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回过去,我做曹贼那些年 > 第582章 你钱花不完啦?

重回过去,我做曹贼那些年 第582章 你钱花不完啦?

作者:南溪仁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3-30 15:02:50 来源:小说旗

还有工字楼(单身宿舍),工字楼前面有个大水泡子,是孩子们的天堂。

这边这会儿还有个儿童乐园,叫黎明游园,专门给孩子玩的地方,有个三层楼高的滑梯,还有个大游泳池。

八十年代末的黎明游园,那个尖顶就是大滑梯

老王太太炸串就在乐园这边儿,这个时候就已经小有名气了。

“行,那到是省事儿,我还省点心。”王厂长直接点了头。

张铁军看了看王厂长:“叔,把你们灯光球场那一块地卖给我呗?”

“你还想要啥?”王厂长立了立眉毛:“想上天不?”

“不想。我还想要文化宫,估计你不能干。”张铁军笑起来:“不过体育场应该问题不大吧?现在也就是个摆设了。”

在九十年代以前,国民的身体素质方面抓的特别紧,锻炼身体保卫祖国嘛,全民性的运动大潮,企业都会举办运动大会。

九十年代,这股子运动风气就渐渐的没了,散了,体育场也就成了摆设。

当年的辽小虎,唐尧东李铁张玉宁曲东曲乐恒都是在这里踢野球长大的。

球场

王厂长琢磨了一会儿,摇了摇头:“你还是熄了这份儿心思吧,不合适,这可不是我一个人能决定的事儿。”

“哪有什么不可能的?”张铁军笑起来:“卖给我是好事儿,保证比你现在这么用合适。这事儿不急,你们商量商量。”

“那,我回去商量商量吧。”王厂长也没把话说死,犹豫着点了点头。

其实这个时间,或者说整个九十年代,黎明厂所在的长安地区最热闹的商业地区是在五一圈儿。

五一市场

就是以凯翔一街和航空西路交叉的那个地方为中心,一直绵延了整个凯翔一街的一个马路大市场。

那里聚集着五一副食,五一百货,五一粮站,吉林煤场(航空路原名吉林街),五一俱乐部。

那个年代全国各地叫五一的地方特别多,劳动最光荣嘛。

当时有个长安八景的说法,老红楼,自行车洪流,灯光球场游泳池什么的,就包括这个五一商圈儿。

对了,还有一景是在凯翔一街的北头,杨武里的陶林巷,有个老头天天在那吹口琴拉二胡。

老头叫郎纯义,是黎明厂的会计室主任,擅长口琴,手风琴,二胡和箫。他孙子叫郎朗,今年十一岁了。

其实郎朗他爸也是拉二胡的,到他这改西洋乐器了。这会儿他家就挺有钱的。

张铁军眨巴眨巴眼睛,看了看王厂长:“叔,咱们这一大片儿,原来的老红楼还有多少不?原样的。”

“你要干什么?”

“买呀。”张铁军说:“我盖新楼,把老楼里的人家安置妥当,房子肯定比现在的大比现在的好,完了老楼归我。”

“那都是几十年的老玩艺儿了,你要那个有什么用?”

“你就说行不行吧,改善你们职工的居住生活条件,这不是好事儿?”

“好事儿……到是好事儿,……你图什么呀?学雷风啊?瞅你就不像是那样的人。说清楚。”

“我怎么就不像那样的人了?别感觉你岁数大啊,”张铁军挽了挽袖子:“惹急眼了找你打架信不?”

“像个活猴子似的。”王厂长笑起来:“你说说清楚,你什么目的?”

“不是,就那么几栋好几十年的红砖楼,我还能有什么目的?你那墙里有金子是怎么的?”

“那你图什么?”王厂长皱了皱眉:“还房子要加钱?那能有多少?”

“不加,”张铁军摇摇头:“一比一,不加钱,但是也就是一比一,我可不管分户。

如果有那个需求,每家的面积要比现在大一点儿,那咱们商量,具体看图纸。”

“你就是想要这个老楼?”

“昂。我在沈阳京城申城可是买了不少老房子了,我就对这个有兴趣儿,感觉那是一种沉淀的文化。”

“原样修一修放在那?”

“差不多,原貌修复,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一些细节上的改造,包括上下水地沟窨井什么的,环境也会搞。”

老楼受当时的条件所限,上下水窨井这些都已经沉旧的要不能用了,还有到处乱拉乱扯的各种电线电缆什么的。

这个修复的工程量和工程难度、代价正经不小,不过张铁军感觉值。

黎明厂的老红楼比铁西着名的工人村要早的多,只是那个时候没有宣传。

同样的还有沈飞。

沈飞在三家子一带也有一大片这种苏式老红楼。都比工人村更早,和长春一汽的老街区是同一时代同一背景。

当时叫专家楼,全国一共建了一百五十六个专家住宅区,东北有五十八个,其中辽东二十四个。

现在一说起来就说当时举全国之力建设了东北……这哪跟哪呀,能找到影吗?那九十八个项目谁给吃啦?

九十八多还是五十八大?大头在哪边儿?说话得凭良心。

东北的工业基础事实上是当年小日子给留下来的,咱们属于接手,接的还是毛子拆运毁坏之后的乱摊子。

然后就是十几年的三线建设,把哈尔滨都给拆空了,东北大量的工业迁去了关内。

你从哪举的全国之力?拆迁呗?

五六十年的时间,东北一直是在输出,支援熟练工人支援设备仪器支援技术支援建设支援物资。

连厂带人迁走了多少?

于科长在一边插了一句:“那有什么用呢?修完。住人哪?”

张铁军给自己和王厂长点了根烟,给于科长扔了一根:“放那看,给以后的人看,让他们知道这里还有这么一段历史。”

“真的?”于科长愣住了。

张铁军点点头:“真的。我买了不少老房子老宅子,都在修复,我还弄了几块地皮建,建那种已经消失掉了的老建筑。”

“都有什么?”王厂长问了一句。

“现在在建的是火车站,还有历史上比较着名的城,宫殿群,目前来说是以汉唐,宋,明清,民国这四大时期为主。”

“在哪?”

“北边在京城,京北,南边分了几个地方。”

“为什么要搞几个?”

“因为要分南方北方啊,一边是四季常青,一边夏花冬雪,两边是完全不一样的东西嘛。”

“这东西……能挣钱吗?”

“应该……能吧?我的想法是不亏就行,慢慢建慢慢发展,反正也不急。”

王厂长咂吧咂吧嘴,摇了摇头:“有钱哪,还是有钱。没钱你干个屁,一点用没有的东西还得养一大群人。”

对于张铁军的这种做法他是完全没有办法理解的,感觉就是在浪费,造害钱,就那么几栋老楼能干什么?拆都嫌费劲。

要不是经济上太紧张,厂里早就把那些老楼全部拆掉盖新楼了。

事实上九三年这会儿有名的九大红楼已经被拆掉了,盖成了长安小区。九大红楼是当年东三省兵工厂的工人宿舍。

九大红楼

“那地盘可不小啊。”于科长说:“咱们专家院儿有多少?十几个吧?加起来不得好几百亩地?跨三条街。”

“我要不了那么多,”张铁军说:“我就要和睦路以北的,和睦路以南我帮你们拆了建成新小区,正好安置这边的住家。”

“盖啥样的?”于科长凑过来问。

“电梯楼,十六七层那种,周边弄点门市。行不?”

“太行了。”于科长拍了下巴掌:“厂长,咱干呗。这不是好事儿啊?”

住楼,对于八、九十年代的工人来说,太有吸引力了,再没有什么能比住楼房更能令人激动的事情了。

九三年黎明厂周围还有大片大片的平房呢,大部分职工都还住着阴暗矮小的舍宅,能有个小院儿那就算相当不错。

舍宅要烧煤,要自己取暖,虽然有了自来水,但是要去公共厕所。生活上很不方便,还潮。

楼上自带厕所,烧煤气,冬天厂里给供暖,怎么想怎么幸福。

就是盖房子的速度一直没有生孩子快,越来人越多,越来越拥挤。

厂子没钱,这是改开以后东北所有厂矿企业共同的问题,上缴太多了,还要被各种调拨,根本没有回血的时间。

九十年代中后期厂矿企业终于被抽干了,都不太行了。

但是上缴仍然是一分钱不给你少,要死死去,那不就只能从工人身上找补了嘛,下岗呗,取消各种福利待遇。

“你认真的?”王厂长看了看张铁军,问了一声。

“昂,嘎嘎真,”张铁军使劲点点头:“只要把和睦路以北这几个专家院儿,还有体育场给我,咱们马上签合同。”

“不是,你非得盯着要我体育场干什么玩艺儿?”老王头脸一抽抽。

“感觉白瞎了呗,我建个大型商业区,”张铁军说:“这不也是给你们黎明厂上上下下改善生活质量吗?”

“那以后我们需要使用大型场地去哪?”王厂长琢磨了一下,还是摇了摇头。

“去我那呗,咱们离的多近哪,满打满算不到三公里。我们马上要在动物园边上建现代化的体育场馆,对外运营。

你们自己养护这么大场地一年是多少钱,租我的地方用几天是多少钱?这账好算吧?我那配置还高。”

那边的服装厂马上要搬走了,机械厂也在建新厂区,腾出来的地方计划就是建一座大型运动中心。

包括一座体育场,一座体育馆,还有体育公园,露天球场等等,把动物园东南侧的可利用土地直接包圆。

黎明体育场就是过去那种露天的老场馆,里面是夯土操场,边上用水泥砖头砌的阶梯式看台,这会儿来说已经很落伍了。

王厂长快速的眨了眨眼睛,考虑了一下:“我回去张罗开个会吧,这事儿我一个人决定不了。”

“行,那我等你消息。”张铁军知道他这会儿决定不了,回去研究研究是必须的事儿。

“那,张巡视员,你这地方还租不?”于科长问了一句。

“租啊,整个打包租给我吧,先签十年。或者干脆就把这地方卖给我也行,你们定。”

王厂长笑起来:“你钱花不完了是吧?逮什么想买什么,什么都敢张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