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回过去,我做曹贼那些年 > 第1379章 张铁军买房子

重回过去,我做曹贼那些年 第1379章 张铁军买房子

作者:南溪仁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3-30 15:02:50 来源:小说旗

如果说有什么利国利民的大计划,那找这些人只能是锦上添花。

那么,如果你有些蝇营狗苟的腌臜经营,那找这些人就绝对是对了,只要拿出来一张素色的草稿,他们就能给涂满五颜六色。

很快,梳着板寸的贺董就来到了张铁军的办公室。

“贺董。”

“哎哟,可不敢可不敢,张委员好。”

两个人笑嘻嘻的握手寒暄,来到接待沙发上坐下。

“领导找我什么事儿?”贺董落座后也没客气,直接问了出来。

张铁军也没和他客气,把事情说了一下:“我现在需要大量的房子,于是就想到你了,请你帮个忙,就照着三千套收购。”

“大手笔啊,这可不是小数字,”贺董眨着不大的眼睛琢磨了一下:“怎么支付?”

“现金吧,别的我也给不了,但是价格上贺董你得帮着讲讲,总不能他们要多少我就给多少,还是要实际一些。

你知道的,这些房子买过来我们也不能用,还需要进行改造,所以尽量要快一些,扎实一些。”

“你们的标准太高了,”贺董苦笑:“五层就得装电梯,我都不知道定这个标准是为什么。”

“不是五层,是三层以上就要装,”张铁军给贺董递了根烟:“今年会后我会进入法律委员会,我会把这一条写进法条。

所有不符合这个条件的老住宅都需要进行改造,或者重建,正好可以拆掉一些砖混住宅。办公楼不在此例,那个无所谓。”

“我正想说,”贺董笑起来:“会堂和国博这些都是砖混建筑。为什么要把标准定到这么高呢?我有点想不明白。”

“因为老百姓买套房子太不容易了,大部分是要住几十年的,标准太低以后会造成大问题,不如从一开始把标准就定高点儿。

二十年以后,现在的中年人已经是老年人,现在不在意的四楼五楼到了那个时候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大山,是每天都要爬的大山。

我们造房子要考虑利润,这个是没有错的,但只考虑利润那就错了,还是大错特错。

就像,现在的房子造价是多少?售价是多少?即使这样仍然有很多人不满足,还想压成本抬房价,想挣的更多。

我不反对挣钱,不挣钱就不能持续,但是我反对没有底线的挣钱,只知道挣钱,那就坏了民生。

所以我说住宅要分类,基础住宅这一块是必须要保证的。

包括商业地产这一块,写字楼,这都是需要控制的方面,你可以造高端,但是低端必须得有保障,租金不能高。”

是不是真的想不明白,张铁军并不在意,这些人的脑袋一个比一个聪明,大多数时候不过都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这都是无所谓的事儿,张铁军也管不着也不想管,他划条线儿在这,大家都能遵守就行了,其他的不重要。

民生就是那条线儿。

两千三百多年前的老祖宗就已经提出来了国计民生的思想和经济理论,实话实说,两千年的历史证明,我们真的是一代不如一代的。

“租金是平衡消费的杠杆,”张铁军说:“租金高了物价就会被动提高,钱就不值钱了,这么浅显的道理我想大多数人是清楚的。”

他们清楚,但是他们不在乎,那就只能立个规矩出来让大家在乎。

“不说这些了,赶紧帮我找房子是正事儿,我得赶紧把这一千七百多户迁出去安置好,后面学校医院菜市场公交线一堆的事儿在等着。”

“东方实业这几年不是盖了那么多房子吗?不够用?”

“实业公司建的住宅没有多少空余,都是一边建一边迁,用来缓解二环内的人口密度这一块了,到目前为止离着目标还远。

这里面还涉及到一些单位工厂的迁移并转,事情又多又复杂,不瞒你说,实业的经理已经找我闹了好多次了。”

贺董乍了乍舌:“你这个目标确实,有点大了,换成是我估计我也得找你闹,压力可以想象。现在迁出去有多少户了?”

“不到十万户,计划在今年年底完成二十万户的搬迁安置工作,修复恢复一万套胡同院子,难度还是不小的。”

“确实不小,”贺董捋了捋寸头,啧啧了两声:“反正要是给我干我,不一定敢接,这活。初步目标是多少?能问吧?”

“一半,四个区一半的人口要迁到二环外,主要是把三环内人口失衡的片区缺口给补上。”

“那不得小三十万户?三十万户能不能挡得住?”贺董眨了眨眼睛,对这个数字有点晕,这活还真不是一般人能干的。

而且还不是能不能干的问题,敢不敢接都是个事儿,反正他是不敢的。

光是这里面涉及到的资金就不是他能搞得定的。

房地产本身就是个沉积性的行业,这一点业内的人都是清清楚楚,要不然大家为什么削尖了脑袋绞尽脑汁也要追求更大的利润?

因为这个行业本身就是那么个事儿,扔进去多少都是死在里面,响都听不到。

都不说那三十万户房子,就是修复这一万套胡同里的院子那就得扔进去多少钱?

可千万别看一万套这个数字不大,给你们举个例子,南锣鼓巷那地方全部算在内,其实只有不到八百个院子。

何况还不仅仅是修,还要改造上下水和电气网通讯这些东西。光是一个污水排放就不是小事儿。

“不管多少都要迁,这不是人的问题,是实际需要,”张铁军摆摆手:“来,贺董,别的等会儿再说,你先计划计划能给我找多少房子回来。”

“不限制地址吧?”

“不限制,只要是新的楼房就行,当然最好是基础好一点儿,能省不少事儿。我也不白麻烦你,按总成交给你们提点点。”

“这个真不用,这就多少有点小看我了,好歹你也得叫我一声叔叔呢。”

他就比张爸小两岁,确实得叫叔叔。

“要是真有这个心,有什么好项目你拉上我一把就行。”贺董嘿嘿笑起来。

“其实好项目有的是,”张铁军说:“现在各个地方把企业整的一团糟,这里面不少都是**,买下来整合整合都是好东西。

企业,工厂,矿山,不管是重工轻工还是制造,都是有前景的。

到时候,实在不行这些厂子企业和熟练工人我们可以买下来,原址的地皮你们就可以拿去开发了。”

“行,我琢磨琢磨。”贺董点头答应下来,拿过张铁军面前的京城地图看:“这是你们内部的图啊?”

他惊讶的抬头看了张铁军一眼。

“嗯,实业公司出的图,一年一更新,你们没有吗?”

“没有,这方面确实应该向实业公司学习,和你们比我感觉,我们就像小作坊似的,这才是正规军该有的东西。”

他没考虑房子,而是先看了看实业公司的项目,地皮,地块,看的直咂舌头。

我次草特麻麻的,真是,太有钱了。

看的好基儿羡慕,可是没办法,这是硬实力。

好在东方实业不管在哪里都是低头干基础这一块,基本上和这些大地产开发公司都不形成实际上的冲突。

研究了一会儿,贺董打了几个电话。

“铁军儿,只要三千套就够了是吧?”

“还有多吗?有多也行,不怕多,”回办公桌后面批文件的张铁军头也没抬回了一句:“我听说去年京城的空置率挺高的。”

这两年京城申城的房子严重滞销,空置积压的新建楼房加起来有好几百万个平方。

原因就像是报纸上骂的那样,太贵了,完全不能切入实际,老百姓根本买不起,全靠富人明星这个阶层根本消耗不完。

京城这边九六年积压下来的滞销楼房多了不敢说,两三万套是肯定有的。

滞销的楼房基本上都是这么几个特点,一是户型大,二是地段差,三是公共设施配套完全跟不上,交通状况不行,学生上学难等等。

造成这个局面的主要原因就是,好地段儿他们也拿不到地呀,那拆迁费得多高?

整个九十年代全国都是这样,商品房基本上都是建在城边儿和城郊不起眼的地方。

还有一个就是年代的原因,这会儿全国的城市都是刚刚起步,后来的各种中心这会儿基本上都是一片荒芜当中。

“我只要一般住宅哈,那些什么别墅洋房的就不用找了,还有那种二环内的几栋楼那种也不要,那种后面搞不好还要拆掉。”

“都哪些可能要拆?”

“东西城这边基本上都可能会拆,文武两区要看地段儿。”

“东西城儿不保留住宅楼是吧?”

“说一点不保留那是不可能的,这个具体还要看后面的规划,不过就算可以建楼也是要有统一标准的,乱的肯定不行。”

反正就是尽可能的把居民往二环外搬呗,贺董一听就明白那个意思了。

这个还真不存在什么好坏的区别。

事实上大家搬出去可能生活质量上都会更好,毕竟二环内就这么大,去掉单位和不可移动的部分就没多少空间了。

人口密度这东西本来就是和幸福指数成反比关系的,密度越大离幸福就越远。

很快,贺董就确定了一些房子拿给张铁军看。这个时候还不叫小区。

张铁军把实业公司的人叫了过来,大家一起商量了一下,然后就开始沟通。

堂堂贺董干上了中介,和这些开发公司建筑老板的挨个拉扯,讲价。

他的人头确实是熟,交人也广,这一点张铁军拍马都赶不上。

到了中午的时候,房子这边儿就已经解决了,接下来就是签合同打款接收,然后进行小规模的改造。

一共定下来一万四千多套房子。

总的来说,这一万四千多套房子的总成本是要高于东方实业自己建的住宅的,不过高的也并不算离谱,张铁军就同意了。

毕竟还节省了时间和大量的劳动力呢,划算。

这样东方实业只要把房子接过来,把周边修整一下搞个绿化,把配套设施这些安排上就行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