃的,多正常点事儿,也就是偏北吃的多一些,偏南吃的少一些。

你说四川不吃,他说广东不吃,又有人说湖南江苏不吃,那就真的对吗?

谁也代替不了别人,更代替不了一个地区,不是你家不吃就是所有人都不吃,更不是你家吃了就是家家都吃。

那个把饺子倒在桌子上抓着吃的,他能代表东北吗?不能,甚至他都代表不了他们村儿,就那样的本村人都得揍他。

一样的道理。

四川广东湖南江苏还有很多南方省份也有过年要包饺子的人家,怎么就不行吗?吃嘛,想吃啥吃啥,自己喜欢就行了。

争啥?你争了他就不吃啦?是吧。

和和气气的,爱吃什么就吃点什么吧。

说话的功夫,饺子就煮好了,张铁军给嫂子调了蒜酱拿了筷子端到桌子上。

“你不吃啊?”

“我不饿。”

“陪我吃。”

“……行吧,你赶紧吃吧,我自己拿。”张铁军去拿筷子,想了想又切了盘香肠。

“你真一点酒也不喝呀?”

“不喝,你想喝就喝呗。”

“那我少喝一点儿白酒,你嫌有味不?”

“不烦,我烦的是喝大酒。我给你拿吧。”

张铁军又起来去找酒。老张家虽然都不能喝,但是家里酒还是有的,白酒果酒啤酒都有,偶尔谁来兴趣了就摆弄点儿。

像张凤和周可丽就都会时不时的馋酒,小柳偶尔也整一杯。

再说还有老太太呢,她虽然喝的不多但是天天得有,一天二两酒是不能少的。

“那个学校旧址你拿过来最合适,”

吃了几个饺子,嫂子又把话题说到了这事儿上:“现在他们用就是在破坏,到时候你可以把你的办公室搬过来。

现在你办公室设在那边儿多少还是有点不合适了,不如就搬出来把那边都留给公司用。

那一片儿除了学校就是七机部那栋楼,你把它拆了恢复成原貌,也是对历史文物的保护,你说呢?

我感觉现在说到这些历史建筑的保护,第一件事就应该把它们从单位手里掏出来,就他们最能祸害了。

边上的厂子其实最简单,本来市里现在也在往外迁,直接弄走就行了。

小学你说不用动的话,那就剩下个驻京办了呗,其实他们也好弄,给他寻摸个比这大的地方他乐不得的搬家。”

“你怎么突然想到这事儿了?”

“你要是把这一片儿都弄下来好好修修我就在这弄个院子呗,固定的,省着来京城四边不靠的,去哪都感觉是外人。”

“其实这里面最麻烦的是那个家属院儿,”张铁军说:“估计谈都不和你谈,一点招没有。”

“又没有几家,一共才多少户?”嫂子看了看张铁军:“这有什么难的?你二环里不是也有房子嘛?给换成大的,你看他干不。”

实业公司在二环里确实有房子,不是四合院,是楼房,还是刚来的那个时候建过一点儿。

不过实业公司的房子基本上都是在宣武和崇文,正经四九城这边儿只有挨着东二环这边儿挨着医院那片儿。

“你感觉他们能干啊?这些老京城人对这个位置的较真儿太邪乎了,我感觉不大好谈。”

老京城人,指的是四九城这一片儿的老居民,在他们眼里崇文宣武都是城外乡下,只有东城西城才是京城。

尤其是景山故宫那一带,真的,别看人家十几口人挤那几十个平方,你给他大房子他不要,看不上,人家要住‘城里’。

年轻人其实还算好商量,岁数大的说一说就要和你玩命那种,一副要么你弄死我,要么就按我的要求做的架式。

他们的要求到是也不高,就是按户口本给楼房就行了,地址就是东西城,在皇宫边上也行,不挑。

京城普通百姓人家家里可能别的东西都不多,就是户口本多,也不知道是谁给挑的头,杂院人家就特别愿意分户不分家。

从八十年代末到这会儿,多了不敢说,一个大杂院里拿出来一百来个户口本都不算什么大事儿。

好家活一个院儿就是起码一栋楼,还得是高层的。

这还是以过去的大家府宅形成的杂院,还有一种五六十年代的家属院形成的杂院儿更复杂,几百上千户都是小意思。

杂院儿之所以叫杂院,第一就是产权复杂,公有的私有的绞在一起傻傻分不清楚,公有的往往又是好些单位叉在一起。

这里面最能搅活的就是这些模模糊糊的公有产权了,老百姓生活条件差日子过的苦他们管不着也不想管,但是你想动,那就都跳出来了。

事实上,大多数难缠的事儿啊,都是公家单位搞出来的,老百姓哪有那么多事情。

麻烦就踢皮球,责任就推干净,好处就必须要。

这些人做正事不行,最擅长的就是搅活了,不管什么总想拿到点甜头,拿不到就给你搅黄,反正个人也没啥损失。

“这算什么事儿?”嫂子摇了摇头:“公产户其实最好答对,别和他们私人谈,直接找单位下个文就行。

公产户解决完以后其实事儿就解了一大半了,没有搅事精什么都好谈,上楼他不想啊?又宽又大又供暖,谁傻?”

这就是视角不同的问题了,张铁军毕竟是从底下爬上来的,还是有点缺乏一些意识,而这些意识对嫂子她们这些人来说只是常识。

玩官面上的东西对他们来说都算是本能反应。

“以后你遇到这些事儿就和我说,没必要把精力浪费在这些事情上,再说我还拿着你的工资呢。”

嫂子带着点嗔怪的看了张铁军一眼。

“行,以后都找你。”张铁军笑着点点头:“那这事儿就交给你?”

“嗯,交给我吧,开化之前给你搞定……那你怎么奖励我?”这话就有点拉丝儿了,一出口屋子里的氛围都变了。

这段时间都只能看着吃不到,确实是馋了。

“吃饭吃饭。”张铁军还是不擅长说这些话,有点扛不住,尤其是嫂子这种熟透了的女人那种毫不掩饰的目光。

嫂子就笑,脸上被饺子的热汽儿给薰的泛起了粉红。

“对了,你有,你能不能抽出来点时间?过段时间吧,我大姐想和你见见……行不?”

张铁军摇了摇头:“不合适,还是算了吧,让她在那边好好发展就好,她做的挺好了,也不需要别人做什么。”

“你知道啊?”

“我肯定知道啊,你也不想想我是干什么的,我想了解谁了解点什么事情很难吗?”

嫂子漂亮的大眼睛在张铁军脸上留连:“大特务头子。你不许调查我哈,跟你急眼。”

“那你就老实点儿,听点话,好好做你的律师,多参加一些基金那边的事情。把孩子教好。”

“说的像那什么似的,我怎么了嘛?真是的。我想把孩子送国外上学,好不?”

“没必要,如果你真想孩子将来有所作为而不是浮于钱财的话,最好是不要。”

“你是不是对留学这事儿比较抵触?我感觉是,为什么呀?”

“不是抵触,也不是反对,”张铁军摇摇头:“……不同时代的人有着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现在和过去是完全不一样的。

过去,那些心怀志向的人出国,是抱着学夷之长投效祖国的心愿,虽然也有一部分没有回来,但是回来的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这是时代所赋予的,不可复制的。

现在的环境都已经变化了,不管是我们还是外面都已经彻底的改变。

现在所谓的外学还能不能拿回来起到什么作用还不好说,但是现在的人的思维是已经变化的了,尤其是年轻人。

现在国外的情况,包括社会情况和教育,科研的现状我不知道你了解多少。

我还是了解一些的。

咱们这些年不知道为什么都在琢磨着把孩子往外送,从官员到百姓都在这么想,就好像送出去再回来就能成为人才似的,就能大把赚钱了。

还有学校,我们的一些大学在这方面表现的尤为强烈,甚至已经把这个当成了办学的宗旨,是感觉骄傲的所在。

这种风气已经达到了畸型的势态,从心理到行为的畸型。

从我的角度来说,如果是一个比较成熟的人,在拥有成熟的正确的三观的情况下,出去看一看了解一下还是有好处的。

但是孩子,年轻人,他们是成熟的拥有了正确三观的人群吗?明显不是。

那他们出去了以后能学到什么呢?我敢肯定不是学识,而是思维上的,思想上的,行为上的改变甚至是扭曲,这是必然的。

还有一个就是被有心人利用,利用他们的身份来做一些事情达成一些目的,不一定是政治上的,现在玩的也不是政治。

咱们有句老话叫学好不容易,学坏一出溜,没有强大的心态和定力,出去干什么?学什么?

姓自由?吃大麻还是开群趴?

是个人至上的思维还是不择手段的处事?还是挥金如土奢侈浪费的消费观?出去了首先接触的就是社会,你想让他学什么?”

嫂子就噘嘴:“让你给说的,要是这么坏怎么还有那么多人想尽办法要出去?”

“那就得看是干什么的了,有些人是打造退路,有些人是转移财产,有些人是奋斗,有些人是跟风,你是哪一种?

反正据我了解,出去的人大概分为三类,一类是人才,出去基本上就不会回来了,一类是庸才,就会考试其他平平无奇。

还有一类是奇才,除了学习研究其他都行,吃喝嫖赌坑蒙拐骗一学一个通透,在国外根本混不下去只能回来呼风唤雨。”

“为什么人才回不来?”

“心态和思维的转变,在这方面老外是相当擅长的,也相当舍得。咱们的国情决定了在某些方面的巨大差异。”

嫂子仔细琢磨了一会儿,慢慢点了点头,她是个极其聪明的女人,能听懂张铁军的意思。

“那我听你的,怎么奖励我?”

“……”

“呸,大老爷们家家的,敢做不敢当。”

“你是不是欠揍?”

“那你揍,别光在嘴上说。”

“你吃完啦?”

“嗯,吃不下了,想吃点别的。”

张铁军起来收拾桌子,把剩下的饺子放进冰箱,蒜酱用碗扣上,筷子和酒杯放进洗碗池,回头看了看嫂子:“你没多吧?”

惹来一个大白眼儿。

酒不醉人人自醉,抽刀断水水更流,没招的事儿。

一个半小时就轰轰烈烈的过去了。

“我一直没弄明白,这个地方原来是什么府啊?还能让你拆了重建。”

“不是王府,是衙门,衙门的一部分,我买过来的时候就是一片杂院了,还是一片小院儿,不重建没法用。”

“什么衙门?”

“理藩院的北院儿,南院是办公的,这边是后院和花园儿,原来有个湖。”

“理藩院是干什么的?”

“管理少数民族和外交事务,是大衙门。中法大学那块原来也是理藩院的地盘儿,后来被老李家买去建了学校。”

“你怎么这么了解过去这些事儿啊?真厉害。”嫂子就喜欢这种文化人,腻的不行。

“小取灯胡同是夹巷儿,这一片都是理藩院,大取灯往北是弘旿贝子府,大公主府什么的,好像有三座王府,民国的时候就毁了。”

“夹巷是什么?窄呗?”嫂子爬上来:“窄不?”

“夹巷就是火巷,火道,是防火的隔离道,这边原来是皇城的东墙,墙里是火药局,墙外是取灯库嘶,你不累呀?”

“累也不行,我啥都听你的,你得管饱。别管我,什么都管我……取灯是什么,意思?”

“取灯就是火柴,不是外国人的那个洋火,是咱们自己的火柴,南北朝时候发明的,比现在的火柴大。

国外的火柴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出来的。

天下没有无源无故的发明,所有的东西都有一个出处,咱们就是那个出处,不管是物理化学数学还是枪炮医药。

所以不用感觉外国有多厉害,他也不过是咱们文化文明的一个分支,没几年的东西,咱们,你这让我怎么说?”

“我想听,我伺候你,你说。”

“真要想学东西,研究咱们老祖宗留下来的书本就够了,那是本源。我要反抗了啊,哪有你这样的。”

“……反吧,反吧……使劲儿反。弄死我。”

夜已深沉,静夜里偶尔从哪里传来几声鞭炮炸响,满城的大红灯笼把黑夜都点燃了,沙沙的落下了小雪。

今年解除了鞭炮禁令,改禁为限,那股年味儿又回来了。

十七号,星期一。

一大清早起来,外面的世界清清爽爽的,雪已经停了,但是又没停利索的感觉,清风带着雪霰到处飞扬。

院子里经过半宿的累积,积雪已经有十多厘米深,白茫茫的一片,把游廊的柱子映衬得分外的艳红。

廊檐下柱端的宫式灯笼已经熄了,灯笼外侧积着浅浅的一层白雪,看上去特别的有那种意境。

树丫上也有雪,风一过就飘飘洒洒的落下来一些,树枝上的傻鸟在跳跃鸣叫,也不知道是不是在说它想在窝里装上暖气。

张铁军站在窗前思考着,他在想早饭是自己做,还是去食堂混。有点拿不定主意。

自从搬到这边来,还是头一次偌大个院子里就他们两个人,这种感觉还挺奇怪的。

嫂子从后面抱住他,歪出脑袋来往外面看:“下雪了呀?今天你要去哪不?”

“要。你没事儿?”

“我也不知道,不想走。行不?”

“想来随时都能来,大白天的你一个人在家干嘛?现在这院子里就咱俩。这种感觉还挺奇怪的,头回这么安静。”

“嗯,还是热闹点好,我也喜欢热闹。你今天要去哪?部里?”

“墙里,我得去汇报下工作,回来还要去趟总部园那边安排一下,本来说让秦哥跟我一起去海南过年,他没去,估计初六就上班了。

部里那边暂时没什么事儿,现在就是从纪委分出来,安排自己办公的地方还有添置东西这些,正常工作得十五以后了。”

“也是个麻烦,所有省市区县乡镇都分的话去哪找这么多地方?估计没有个半年一年的够呛。”

“先分到区县。暂时就是一间办公室挂个牌子的事儿,区县往上就得有地址了,确实头疼。

至于乡镇,太多了,要是都得独立出来我也没有办法,只能慢慢来,先把上面稳住了再说。”

“现在乡镇有多少?”

“接近一万八千个。副省级城市十六个,地级市两百零一个,县级市四百四十六个。

要是把直辖市都算上的话,正好六百六十六个市,平均一个市小三十个乡镇。”

“比九五年多吧?这个数字。”

“嗯,市多了二十二个,乡镇多了接近八百个,也不知道这些人是怎么想的。”

“确实有点多了,一个镇就得好几十个干部。”嫂子把脸在张铁军背上蹭。

“说少了,起码几百个拿工资的,好一好都能整上千,这几年县乡镇这几块膨胀的有点厉害,应该减减肥了。”

“啊?你说我呀?我胖了吗?”

“……我说县乡镇,什么呀就你?自己身上有多少肉自己不知道啊?”

“不知道。你说我有多少?”嫂子就吭哧吭哧笑,拽他手去:“看看,有多少不?”

“我的个妈呀,你不怕感冒啊?这屋里有那么暖和吗?你赶紧给我上床去,是不是欠揍啊你?”

“嗯,行,来吧。”

“……穿衣服去。”

“不。”

“听话不?自己刚说完就不算数了是吧?”

“不想听话。”

“快点,别真弄感冒了,又不是只有这么一天了,你至于嘛?你行我也得休息呀。铁打的呀?”

好哄赖哄的,她去把衣服穿上了,就是不大情愿。

最后还是去食堂吃的早饭,煎饺子,炸丸子,牛肉包子,鸡丝豆腐汤。这汤感觉和东北的素烩汤也差不多,是用淀粉调出来的。

京城这边的人做汤好像特别喜欢放淀粉,粘粘乎乎的那种感觉。

“你去哪?不回家呀?”张铁军问她。

嫂子看了看张铁军,犹豫了一会儿:“回呗,我去律所看看,那边也上班了。回去就来不了了,有点烦。”

“至于不?能不能成熟点儿?”

“和你俩我成熟个屁,我才不想成熟呢。真是的,小鳖犊子。”

张铁军明白她的感觉和心理,但是这事儿可不能惯着,她本来就有点任性。

派辆车把嫂子送走,张铁军这才拿上材料坐车去了墙里。

涛哥已经在办公室等着他了,脸上竟是疲色,过年这几天对他们来说完全就是一种考验,真的是一点空闲时间都没有。

张铁军用尽量快的速度把手头上的工作汇报了一下,说了一下今年的基本计划。

“你的那个新城方案基本上没什么问题,”

涛哥摘下眼镜捏了捏鼻梁:“你提出来的前期不公布不宣传不列计划的想法也可以,不过这么搞的话,前期压力还是挺大的。”

“没事儿,有点压力不怕,我就怕太多人闻着味儿过来瞎搅和,慢慢来呗。”

“心里有数就行,这方面我还是信任你的。”

涛哥点了点头,看了看张铁军:“监察部这边你一定要谨慎再谨慎,小心再小心,宁可慢做不要出错,反对意见还是有一些的。”

“明白。”张铁军点点头,表示没什么问题,扛得住。

“我听说你在官园那边要建总部大楼?”

“我没说过呀,谁的消息这么灵通都传到您耳朵里来了?我可是一点风声都没透露过。”

“是不是吧。”

“是。我打算在那建三栋办公室两个家属院儿,再搞一座酒店,算是个小型商务区吧。谁说的呀?”

涛哥就笑:“一下子这么大的动作,那么大的工程,还要冬季施工,除了你还有谁干得出来?又是你的实业公司在做。”

“我现在都这么容易被人看出来了吗?”

“那还不简单?现在盯着琢磨你的人可是不少,所以说你要谨慎,有些事情要反复考虑清楚。”

“行吧,我是挺服气的,不过知道就知道吧,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我和几位同志碰头的时候说到的这件事,李总的意思是即然已经搞了就一步到位,不能让你个人承担这些。”

“啊?那,啥意思?给我拨款划地呗?”

现在那边的土地还是在实业公司名下,工程本身也是实业公司的项目,钱也是实业公司在出。

涛哥往南面指了指:“那有一块空地你知道吧?”

张铁军愣了一下,想了想才点头:“知道,回回营那儿是吧?那不是五八年就决定了的吗?”

“给你,监察部就放在这,军事监察委还有行动局都可以放过来,具体的你自己安排协调一下,剧院再找地方。”

“真的?”

“你小子。不只这块地,还有后面人行的家属院那一块都划给你,但是这个资金还是你先垫着吧,后面结算。

你喜欢老宅子搞搞置换也是可以的,国家不占你便宜。”

“行,我同意。”张铁军笑起来:“其实我也感觉这地方最合适,但是不敢提。我听说剧院不是已经决定要搞了吗?”

“是有这么个说法,”涛哥点了点头:“初步计划是把这个项目交给京城市委来组织,搞一个专门委员会,你有意见?”

“我感觉没这个必要,弄的太复杂了,”

张铁军摇摇头:“即然是国家的剧院,直接成立一个项目部就行了,交市里干什么?宣传和文化不是直管单位吗?”

涛哥摸了摸下巴琢磨了一下:“主要还是考虑配套和一些资金的问题,你觉得不合适?”

“嗯,我个人感觉不大合适,会搞的很复杂。资金不是问题,没什么问题。”

“那你感觉应该怎么搞?有些同志的意见是搞一场面向世界建筑行业的招标。”

“那就更没有必要了,咱们自己的东西,他们懂吗?现在有些人已经把世界看成了良药,什么都要世界一下,这股风气有点歪了。”

“你不看好?”

“得分东西吧?也不是说不看好,得看是搞什么,申城那边的一些建筑我感觉还是可以,这是地区差异。可这是京城啊。”

涛哥慢慢点了点头:“好,你先去吧,去趟建设部把事情落实一下,尽快搞起来。”

“那我那边儿怎么整?”

“那边你自己安排就好,你问我?”

“行吧,我回去想想。您尽量多休息休息吧,别熬夜,有事儿交给我。”

“没事儿,习惯了,也就是这一段时间,你去忙吧,有时间请我去你的那个海岛看一看,我看了一下报告,说你的方案比较可靠。”

“旅游的事儿您也要操心吗?”

“哪能分的那么清楚。去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