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回过去,我做曹贼那些年 > 第30章 口福居,新的老朋友

重回过去,我做曹贼那些年 第30章 口福居,新的老朋友

作者:南溪仁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3-30 15:02:50 来源:小说旗

(求收藏推荐免费花花,求催更评论评分)

“你要贷款干什么?”

“如果能贷下来款,我就把你们地下商场整个承包下来,到时候请姐你帮我管理,行吧?或者你也出点,咱俩合伙成立个公司。”

“说正经的。”

“就是这么想的,如果贷的少那我就多租点柜台,租一百个经营。我手里有不到十万,肯定是不够,这不才找你想办法嘛,正好又是你的工作。”

“你有十万?”

“啊,我妈给的创业资金。我这不是上班了嘛,我妈说我已经长大了,出来练一练,给了十万。不到十万。”张铁军拿出银行卡给张英看了看。

“你啥家庭啊?”

“就普通工人家庭呗,前几年我妈在一洞桥搞大批发的,现在不干了。”

“你觉得我们商场能行吗?”

“我感觉能行,实在不行姐你现在也租点柜台放在那,到时候挣不着钱你找我,我给你托底。”

张英看着张铁军眨着大眼睛想了想:“我怎么感觉够呛呢?环球现在多火呀,北边是联营南边是轻坊,正好夹在中间还是地下。

租金定这么低,都快俩月了才租出去不到一百个摊儿。”

“方便。”张铁军说:“联营和轻纺太老了,年轻人谁去?环球现在是火,但是东西贵租金高,还得爬五六层楼,咱们这方便哪。

火车站过来下几步楼梯就到了,还四通八达的,往哪边走都方便,将来人流量小不了。”

有句话张铁军没说,一进十月份几家大商场里全靠人多挤着取暖,环球那么高档的地方业主靠跳绳来升温(真事)。

地下这边可是装了中央空调的,人不往这边挤才怪。

这应该是地下火的那么快最合理的理由,然后就形成了效应,越聚人越多。关键确实是方便,对外地过来的朋友们来说太友好了。

“我估摸着,一年有个三四百万应该能承包下来,签十年,稳赚不赔的事儿。贷款的话就照两年租金整,往上越多越好。我一个人担着。

姐你要是想干呢,就咱俩合伙,我出大头。要是你不想出钱呢,就帮我管理,我一个月给你一千五,年底看情况发奖金。”

“说的像真事儿似的。”张英拢了拢被风吹乱的头发琢磨了一下:“先去帮你办执照吧,完了我去找个人问问。估计够呛,太多了。”

两个人绕过电报大楼往后面街上走,张铁军问张英:“姐你帮别人弄过贷款哪?”

“没,听说过,人家都是十几万二三十万,哪有你这家伙上来就三四百万的,还得往翻倍了弄。你是真不怕呀,就不担心还不上?”

“怎么可能,这点信心还是有的。钱多了才能钱生钱嘛。姐你家里是哪个单位的?能问吧?”

刚才说到工作,张英直接说给他办出多少钱,在那个场合下这就不是随口能说出来的话,而且那几个人表情也能看得出来都不意外,说明张英家里肯定靠谱,起码办个工作这事儿应该是不难。

那就只能说明张英这丫头家里面,要么是市里重要行局的重要人物,要么就是钢铁公司那边的高层,这两边在市里都能横着走。

不过话说回来,他也没感觉这事儿就能成,什么办工作呀合伙公司承包商场啊,其实都是为了拉近关系套近乎,主要目的还是办贷款。

只要能贷出来,几百万不嫌多,几十万也不嫌少。

原来他也是准备租了柜台办了营业执照以后去找银行信贷员的,大不了给人家许点好处,遇上张英属于赶巧了,也是抱着有枣没枣打一杆子的想法。

上辈子他就有过这个经历,不过是帮别人。就是去找信贷员,然后许诺了两万的好处,几十万贷款轻轻松松就拿下来了,都不用自己跑什么。

能完成任务还能有好处,这会儿的信贷员都巴不得的呢。他们现在的状态是有钱贷不出去,任务压的冒火。而且方方面面的也不规范。

九零年这会儿银行的各种业务其实刚刚开始,都是在尝试,老百姓也是刚刚开始存钱和银行打交道,还没有形成基本上的信任,老百姓也不敢借钱。

这个年代的人宁可勒紧裤带也不想欠债。事实上这会儿敢借贷的,后来都发了。

“问那么多干什么?”张英斜了张铁军一眼没理这个茬,两个人拐过电报大楼往前走了一小段来到工商所。

张英这里有熟人,直接去了里面办公室打了声招呼,张铁军填了两张表交了照片和钱,一杯茶还没凉,营业执照就到手了,还有一本消协会员证。

九零年这会儿工商还没有普及打印机,执照正副本都是人工手写填写,不过样式和以后打印出来的是一样的。

有了执照,拿着去税务所就可以直接领取税务登记,然后就是合法经营了,回去就能开业。个体户不需要代码证。

如果是食品相关,包括小卖部,还需要办理卫生许可,如果是台球社游艺厅什么的还需要去派所办理特殊许可。卖服装鞋帽就简单多了。

张英不知道去找了谁,也没让张铁军跟着,很快就拿着个体工商户纳税申报手册回来递给了张铁军:“走吧,你不是要请我吃饭吗?我要吃好的啊。”

张铁军打开申报手册看了一眼,定额三百一。牛逼。

东北这边的各种税费要远远高于其他地区,比如广东,差不多能达到广东的四到六倍,而且没有免税单位,做什么生意都要交,开个小卖部一个月要交一千多。

而在广州开一家一百多平的早餐店都是免税的。

广东之所以崛起,造就出来那么多的富豪,和小二十年不用上缴税收有着绝对性的关系。

从八零年到九四年,广东一共上缴财政一百来个亿,而同一时段辽东省交了小三千亿,两千六百多亿,还不算各种物资的调拔。

从税务所出来,张铁军和张英两个也算是熟悉了一些。

两个人打了一辆大头鞋去了水塔,张铁军按照记忆带着张英去找地方吃饭。

“跑这么远过来,这边好啊?你看要是不好吃的,要是不好吃咱俩以后谁也别认识谁我跟你说。真能折腾。”

“放心吧,他家的菜还是不错的。”张铁军带着张英往土坡上走。

这地方出租车已经进不来了。这会儿市内除了中心地带以外的路况基本上都还不太好,有些地方还是土路。市府广场还是一片土坝子呢。

口福居。远远的看到招牌,张铁军也算是放下了心,就怕过来一趟这饭店不存在,那可就有意思了。

这个口福居的老板在几年以后会成为张铁军的忘年交,不过这会儿还不认识呢。这是小事儿不用在意。

进到店里。店里面不算很大,六张桌子,收拾的干干净净的,屋子里的装修摆设都很有点味道,一看老板就是个讲究人。

“来啦。”服装员迎过来。

“郑哥在家不?”

“还得等一会儿,还没回来呢,一会儿能到。先进来坐呗,哥,姐。我给你们倒茶。”

“你认识啊?”张英问了张铁军一声,对这个饭店还算满意。

两个人走到里面找了张桌子坐下来,张铁军让服务员拿了菜单过来让张英点菜,自己点了根烟打量着饭店里面的人和物。对他来说,这里是四十多年前的记忆。

张英点了两个本店的特色菜,张铁军又加了两个,让服务员下单去厨房做。

“他家的口蘑做的不错。”

“行,我等下尝尝。到是挺干净的地方,瞅着还行。”

“你平时都去哪吃饭?太子港?万家灯火?天天渔港?”

“还平时,平时都在家吃,我到是想天天太子港,我去得起吗我?”

“和我合作,这事儿成了你天天住在那都没有问题,别说咱们这,你去沈阳天天九歌城都行。”

“吹牛逼。”

“我……”张铁军看了看张英,差一点就来了个我吹你:“跟你说,你相信我没错的,挣钱真的是小事儿。我就是本钱不够,要不然还用求你?”

一阵说话声,进来几个人,张铁军摆了摆手:“郑哥。来你这吃口饭。”

打头的中年帅哥看过来,明显是愣了一下,不过还是马上笑着走过来伸出手:“什么时候来的?”他看了看张英:“就你们俩呀?那别点了,一起吧。”

“这是人防办的张英,在商场管理处,今天我到她那办点事儿。姐,这是质监局郑局,你叫声郑哥。”

一脸懵逼的张英和一头雾水的郑局两个人握了握手,这也算是认识了,还是一认识就是朋友那种。张铁军简直都要憋不住笑出来了。

这位郑局是个老好人,人很好,性格也是相当儒雅那种,但是记忆力有点差劲儿。

上辈子张铁军开了一家食品厂,郑局他们去查验质量,这么认识的,后来成了忘年交好朋友。

他这个人很大方,也好说话,很喜欢交朋友,而且不太看重什么出身家世,投缘就行。

另外就是他这个人很倔,容易较真儿,几年以后他会给电业局开出一张千万元的罚单,闹的市长亲自过来给双方协调。

原因就是,电业局在收取电费的时候,所有的用户,每个月都会多收一度电。事实上直到现在也是这样。

还有水费和气费也差不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