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回过去,我做曹贼那些年 > 第611章 不平凡的夏天

重回过去,我做曹贼那些年 第611章 不平凡的夏天

作者:南溪仁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3-30 15:02:50 来源:小说旗

小柳还是去了一趟学校,找班主任说了说话,就算是放暑假了。

别的大学生放了暑假就没事了,就是玩,吃,睡,小柳不行,放了暑假要回单位上班,虽然不用天天点卯报到坐满八个小时,但总得去晃晃。

这个暑假注定就会是一个不平凡的夏天,张铁军也在忙。

综合办公室成立,一系列的协议签署,也就标志着整个计划开始推进,历史的车轮转动了起来。

徐主任,张桃源,张铁军都是副主任,还有沈阳军区王将军,几个大部委的部长,也都是副主任,各自负责一块工作。

张铁军是抓总,也就是主持办公室日常工作。

包括建设一系列的研究所,研发中心,试验室,购买各种设备,综合技术,综合各部委和相关企业的人物力各种能利用的资源。

就是一句话,保证,保障,不惜代价。

这东西其实说难不难,综合起来就是两个字,砸钱。

根据协议,所建设的研究所,研发中心和实验室全部归东方投资所有,涉军研究研发成果由双方共同持有。

前期全部资金由东方国际投资承担,包括全部试验和试制的各种开支,经审核后,按研究结果和研发成果,国家支付涉军方面的费用。

其实就是一个垫付和偿还的过程,成果共享就算是利息了,这方面本来也产生不了什么经济价值,除非张铁军活腻了。

这里面还有一系列的补偿和交换,但什么都要等到有了具体结果以后清算,现在说起来为时过早。也就是张铁军自己把风险给扛了。

当然,他也是有这个信心。

实话实说,他真的一点都不担心,咱们的工人和技术人员真的是擅于制造奇迹的,只要给他们一个公平公正的发挥空间,他就能给你足够的回报。

最不济,往最不好的结果上想,失败了,那他也不亏,大钢大化五二三和大船,还有这么多的土地在手里。

眼下看着是硬亏,以后呢?

再说不就是砸钱嘛,这玩艺儿有的是,一千多亿美元躺在那吃灰呢。此时不花更待何时?

说句良心话,只要能把这些大家伙砸出来,全花进去都值,张铁军都不带后悔的。这是每一个中华老爷们都想做的事情,敢拍胸脯。

不过就是这个干的过程有点痛苦,尤其是这会儿刚开始的时候。

会太多了。

刚参加完机床齿轮油漆等等工厂的通气会,马上又要接待本钢,本钢化工和本市重型汽车厂的经理厂长一行。

鞍钢这种事情目前还参与不了,不是不想带他玩儿,是技术达不到要求。

本钢四八年复产,五二年就能生产1cr13汽轮机叶片钢了(汽轮机涡沦机螺旋浆),五六年研制出弹簧扁钢(汽车坦克潜艇卫星)。

七五年研发成功高导磁高磁感软磁合金材料(卫星),八零年自行设计1700mm热连轧机。

**年,本钢再一次突破,研制成功链条钢。谁能相信,在九零年以前,我们生产自行车的链条全靠进口原料。

本钢这一个研发就给国内节省了大量的外汇支出,要知道这会儿咱们可是世界自行车第一大国,全国有上千个自行车厂。

第一杆枪,第一门炮,第一辆坦克,第一辆汽车,第一颗卫星,第一块热轧钢板,第一条自行车链条。

太多个第一了。支援鞍钢复产,支援关内多省建设钢铁厂,支援机械设备技术人员各种材料更是不计其数。

所以不管怎么变怎么打压遮盖,谁也不敢把‘功勋企业’这四个字拿掉。

鞍钢纪录片里说自己独立完成了复产,生产出了东北第一炉钢……都懒得生气。

五八年九月雷风响应国家号召支援鞍钢建设来到鞍山当推土机手,那时候鞍钢还没建完呢,只是部分投产。

本钢鞍钢都在156工程里,鞍钢是全面重建复产,本钢是改造三号高炉,这还用说什么?

五六年建南京长江大桥,国院决定由鞍钢来生产大桥所用钢材……用的是谁的技术设备心里没数?搞背后动作抢活抢功第一名。

而这已经是他唯一能拿得出手吹一下的功绩了,就是听话,让合资就合资,于是这个逆徒就成了长子。

也不知道是谁说出来的。

这样的白眼狼到处都是。

二汽是一汽一千多名技术工人带着东风140全套设计图纸援建起来的,连东风的名字都是一汽的,现在提都不敢提。

那个年代工厂没有自主权,想生产什么得审批,一机部不同意一汽生产自己研发的卡车,命令一汽出人出技术出设备支援二汽。

当时建设二汽的五人领导小组是饶斌(一汽厂长),李子政(一汽副厂长)和齐抗,张庆梓,陈祖涛,这三位是一汽的总工,副总工。

长春一汽门前的大街就叫东风大街,咱们国产第一台轿车不是红旗,是东风!也就是后来的上海牌。

申城也是白眼狼,看到人家有什么他就要抢什么,反正后台硬,东北天津河北让他抢个遍,从汽车自行车化工抢到机械。

的确良是辽阳的技术,自行车是天津的技术,汽车是一汽的东风……人家级别高,上面有人。

所以说实干的永远也干不过玩嘴的,也没那个时间,你刻苦钻研的时候人家去喝酒聊天红浪漫了,等你一抬头大事已成定局。

不都是这样吗?例来都是这样的。……想想都生气,还不知道是为了什么生气。

我呸。

张铁军约见本钢,本钢化工还有本市重型汽车厂,是讨论材料的问题,还有建设用重载车。

本市重型汽车厂,是国内第一家汽车制造厂……比一汽还要早,当时讨论一汽厂址的时候第一个考察的就是本市重汽。

在一汽冒着大雪吭吭挖沟盖厂房的时候,本市重汽早就在量产重型卡车了。

一汽成立以后,本钢就成为了一汽的材料供应企业,当时全国只有本钢有这个生产能力和技术。

一汽生产东风轿车的技术是在本钢的废铁堆里一点一点挖出来的,本市重汽也提供了技术和意见。这都是有据可考的事儿。

不管手段有多么高明,历史总有真相大白的时候。当然,一汽也从没掩饰过这些,厂志里都有记载。比二汽和安钢强多了。

本钢这会儿的总经理姓张,张文达,化工厂厂长姓焦,重汽的厂长也姓张,张强。

九三年这会儿本市重汽已经在做出口了,六十八吨以上级矿山重载自卸车,和美国小松合作的七十七吨自卸车也取得了成功。

话说巴铁那边的矿山都是用的本重的大卡车,嗷嗷的。

张厂长是见过世面的,多次跟随省长市长访问美国,接待过总理,计经委,汽总和部委各级领导的视查调研。(照片放不上来)

也是经常去京城参会的人。

握了握手,四个人坐下来说话。

“其实看到张经理我还有点紧张,”张铁军笑着给三个人递烟:“我可是你的工人,矿区选厂细碎车间四班的工人。”

张经理愣了一下,接过烟:“你在矿区选厂上过班?”

“正经的技校毕业全民工,哦,现在是全民合同工了,九零年正式进厂。我是咱们公司的职工兵,运气好提了提,档案还在选厂武装部呢。”

“那你可千万别转业。”张经理也笑起来,开了句玩笑:“你这要是一回来我往哪待去?你还是在部队好好干着吧,家里有事儿就找我。”

几个人都笑起来。

这话还真不是乱捧,张铁军现在要是转业回了本钢,也就是公司总经理的位置勉强够格给他坐,副总都不行。

张经理是个很有胆量的人,敢闯敢干,事实上张铁军还是挺佩服他的。

在八十年代末,一家这么大的企业敢签定总承包合同自负盈亏,这就不是谁都能做出来的事情,而且人家还成功了。

就是有着东北人的通病,处理事情不够细,总想着我有合同在手我怕什么,结果结局有了一点偏差,好在他最后也是全身而退了。

这个他得感谢他媳妇儿,给他生了两个好女儿,找的姑爷子也不差。

不但保住了他们自己一家,连跟着他的人都基本上保全下来了,也算是挺不错的。

不过也留下了一地鸡毛就是了。

不过怎么说呢,承包企业这事儿大家都是试试,在摸索,对于他本人来说,确实是没做错什么,只是处理手法糙了些。

他的合同还有好几年,但是是做不到头了,各种红眼嫉妒带来了各种举报和背后的动作。还不只是公司内,包括了上面部委。

算算时间,也快要爆了,不过问题不大,他全家去了美国,二女儿早就在那边铺好了路。

据说他拿走了四十个亿,美元,这事儿没有具体考证。

不过他手下第一会计师确实有几个亿的资产,这事儿不用别人证明,张铁军就知道,还享受过。

上辈子那个总会计师的侄子和张铁军算是朋友。

老会计师两兄弟,就这么一个男孩儿,相当宠他,九六年给侄子拿了两个亿让他做生意‘练练手’,结果那侄子啥也不是,就会花钱。

反正,也确实够花,整个九十年代虽然各种通货膨胀物价高涨,但和后来相比真的是小巫见大巫,基本盘相当稳定。

说白了就是败家都找不到地方,钱还是很保值的。

张经理吃亏就亏在他从来没想过签定的合同说不算数就能不算数,人嘴两层皮反正都有理。

那意思就是你拿点意思意思得了,懂点事儿给大家分一分,要不然就弄死你,不过就是随便找几个罪名的事儿。

也确实是这么回事儿。

他女儿感觉不对马上就把该出手的出手,拽着全家走了,稍慢一点都说不上是怎么回事儿。

他前脚走,后面跟着他的这些人就辞职和辞职,病退的病退了。

他没死,这些人也就没人敢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